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鱼贩,有啥不可?(海归微观)
孙亚慧
不久前,“海归放弃高薪做鱼贩”的新闻“冲上”热搜,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浙江舟山的“渔三代”张磊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并未像其他同学那样进入知名企业,而是从父亲手中接过祖业。由于从小晕船,他无法跟随大家前往深海,便留在岸上当了一名“鱼贩”。
张磊的选择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值不值”“是否可惜了学历”成为讨论焦点。的确,当“海归”“鱼贩”这些标签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很容易点燃大家的讨论热情。
无独有偶,“95后”海归硕士孙正阳前阵子也曾引发热议。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毕业后前往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继续攻读供应链工程硕士学位的他,回国后去一家汽车养护中心求职,决定以汽车修理工的身份来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
这些新闻之所以引发关注,就是因为这些留学归国人员就业、创业的领域与公众的传统认知有异。没有进入高档写字楼做传统观念里的“白领”“金领”,而是选择了辛苦甚至风吹日晒的行当,“这难道不是人力资源的流失?”类似这样的声音并不在少数。
归根到底,“做鱼贩”“做汽修工”是否浪费了留学学历,这是大家的聚焦点。
其实,张磊的渔业生意并非简单贩卖,按他自己的话说,留日多年观察和积累到的日本渔业经营理念,正好能与目前的工作紧密联系,这些知识能够很好地帮助家乡的渔民。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他敏锐地捕捉到电商直播的风口,抓住了良机,同他一起打拼的30多人年收入都在20多万元。若仅从薪资来看,与“白领工作”相差无几,甚至更为优渥。
近年来,选择在国内农林牧副渔行业创业的海归人数持续增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海归看中了这些行业背后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也是将自己国外所学与这些行业的应用相联系,找到了衔接点。在一些“海归云集”的行业,国外的技术与理念并不缺乏,但对于农林牧副渔等领域而言,海归仍是少数,对于投身其中的海归来说,蕴藏着更大机会。
孙正阳的选择也绝不是“头脑发热”“一时兴起”,他所就职的汽车养护中心,像他这样的高学历人才在基层锻炼一段时间后,会有晋升到门店管理岗位的机会,而孙正阳的目标便是在基层积累一定经验后进入管理岗位。
仅从回国初的择业方向,便判断和评价是否“浪费留学学历”失之偏颇,有些短视。知识的后劲会在今后从业过程中不断凸显,可以预见的是,张磊卖鱼定能卖出些新花样;经历过基层磨砺的孙正阳,或许在不久的未来便能进入汽修管理岗位,拥有更大、更广阔的发展平台。而这一切,都将从他们经手的每一单贩鱼生意、手中拧过的每一颗螺丝钉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