6月14日,世界侨商项目与商品博览会在天津开幕。图为人们在博览会现场参观。
近日,第五届侨商侨智聚三湘活动在长沙启动,来自英国、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名海外博士及侨商来湘重点考察以高科技、大数据为特色的新兴产业。
海外华侨华人回中国投资兴业的历史源远流长。如今,中国经济进入重要转型期,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的投资领域、方式以及地域也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聚焦民生,拥抱新科技,新时代的海外华侨华人紧跟潮流,秉承共谋发展的夙愿,继续发挥着联系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作用。
紧跟新科技的脚步
近来,多场海外华侨华人投资创新创业大会在中国举行。随着中国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新产业层出不穷,海外侨胞从中看到机遇,将回国投资的目光渐渐从传统行业转向新兴领域,从沿海发达城市转向西部内陆地区,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新发展。
在今年5月底举行的三亚华侨华人投资暨创新创业洽谈会上,“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新发展论坛”、“数字贸易战略论坛”、“人工智能论坛”等以高科技、大数据产业为探讨主题的分论坛及新材料新能源产品拍卖活动引人注目。多名侨领及企业界领军人物和专家参与并发表主旨演讲。参会的海外侨胞重点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领域人才、项目进行了对接洽谈。
世界侨商项目与商品博览会6月14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侨华人工商社团、专业人士协会、侨资企业参展,集中展示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成就,展示华侨华人创新成果。
“如今,侨胞在中国的投资活动主要集中在医疗、能源、城镇化、体育、教育和文化等民生领域,以及以高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为特点的新兴产业。”英国中华总商会副主席郑荣昌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侨胞投资的地区呈现出从沿海发达城市向西部内陆二三线城市城镇转移的趋势。
“目前回国投资创业的侨胞大多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他们将在其他国家学习的高端科技和国际理念引进中国,吸引国际合作伙伴。这是一种具有长远影响的‘新型投资’。”美国华商总会顾问蔡文耀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道。
刻着鲜活的时代烙印
海外侨胞似乎总是能够把握时代脉搏,抓住发展机遇。据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研究员张应龙介绍,海外侨胞在改革开放初期重点建设轻工业。如今,在经济转型的新常态下,他们则瞄准高科技新兴产业。“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的投资活动始终刻着鲜活的时代烙印。”张应龙说。
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正在加快重塑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张应龙认为,海外侨胞回国投资的新变化与国际经济与科技变革息息相关。“目前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加剧了市场竞争,传统产业竞争力的下降推动侨胞转向投资以高科技、大数据为特色的新兴产业。”张应龙说。
“中国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引进外资技术的政策,为侨胞在中国投资发展提供了优惠条件和技术支持。”张应龙认为,中国近年来发展迅速,一些发达城市形成了能够承接高科技的产业基础,符合新兴产业在此生根发展的要求。
“中国改革发展的新需求和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推动侨胞做出转变。”郑荣昌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符合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发展要求,这是现阶段侨胞来中国创业的重要推动力量。”
蔡文耀认为,中国政策和交通设施的发展也便利了侨胞不断拓宽投资事业蓝图。“中国为大力发展内陆地区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条例和政策,吸引了大批人才。高铁交通的快速发展,也让越来越多的侨胞将投资目光转向较为偏远的城市和地区。”蔡文耀说。
从“开拓者”到“共享者”
据张应龙研究,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的投资活动始于19世纪60年代,早期海外侨胞回中国投资多是基于推动中国发展的美好愿望,他们积极投资国内商业贸易、交通运输、城市公共事业和房地产业等领域。
“早期的侨胞是‘开拓者’,他们为近代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据张应龙介绍,这批老侨帮助当时的中国建造了许多个“第一”工程。后来,侨胞投资转向城建、市政、百货与金融等领域,投资的重点地区是广东、福建、上海等地。新中国的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政策,引发了侨胞来中国投资的热潮。他们带来了国内紧缺的资金和人才,推动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与老侨不同,如今来华投资的侨胞是借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东风”,完成了从“开拓者”到“共享者”的角色转变。
“侨胞带来新资讯、新知识和新资本。”蔡文耀表示,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关头,海外侨胞可以与国内企业商户共享国际重要资讯和参考资料。“海外华侨华人还可以带来更多的国际合作伙伴。作为沟通的桥梁,他们能让外资企业深入了解广阔的中国市场。”
“海外华侨华人对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投资能够推动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实现现代化。”郑荣昌认为,侨胞借助侨界智力、资金、技术等海外资源优势,深入开辟“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巨大国际合作市场,为中国经济稳步前行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望未来,张应龙表示,为更好地落实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的投资活动,有关部门还需继续努力。“中国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护海外华侨华人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张应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