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侨界风采】杜振宁:向海掘金 以生物制药“捍卫”绿色植保
编者按:华侨华人无论身处何方,始终与我们同根同源、一脉相承,他们有艰苦奋斗的开创精神,有血浓于水的家国情怀,有拳拳爱国心,有殷殷报国志,在烟台经济社会发展中不遗余力,积极贡献才与智。近期,烟台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组织开展【烟台侨界风采】采风活动,讲述侨界助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的感人故事,进一步凝聚侨界力量,展现侨界风采。
胶东在线9月29日讯(记者 王向荣 通讯员 赵亮 周昊)年近不惑出国留学,学成之后毅然归国,烟台大学药学院教授杜振宁一边教书育人,一边进行产品研发,在以海洋活性物质为源头的生物药物和生物农业投入品等生物制品的创新性开发与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历时13年研制而成的植物寡肽(非激素类)生长促进剂,更是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归来,只因一腔家国情怀
在烟台大学办公楼,记者采访了杜振宁教授。他温文尔雅,谈吐风趣,十分具有感染力。说起留学国外的经历,杜振宁眼中闪耀着光芒。
1998年,时年38岁的杜振宁放弃了南京美瑞制药厂总裁助理的职位,留学新西兰。在梅西大学生命科学院,他获得了生物化学硕士和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并参与新西兰国家级科研项目。留学期间,还获得了新西兰政府颁发的“光辉未来”博士奖学金,是该奖项44名首批获得者中唯一的亚洲人。
深受祖辈父辈影响的杜振宁,也有着浓烈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留学期间,他担任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每逢中秋佳节,他四处奔走筹措资金也要为每位中国留学生送去月饼,让大家过上团圆节。2002年中国男足首次踢进世界杯,他多方努力租到一个能转播赛事的五星级酒店会议室,组织中国学生学者观看实况转播,“那个大家齐声高唱国歌的动人场景,一辈子忘不了。”杜振宁动情地说。
2005年,当不少同伴犹豫着回国还是留在新西兰时,获得博士学位后,本可以继续留在新西兰做科研的杜振宁没有任何迟疑的选择了回国,回到祖籍烟台,在烟台大学药学院任教。作为学科带头人参与了烟台大学药学院生物制药学科以及微生物和生化药学硕士点的申创工作,先后开设《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技术制药》和《药学英语》等课程,并招收指导研究生,2008年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奋发,以所学服务绿色植保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杜振宁也在不断进行科学研究。2007年,他创办了塔斯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充分利用烟台邻海的优势,从鱼皮、鱼鳞等渔业废弃物上做文章,积极投身于以海洋活性物质为源头的生物药物和生物农业投入品等生物制品的创新性开发与应用研究。先后研发出在农业生产中可用于活化植物根部的“根必施”、改善作物生理性病害的“肽星”、防治果树腐烂病的“腐尔康”三大系列产品,有效解决了农作物根系弱、生长不均衡、产量低等问题。
与此同时,在科技部和山东省科技厅两级经费支持下,杜振宁融合多项技术成果,经过长达13年研制而成的植物寡肽(非激素类)生长促进剂,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植物寡肽作为新型植物生长促进剂,具有提高光合作用速率,生根促根,促进植物营养吸收,提高植物抗性,保持原生态口感等功能。可显著提高肥料使用效果,减少肥料用量,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商品率,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经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测定,目前市面上常见的15种植物激素在该产品中均未检出。经过200余万亩的应用表明,可全面替代各种激素。
今年年初,GB/T 37500-2019《肥料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正式实施,按照新规,肥料中检出植物生长调节剂按假农药处理。植物寡肽生长促进剂的先行一步,并非偶然。事实上,杜振宁在国内率先提出“用生物药物解决农作物部分病害问题”的理念并成功产业化,是我国“用生物药物服务于绿色植保”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心中有火,眼里有光,前行不止
当前我们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局”,危机与机遇并存。海外归侨当中的高层次人才拥有更丰富的资源、更广阔的视野,就应该好好运用这些优势,去实现人生价值,为祖国做出贡献,以实际行动回应时代要求的担当。杜振宁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虽已不再年轻,他仍是一个不断奔涌向前的“后浪”,心中有火,眼里有光。
今年年初,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杜振宁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产品,向定点医院等抗疫第一线捐赠了价值15万元的抗疫物资,为国家疫情防控做出一份贡献。
作为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单位中高层次人才团队的一员,杜振宁也在积极参与相关工作并推动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为烟台大学的学科建设和服务地方工作贡献力量。
杜振宁作为山东省人大代表和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入选专家,尽职履责,积极作为。其中参与提出的关于“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条例”的议案已经立法;参与提出的关于”建设中国康复大学”的建议也已落地建设。在教育、人才、高校服务地方等方面,他也为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积极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