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澳洲网报道,近日,为宣传新片,中国作家、编剧张晓芸女士前往澳大利亚墨尔本接受了采访。她表示,希望世人能通过她的作品,看到新时代的中国人。
文章摘编如下:
想让世人看到新时代中国人
记者:澳大利亚华人拍摄过一些反应在海外生活艰辛历程的影视作品,您有何看法?
张晓芸:在我的阅读历程中,以及在我朋友的阅读历史历程中,大家好像听到海外的华人都是艰辛。比如刷盘子当家教,或者是通过一些就是不好的手段获得身份。我觉得这是片面的,或者说是定格在某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现在的华人不是这样的。随着中国的崛起,随着中国电子支付的崛起,现在的华人们更独立更自主,更喜欢并愿意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我更希望我的作品可以展示中国的崛起,以及中国人面貌的改观,并且融合中西方的文化对撞。但是我希望我的作品抛弃原有的苦大仇深,原有的艰辛。而是赋予它幽默,赋予它成长,赋予它轻松和高尚的地方。
我觉得带有中国负面刻板印象的一些作品局限性有点大,我们有这样的人,但不全是这样的人。我希望假如说我的小说有30个人物,这30个人物能涵盖中国崛起之后现今中国人的面面观,做一个众生相的展示。
纷繁中坚持自我 希望表现形形色色的人
记者:现在的很多中国年轻人看美剧、日剧、英剧都很多,但是海外的人看我们国内大陆的剧就相对少一些,您对这个现象有什么看法?
张晓芸:我在2017年的时候去过希腊,那个时候我在那边有一个作家朋友,我每次去的时候都会带给他一些光碟,因为他的中文也还不错。我上次带过去的一个作品是电视剧作品,在国内很火。讲述的故事是一个大男人和一个年龄悬殊的小女人的爱情。这个大男人可能比小女人大概要大个15岁左右。在中国来说,可能他们觉得这个就是非常有戏剧冲突的爱情故事矛盾线。
但是我给我朋友希腊朋友看了之后,他就说,“我不明白这部戏为什么要火”。他说,这个现象在国外很常见,而且也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父母要给结婚的儿子买婚房,倾其所有。这就是因为土壤不一样,中国有庞大的14亿的人口基数。那么在中国火的这些作品,可能他们在走向国际的时候,在进行国际理念共轨性接轨的时候,还会出现一些障碍。
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也从侧面告诉了我们这些创作者,我们跟国际还有距离。
记者:这就讨论到一个文化输出的问题。我们如何才能让他们接受我们习以为常的文化呢?
张晓芸: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做得比较好的就是韩国。韩国是一个非常小的国家,但是韩国的电影连续两年在戛纳电影节上创造了奇迹。一个是去年的一部影片叫做《燃烧》,在戛纳公映的时候,全场评委打分达到了3.8的高分。这个是戛纳影展开展以来从未有过的历史高分,这个纪录是由韩国导演创造的。而中国的电影在国际三大电影节上,目前来说没有韩国做的这么优秀,但是也有新秀崭露头角。这是在电影界。
在电视剧界,韩国的电视剧一直在向亚太地区输出,这也是有目共睹的。
中国的影视影视圈也慢慢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但是我相信还是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作为创作者,首先第一个,我要保持极度的敬业心,还有就是我要相信这份热情。在这里我可以引用一句罗曼罗兰的话,“这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你看透了这一切,并且还能热爱它”。
正如张晓芸所说,华人的生活千姿百态,不止困苦与艰辛。期待她能为澳大利亚的读者和观众创作一部真正反映新时代华人生活的作品,也希望中国的影视剧能有更出众的国际影响力,让世界听到更多的华人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