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3月5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教育部将在学校推出生态永续计划,目标是到2030年,让所有学校致力于把净碳排放减少三分之二,同时让至少20%的学校成为碳中和建筑。
多维度推进生态永续计划
教育部长黄循财说,在课程方面,学校将更新并提升科学及人文教材,例如,新修订的中学高年级地理课程就可围绕可持续性课题进行发挥。学生学习平台也将提供更多科学、人文和其他学科的可持续性相关资料,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运用于实际生活。
设施方面,学校将增添更多节能和可持续设施,例如,种植更多树木,使用LED灯和直流电风扇等。黄循财透露,目前有约130所学校逐渐在其建筑屋顶上安装太阳能板,过后还有更多学校会这么做。
学校也将尽力打造亲环境文化,鼓励学生透过日常生活,减少能源使用及食物浪费等。同时,学校还会开展与环保有关的课程辅助活动和应用学习项目。
此外,与社区伙伴的进一步协作,可让学生参与更多环保志愿工作等,也提高学生对“绿色”职业的认识。
四所学校将率先从今年4月起,一直到2023年,试行生态永续计划。这四所学校是伊莱雅园小学、弥陀学校、立才中学,以及淡滨尼中学。
黄循财说,计划的目标是到2030年,所有学校能致力把净碳排放减少三分之二,同时让至少20%的学校成为碳中和建筑。“更重要的是,要用价值、技能和知识来培养我们的年轻人,使他们成为负责任的环境管理者。”
此外,配合学校的环保教育,新建于裕廊湖区的新加坡科学馆将作为公众学习新加坡可持续发展科学的地方。通过各种项目和展览,展示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并鼓励青少年及公众共塑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大专学府也将继续通过课程及更环保的校园设施和环境,发展现有的亲环境设施与计划。此外,他们也会利用本身独有优势,如和行业伙伴协商,为应用学习提供更多机会,对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做出贡献。
立才中学辟建湿地和热带雨林
从学校湿地采集水样,通过测量酸碱值,了解水污染情况并分析原因,这是立才中学低年级的一堂地理课。建造在校内的湿地不仅方便学生实践课本知识,更让他们不出校园,便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除了湿地,立才中学还在校园内打造包括热带雨林、溪流等在内的共六处生态栖息地,并搭建菜园鼓励学生亲手种植蔬菜。
校长黄文杰受访时说,作为首批试行教育部“生态永续计划”的四所学校之一,他们对环保教育并不陌生。早在2008年至2015年,学校还被评为“环保教育卓越中心”,“我们也积极和社区伙伴合作,从环保专业人士那里获取信息,也与其他学校讨论相关课题。”
黄文杰指出,如今学生已逐渐理解可持续生活的重要性,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所学。例如,去年疫情期间,他们被要求分组用餐,一部分人须打包食物到课室里吃。
“学生们非常乐意自备可重复使用的餐盒,这大大减少了一次性餐盒的使用。”
立才中学接下来将与教育部密切合作,从课程内容、校园环境及社区协作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生胡文馨(16岁)对学校的环保教育表示欢迎,她说,菜园让学生和教师种植小白菜,收获后的蔬菜由食堂摊贩烹饪售卖。校内的“厨余堆肥机”可以减少食物浪费,制造天然肥料。
“受到厨余堆肥机的启发,我自己就去查询了更多资讯,并与家人一起制作了天然的果皮酵素,把它当成洗碗剂和清洁剂使用。我也会主动将家里的废旧电池收集起来,带到学校的电子垃圾回收箱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