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华人 > 侨领 > 正文

华人物理天才拿下世界级大奖:他的发明将改变人类!!

2019-08-09 15:14   美国新闻网   - 

 

前两天,

在屠呦呦团队放大招的同时,

又一则值得我们关注的消息冲上热搜:

2019年度“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晓,

斩获这一世界性大奖的是一位华人,

他叫王中林。

评选委员会对他的评价是,

"在纳米发电机方面,

做出开创性贡献。"

“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改变世界。”

 

 

这份荣誉有多重?

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

是一项世界性的科学大奖,

授予为造福人类

做出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获得这份荣誉有多难?

1984年开始颁发,

每年只有一个名额!

这是对全球千万名顶尖科学家的考验。

这份荣誉更是35年来,

获奖名单上第一次有华人的名字!

 

但这不是王中林第一次引人瞩目,

就在2018年,

他还获得过世界能源界,

最负盛名的奖项:埃尼奖,

同样是第一位获此大奖的华人!

 

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为王中林颁发埃尼奖奖章

 

他到底拥有什么样的能力,

又有着怎样的建树?

而他的人生故事,

绝非仅仅是令人震撼

更让人由衷钦佩!

 

 

NO.1

中国贫穷的农村里

走出一位物理天才

 

如今站在世界科技之巅的

物理学天才王中林,

是从贫穷农村走出来的!

 

 

1961年,王中林出生在

陕西高阳镇。

他刚降临人世,

就赶上了全国三年自然灾害。

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

即便家人将最好的饭留给他,

他仍是瘦弱无力。

 

从他记事起,

一家人每天发愁的就是如何吃饱,

即便日子青黄不接,

上顿接不上下顿,

父亲仍勒紧裤腰带让他上学:

“孩子,走出去还是留下来,

就在你一念之间。”

小小的他,读懂了父亲眼中希冀

 

小学毕业后,他考上重点初中,

接着是省重点高中尧山中学,

无论什么样的环境,

他总是能稳考第一名

然而,因为当时正值文革时期,

那时的学习主要是学工、学农。

数学课讲的是如何丈量土地,

化学课讲的是农药的使用,

物理课讲的是拖拉机的维修,

王中林的中学时期

基本上就是在田里度过的。

 

直到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

从小就渴望走出大山的王中林

看到了新的希望。

1978年,他考入全国重点大学:

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物理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

然而,王中林最初的志愿是

学习雷达和计算机,

但因物理成绩太好,

他阴差阳错地被分到了物理专业。

多年后的王中林曾说:

我开始是不想学物理的,

现在回头看,

学物理是我的最佳选择。

天生聪慧又勤奋好学的他,

在大学里出类拔萃,

不但各科成绩优秀,

而且还是学校文艺乐队骨干成员,

二胡拉得极好。

 

1982年,王中林迎来了

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那年,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得到

三个参加赴美留学考试的名额。

遗憾的是,王中林因为英语太差没通过。

于是他开始没日没夜恶补英语,

第二年,他就成为了,

西北五省唯一被录取的学生。

 

他曾说,

自己的偶像是功夫巨星李小龙,

倔强,坚韧,

不达目标绝不放弃,

是他自小就有的坚定信念。

 

说到这里,还有个小插曲,

当时以他的成绩,

本可以选择哈佛大学,

但因为消息闭塞,

他以为A开头的学校一定是最好的,

于是选择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没想到这个“错误”决定,

却给他带来意外收获,

——他的导师名叫考利,

而他根本不知道,这位教授

是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的祖师级人物!

 

就这样,从阴差阳错学了物理,

到稀里糊涂选了学校,

到意外投身著名学者门下,

王中林的科研之路,

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看似是运气使然,

其实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王中林用实力,

演绎了什么是真正的“寒门逆袭”

 

 

NO.2

走进纳米研究

给病毒称重量

 

在考利教授门下,

王中林顺利完成多个研究课题,

从电子显微学到纳米材料,

这个勤勉的中国学生,

得到了考利教授的高度赞赏:

“不管做什么,王都是最好的。”

 

他拿到物理学博士学位仅用4年,

而其他人要6年或8年,

黄皮肤的他,

创造了系里的纪录。

然而王中林之后的遭遇,

竟是艰难与坎坷交织。

 

 

1988年,王中林来到

英国剑桥大学凯文迪许实验室,

在那里继续着他的博士后研究,

那是一个孕育过

3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科研圣地。

 

然而,在这里,

王中林的研究并没有想象中顺利,

当时,他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

由于思路和导师不一致,

导师甚至毫不留情面地说:

“你做的这究竟有什么用?”

可他还是坚持发表了相关文章,

他的导师为此很不满,

业内对他的大量批评扑面而来!

面对质疑,王中林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

他选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

一 一回击!

 

 

1995年,王中林被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

聘为副教授,

正是在这里,

他开始了自己的纳米科学研究,

启动了科学生涯中的

一系列重大发现和发明!

 

然而刚开始的时候,

他连自己的专用实验室都没有,

只能借用别人的实验室,

白天研究理论,

晚上同时做三个课题的实验!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

他在短短3年时间里,

发表了80多篇学术文章!

而且,他还完成了第一本著作:

《电子成像和衍射中的弹性和非弹性散射》

这本书一出版就广受好评,

被媒体称为 

“具有卓越成就的经典之作”。

 

王中林的第一本专著 | Springer.com

 

1999年,王中林又率领科研小组

研制出可称单个病毒质量的“纳米秤”,

这个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秤”,

竟然能够秤出质量为亿亿分之二百克的

单个病毒的重量,

这一重大发明被称为是对

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重要贡献。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当他在纳米领域的卓越成就,

一次次惊艳学界的时候,

一切,才刚刚开始。

 

NO.4

站在世界的巅峰

为华人争光

 

步入21世纪的世界,

当手机、笔记本电脑迅速普及,

一些难题也随之而来。

首当其冲的便是电池问题,

随着手机、笔记本电脑越发精致小巧,

笨重的电池开始拖后腿,

尤其是随着物联网发展,

微型传感器大规模应用,

而这些传感器比指甲盖还要小,

怎么给它们供电,

成了令众多科学家头疼的一大难题。

 

就在这时,

一篇署名为“王中林”的文章,

登上国际科刊,

文中大胆提出了一个全新概念:

自驱动。

就是指不依靠电池,

而让电子产品直接从环境中收集能量。

 

 

这篇文章引起学界轩然大波,

有人说这是天方夜谭,

有人说这是痴人说梦。

而王中林敢为人先,

硬是抱着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梦”

默默投入了十年。 

 

终于,当机会从天而降时,

王中林毫不犹豫抓住了它!

 

2011年,他的学生在

测试一款纳米发电机时,

突然发现3-5伏的电压信号,

而一般情况下应该显示是1-2伏,

学生马上向他说明。

 

这样的误差本是一个错误,

但王中林的第一反应不是责备学生,

而是和学生一起重复多次实验,

探索这个错误是怎么产生的。

最终他发现这高出来的电压,

是由于摩擦产生。

这个结果令他十分激动,

这就意味着,

通过摩擦可以转换为电能!

 

 

很快,他带领团队构建了全新纳米器件,

“摩擦纳米发电机”,

它可以通过摩擦起电效应,

把微小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更重要的是,

它既用不着磁铁也不用线圈,

使用的都是便宜的高分子材料。

它将给人们带来多大改变?

举个例子:

将摩擦纳米发电机整合进鞋垫或鞋跟,

可以将人走路的能量

收集起来转变为电能,

甚至可以把心跳,肌肉收缩,

摩擦产生的能量转换成电能,

这样很多在身体中的医疗器械,

就不再需要电池。

 

 

你是否经常因1%的手机电量

不敢开网页、不敢聊微信,

而纳米发电机或将实现

边走路边给手机充电!

 

王中林在纳米技术的贡献,

让他一次次摘得世界级大奖,

2018年,他荣获世界能源领域最高奖,

被誉为“能源界诺贝尔奖”的埃尼奖;

2019年6月14日,

又获得“爱因斯坦科学奖”,

在他之前,

这两个奖项均与华人无缘,

而他成了史上,

第一位获得这两个世界级大奖的华人!

 

 

而每次提起这次研究,

他总是谦逊地说:

“真的是一次偶然,

但偶然情况下的错误,

有时候并不一定是错误,

也可能带来一个全新的世界。”

 

“绊倒你的可能不是砖头,

而是金子。”

 

已取得巨大成就的王中林,

还有一个极其宏伟的蓝图。

 

 

他将目标投向了海洋,

如果能将海浪能量收集起来,

就能实现人类梦寐以求的“蓝色能源”。

现在除了传统的潮汐发电方式,

美国、日本、英国、

西班牙等都相继在海上,

研发波浪发电装置

 

王中林的设想是,

利用“手中王牌”

摩擦纳米发电机技术,

靠海浪的波动源源不断获取能量,

以纳米之微,取沧海之阔,

现在他正向着这个雄伟目标迈进!

 

 

 

 

NO.5

用自己的知识

为国家做贡献

 

王中林把人生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要向世界

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第二阶段,尽自己的能力

帮助朋友和周围的人;

第三阶段,则是要用自己的知识

来为国家做贡献。

 

“第三阶段取得的成就是最璀璨的,

也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最重要的部分。”

王中林说:

“我现在已经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在过去20年中,

王中林往返中美120余次,

他培养了包括硕士、博士、

交流生在内的200余名华人学生,

包括150多位中国优秀科研工作者。

还和国内学者合作发表论文,

帮助扩大中国科技,

在国际科学舞台的影响力。

 

2005年2月,他推动成立

北京大学工学院先进材料与纳米技术系;

2009年,他当选为最年轻的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

 

 

在中国学生身上,他付出了不少心血,

他总说:“我的能力是有限的,

我的科研之路并不平坦,

没有人告诉我什么是错的,

什么是行不通的,

我希望我的学生们,

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他对国内一些浮躁学风深恶痛绝,

有一次学生向他抱怨,

平时杂事多影响了做科研,

他竟劈头盖脸就训:

“浮躁从你浮,

今天晚上同学叫你卡拉OK,你去了,

明天同学又叫你喝茶,你也去了,

杂事多,你不去不就完了嘛!”

 

不光教他们做事,

更教他们做人,

他说:“作为一个教授,

不教不授何为教授?”

 

他深深明白,

自己也是从学生时期过来的,

当时,他还是一个勇于

“反抗权威”的学生。

正是因为敢于质疑,敢于创新,

才有今天在

纳米领域的卓越成就。

 

2015年,汤森路透发布

“引文桂冠奖”获奖名单

王中林赫然出现在名列中.

“引文桂冠奖”素有“诺奖风向标”之称,

根据当年的预测,

王中林已经具备获得诺奖的潜质,

很有可能在未来拿到诺奖。

 

汤森路透预测2015年诺贝尔奖,王中林上榜

 

有人曾问他,

从贫苦农村到世界顶级科学家,

逆袭的秘诀是什么?

他这样回答:

“任何事情想要做得有声有色,

每天只投入8小时是远远不够的,

我热爱科研,更享受科研,

几十年里,

几乎无时无刻不想着研究,

科研就是我的生活,

是我快乐的源泉。”

 

“我的研究精神永不灭”。

 

王中林是将科研揉进了骨血,

融进了自己的生命!

 

 

岁月如河、人生如舟,

风起云涌、惊涛拍岸,

而他扬帆远航,逆风而行,

一生痴迷赴科研,一腔热血诉芳华。

从贫瘠小镇走到名牌学府,

从备受质疑走到科技巅峰,

那些看似偶然幸运的成功背后,

其实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地钻研与求索,

和不可战胜的强大意志!

王中林,

是华人之骄、更是人类之幸!

 

过去,中国贫穷落后,

当有高级人才选择回国时,

舆论往往称其

放弃优厚待遇“毅然回国”。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

“回国!

2016年,王中林做出了决定。

对比美国20多人的实验室,

中科院为王中林提供了200人的团队。


 

今天的中国,

早已有能力、有实力,

为世界顶级的科学家

提供世界一流的科研环境!

 

今天,大批海外高端人才回归,

越来越多的顶尖科学家

像王中林一样选择回到祖国,

选择为国效力!

我们相信,

中国的创新之音,

必将越来越激越、昂扬;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必将越走越宽!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14岁美国留学,19岁入狱,23岁离世,他是说唱界梵高,17年过去无人能取代他的位
下一篇:罗照辉:国人脚步走到哪里,领事保护就跟到哪里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