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明尼苏达的历史博物馆,陈列着一组华人夫妻的照片,“萧锋”与“何之霓”,他们是明尼苏达生活了六十多年一对恩爱的夫妻,萧锋是明尼苏达著名的建筑商,而太太何之霓则是明州著名的慈善事业活动家。站在这张照片前仔细端详,一个眉清目秀,温柔贤惠;一个温文尔雅、目光如炬。那么,这对夫妻,是怎样步履铿锵地走在北美地区当时还相当狭隘的街头,实现了少数族裔在这片新国土的宏大的理想壮志呢?
何之霓,是多么美好的三个字!顺着她的年龄一路走去,我们就看到了,看到她曾经像花朵般开放在时间的深处,一直看到萧杀荒凉炮火连天的民国时期了。何之霓女士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何允涛是国民党文职干部,家中的长子。母亲许德怀也是富家千金,夫妻二人共养育了八个子女。家道殷实,何之霓从小聪明灵巧,从5岁开始,何之霓女士在母亲的教导下读书写字,十岁的时候就已经“终年为诗,日课一首”了,可能是何之霓女士太爱读书的缘故,十三岁的小之霓背诵起唐诗宋词据说已经流畅的像瓶中泻水了。
这样的一个秉性聪慧爱读诗书的女孩,如果生在和平时代,如果父亲不是一个军人,也许是走不出醴陵的,至少,她不会走出中国。但她仍可以是天赋才情,吟诗作赋,过着小资生活的一代才女。可是后来,一切都不一样了,国难当头,何之霓的父亲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了,他顾不上自己的小家了。何之霓对小时候的父亲充满了敬畏,每次父亲骑着高头大马挎着枪带着勤务兵回家,孩子们总是躲在门后不敢出来,记忆中的父亲总是非常忙碌,很少在家与孩子们同乐。
1937年9月,离抗战爆发刚刚两个月,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后,就由北向南,迅速向全中国渗透。平津失守、太原失守、石家庄失守,上海失守……日军像洪水猛兽般涌向了长沙。何之霓的家乡也发生了一场场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的血雨腥风的激战。作为军人的父亲要忠于职守、勇于从战、以身报国。在陆地战场,人人要有马革裹尸的雄心,当时的何父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他安排好妻儿赶紧逃难,就头也不回的走出家门了。
小学刚刚毕业的何之霓开始与母亲兄弟姐妹们逃难,山河破碎,国家危在旦夕,再壮观的家也没有用了,母亲收拾一些细软金银,带着几身换洗的衣服和被褥关上门就走了。在浓烟烈火中,多少千古名城都化为了灰烬。何之霓女士回忆说,他们一路推着独轮车跟着逃难的队伍往前走,还要想办法躲避日本兵。当时的日本兵见到有姿色的妇女就会强奸,连孩子都不放过。他们烧杀掠抢,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了惨绝人寰的恶事,横尸遍野啊!因此在逃难的过程中,母亲给自己孩子们脸上都涂上泥巴,穿着破衣烂衫逃过一次又一次的劫难。
何之霓的大姐刚满十九岁,在逃难的途中身染肺病,母亲救女儿心切,把孩子们安顿在一个安全的地沟里,冒着生命危险返回家中找药,尽管这样,还是没有留住病重的姐姐。何之霓回忆说,那时,九百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阴霾正重重叠叠地挤压而来。整个国家像一张发黄变脆的旧地图,在寒风中瑟瑟抖动,随时可能被撕成碎片,真让人忧心如焚啊!那段逃难的岁月何之霓一家人的生活是黑暗而沉重的,辛酸的如同一场漫无边际的瓢泼大雨,兵荒马乱中的何之霓,则如同一株幼竹,在雨中摇晃,卷曲,疼痛,最终还是紧咬牙关,坚持抗争,并且奋力向天空伸展出柔韧的枝丫与绿油油的叶片。
但在苦难中挣扎的何之霓永远都不会想到,一位出生在陕西的少年才俊正怀揣着武汉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踏上了奔向武汉大学的列车,这少年的眼睛里闪着光,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想不到的是,再过几年,他们将从少年长成青年,并在地球的另一边——美国的明尼苏达州相遇并相爱,共同写下后半生的故事。这个少年,就是萧锋!
1919年5月19日,萧锋出生在陕西一个富商家庭。鼎盛时期,萧家大院不仅拥有大片的土地,经营粮油和棉花生意,还经营者当地有名的烟草行和钱庄、典当行等。萧锋的父亲萧恒健在民国时期曾作西安市市长,当地首屈一指的大家族。萧恒健与妻子养育了五男两女,萧锋排行老四。6岁时萧锋与弟兄姊妹一起入私塾读书,萧锋8岁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萧锋的父亲大概觉得儿子混在一帮人中,学习长进的速度与他的理想还有距离,便请了一位才学过人的先生来家中单独教导,实在是用心良苦啊!与此同时,萧锋的父亲又续了弦,此后继母又为萧家生了两男两女,其中一个夭折。但是萧氏家族十分重视教育,不论男女都必须上完大学,因此萧峰的基本功很扎实,在武汉大学读书期间,萧锋的成绩也总在最优等之列。
但后来由于日军的侵略,武汉大学把学校西迁到了四川乐山,尽管如此,日寇的狂轰滥炸,武汉大学的许多学子还是在那场战争中不幸惨遭日寇炸死,但这使得全校师生更加义愤填膺。萧锋和同学们一边刻苦学习,一边与日寇周旋。当时,武大土木工程系的教授都来自美英名校,教学完全使用英文,当然考试也是。因此考试要求特别严格,这对学子的要求就更高了,必须可以有举一反三的创新性,很多学生都无法坚持读到大四就到工作岗位或参加战斗去了。自此很多学生渺无音信。与很多同龄学子们比,萧锋是幸运的。1942年6月,萧锋以全校最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了硕士学位。同年,萧锋顺利通过了国民政府全国文官考试。1944年,他通过了国民政府第一届自费留学美国的考试,作为国民政府第一位武大土木工程系硕士研究生被美国高校录取。
但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的正酣,太平洋被日寇军舰侵占,萧锋无法从太平洋港口乘坐邮轮。几经辗转,在国民政府的帮助下,萧锋乘坐美国志愿军飞虎队的军舰飞越喜马拉雅山到达印度的孟买港再绕过印度洋到达大西洋,终于在美国西海岸洛杉矶登陆。精疲力尽的萧锋来不及喘息片刻立即就登上了通往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列车,这是二战期间的一次难忘而艰难的旅行,此后每每想及,萧锋先生都感慨万千。九死一生到达了美国,萧锋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更加的刻苦学习。
当时,中国涌现了很多家道殷实的青年才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习仲勋等等。天生一副好身板与好面容后,又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两者相互辉映,光照长空。但这毕竟是凤毛麟角的。仅从外表看,萧锋的长相也不会输给任何一代伟人,但与他们不同的是,萧锋对政治和权利没有什么兴趣,但当时的萧锋同样拥有远大的理想。学会文武艺,货卖于国家,在首批海外学子回国浪潮的推动下,萧锋与很多同学也买了回国的船票准备回国了,正在旧金山准备上传的时候,美国政府下令保护学生免受迫害不允许回国了。报国无门的海外学生们真是万分心焦啊!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回学校继续奋发读书吧。
1947年,萧锋大学毕业,正在考虑何去何从。一直对他欣赏有加的导师找到萧锋,希望他能继续留在麻省理工MIT学院读博。考虑到国家的危难,萧锋陷入了沉思,自己的家乡在陕西,属于渭河流域,向东流入黄河。这个黄河流域由于天灾人祸不断,经常发洪水,许多渭河流域的人民因此受灾,民不聊生,萧锋一直有一个梦想,立下志愿要在黄河上游建一个大水垻,这样一举两得!既能挡灾也能发电,他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这一次,萧锋又由生了落叶归根、报效祖国的念头。他最后决定离开麻省理工学院, 转学到爱荷华攻读水利工程系博士。
但没有想到的是,后来的情况突变。萧锋家乡传来噩耗,日寇进入了西部山区,国内经济陷入困境,萧锋的故乡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国际汇款系统被中断。父亲要求萧锋继续留在美国读书,暂时不要考虑回国,但继续自费读水利工程博士已经变得不可能了。恰巧这时,明尼苏达大学土木工程系以工程全额奖学金向萧锋提出邀请。顺理成章,从此萧锋开始了半工伴读的生涯。
可巧的是,他在明大遇到了美国最著名的水利专家 斯特鲁布教授,于是他开始半工半读,一边读水利工程系博士,一边读土木工程系博士。因为有MIT的学历,他的这项不合理的申请被特别批准, 他每天工作学习,学习工作,每天都要差不多20个小时来维持着三者之间的平衡。这样非同一般的求学经历会给萧家带来什么已经不言自明了。新知识、新思维与新的生存方式渗进萧氏家族的血液中,萧锋眼前一下子豁亮开阔了。
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萧锋来美国前在陕西老家已经定了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方也是个大家闺秀,萧锋本计划着毕业后回国发展成婚的,武汉大学后来也曾给他发来聘书请他回国当教授,他也应允并作了不少的准备。但不久中国解放了,萧锋的未婚妻来信说现在中国解放了,婚姻自由了,我已经有了心上人,新中国的法律不承认媒妁之言和父母之命,因此咱俩的婚约无效。不仅如此,萧锋接到父亲来信让他不要再考虑回国,中国大陆正在实行土改政策,萧家遭了大难了。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报国无门的萧锋不能考虑回国,生活一下子灰暗了。萧家遭难了?糟了什么难了呢?不得而知啊!父亲如同不经意间把一瓶墨弄倒,黑黑的墨汁一下子渗进了萧锋的梦里。幸亏有书啊!书可以成为安慰。这个时期大量广泛的阅读对萧锋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呢?这个问题只有他自己才能说的清楚了。萧家一代一代不论男女都忙于翻书阅卷,可惜留在大陆的弟兄子妹却偏偏都失意而归,满腹经纶无用武之地。很快,国内中断了与美国的联系,萧峰对家乡的信息更是一无所知了。悲痛万分的萧锋这时也只有以学校为家,更加发奋图强用优秀的成绩和成堆成堆的书来托物言志,并且表明自己不同于庸常的身份了。
何之霓命运的转折点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无条件投降,当时何之霓的父亲正在国民党第三战区军需部做文职干部,而这个第三战区离台湾最近。日本战败后,把台湾归还了大陆。那时台湾已经被日本统治了五十多年了,何父随军解放了台湾,在台湾开展了一些列的整改,包括台湾的学校从日文改成了中文。与此同时,几经周折,何父的部下也已经联系到了逃难到福建的何夫人与其他家眷。台湾民众唱着 “台湾今日庆升平,仰首清天白日清,六百万民同快乐,壶浆箪食表欢迎 迎接国民党政府军队及家属们登陆。很快,何之霓一家与父亲再次团聚,结束了噩梦般的逃难生活。1946年,何之霓开始在台湾就读初中,1952年何之霓考入了台湾省立第二女子大学外文系,成绩出众的何之霓也是班上的佼佼者,台湾省立大学才貌双全的公认的校花。故事讲到这里有一种雨过天晴的感觉了,但是,更大的幸运还在后头。
说来也巧,正在美国留学的萧锋那时同学们基本都已经结婚了,几个热心的同学开始给萧锋四处寻觅未来的生活伴侣。就在何之霓在台湾国立大学念大三的时候,何之霓的姐姐的好友施婉生女士与美国密西根大学的王镇瀛结为了连理。这位王镇瀛先生恰巧又是萧峰的大学同学。王镇瀛先生知道了萧峰的未婚妻退婚的事后,觉得萧峰已经三十多岁了该成家了,就跟自己的太太商量请太太为萧锋物色终身伴侣。王先生的太太施婉生就问到了何之霓的姐姐,姐姐听了施婉生对萧锋的介绍,又看了萧锋的照片,就想到自己的妹妹之霓。
何之霓女士回忆说,当时婉生夫妻向萧锋推荐了三个女孩的照片,萧锋一眼就相中了之霓,之后邮来了信件。尽管当时的之霓并不知情。但父亲把萧锋的信件交给她并说明情况的时候,她打开信件,第一句话是“之霓你好”,这让当时的何之霓感觉此人不俗气。(因当时台湾写信一般都称呼某某小姐),再往下看,萧锋写了一手的好字,而且内容大方得体。当时萧锋邮寄了一张与同学的三人合影,萧锋站在中间,两边的同学都比他矮一些,显得萧峰很高大。可是让何之霓比较犹豫的是萧锋年纪比她大很多。于是萧锋连着来了几封信她都没有想好是否要回信。
何母着急了,提醒何父要对家人多上点心。国事像山一样沉甸甸地搁在眼前,令何父气愤难平也斗志弥坚。而女儿的婚事,他又怎么能甩手不管呢?在众多的媒人游说和候选人当中,何父作为家族“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眼角的余光当然也看到了远在美国勤勉好学的青年才俊萧峰。仅凭直觉看萧峰的字体与学历和长相,何父便觉得这个年轻人应该是何家的女婿,于是便三番五次催促女儿之霓该回信了,在父亲的催促下,何之霓终于羞羞答答地给萧峰写了第一封回信,从此两人开始了鸿雁传书,成了笔友。
一悲一喜,一哭一笑。有了心爱的人,萧锋的心终于不在漂泊了。1958年,何之霓通过了自费来美国留学的考试,终于登上了台湾飞往美国旧金山的航班,一对热恋中的笔友马上就要见面了。满怀期待的萧锋早早的就赶到旧金山国际机场,手捧鲜花翘首期盼自己的恋人了。这时候,两人虽然还没有在现实中见过面,但一下飞机,何之霓远远的认出了人群中的萧锋。春晓一刻值千金啊!萧锋也一眼认出了何之霓,两人一见倾心,拥抱在一起。
接下来的几天里,萧锋没有立刻回明尼苏达,而是带着未婚妻在旧金山游山玩水,介绍美国的风土人情和名盛景观。何之霓回忆说 ,我的父亲真的很有眼光。萧锋果然不负所望 ,他是一个难得的“柳下惠”,是少有的谦谦君子,晚上住酒店的时候,萧锋总是开两个房间紧挨着,对之霓既尊重又不失体贴。两个月后何之霓与萧锋喜结连理。
没能在黄河上游建发电站,萧锋在美国明尼苏达却迎来了一个施展才能的好机会。明大读博期间,明尼苏达大学在密西西比河上建立了一个水利实验室。负责试验研究的斯特鲁布教授聘请萧锋为研究助理负责人。联同研究人员共有十余人,萧锋成了这位教授的得意门生,他将试验室的计划细分,承上启下,组织的有条不紊,彰显出高超的领导才能。他们在那里,建了一个水坝,不仅水循滚滚,还可以从密西西比河流入试验田再到密西西比河。这个循环水系统还能发电,并且入双城的大发电网这个明大的水利试验规模宏大,能进行许多高位水流域试验,许多美国的大型水利工程都委托该水利试验室进行研究。自此,萧锋的梦想也算实现了。
不仅如此,萧锋在明大读博期间,攻读的许多学科都成绩优良,也彰显出他高超的研究和组织能力,他的家庭信仰基督教,每逢周日,他都驾车去教堂。在教堂,他结识了一位教友Orille Madsen 先生,他是一个建筑公司的老板,Orille Madsen 先生经常与萧锋谈起公司业务,互相切磋。萧锋很希望Orille Madsen 先生的公司业务能顺利发展,所以常常有求必应,曾成功帮助这家公司顺利中标。
说起萧锋如何成了虔诚的基督徒,这还跟他的伯父有关,而且,似乎跟美国也有一种冥冥之中的联系。萧锋的伯父有一次出门遇到了劫匪,不但把钱财抢劫一空,而且中了一枪,失血过多的伯父险些丧命,弥留之际,伯父想到全家老小万分难舍,闭上眼睛求有神灵救救他。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床上,得知自己昏迷时被送到当时美国传教士在陕西新安办的医院里。萧锋的伯父回家后开始传福音给家人和孩子们,因此萧锋从很小就受了伯父的熏陶,来美国后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基督徒并受了洗。
后来,在Orille Madsen先生的再三邀请下把萧锋请了过去。之后,两人开始合作共赢,团结一致,萧锋凭借自己学到的知识得心应手滴应用到实战中。Orille Madsen先生后来聘请萧锋做公司副总裁,很受尊重。因此他明大毕业后就顺理成章地全力转入了该建筑公司,全面负责各个建筑工程的结算和招标工作。他首先把该建筑公司的结构分离了出来,应用到所学的结构力学知识,有些需要用弹性的力学,进行应力分析,根据应力分析结构设计,就得到所需材料与施工工价,然后得出要建造这项工程所需的全部工料。这样建造这项建筑就得出所需的经费,再加上公司所需的必要支出和利润,就得到该项目建筑工程的最后全部标价,非常详细。结果这样中标的几率一下子大了很多。
此后一直到1973年,Orille Madsen先生的公司迁到了外州,这时萧锋已经为Orille Madsen先生工作了25年了,他的家也已经在明尼苏达扎根了,因此没有随公司一起迁往外州。
1974年,萧锋和曾经一起工作并离职的Lundquist先生以两个人的姓重新组建了萧龙建筑公司(Shaw-Lundquist Associates,Inc),两人更加团结一致,创造性地解决了很多资金上和业务上的重点难题,萧龙建筑公司正式在业界名声大振、风生水起,成为美国中西部最优秀的少数族裔建筑商。萧锋在建筑界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一直到Lundquist 先生年老退休,两个人都已经是白发苍苍了老人了,萧锋先生买下了Lundquist先生的全部股份,两家合为一家。就这样,萧锋成了腰缠万贯、日理万机的富商,时间对他来说真正可以与金钱划起等号来了。
1982年,中美关系友好建交后的第三年,萧锋终于回到了他的故乡陕西。但那时的家乡早已经是物是人非,今非昔比了。父亲是怎么死的?尸骨埋在了哪里?兄弟姐妹们又经历过什么?家没了,家人也音信都全无,他再也看不到印象中幽深绵长的巷子和大门两侧高耸着马头墙的萧家大院了,至于自己那间镶嵌着一道道冰裂纹窗棂的精致的卧室,更是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了。当年萧家人遭受了怎样的磨难?痛哭一场之后,萧锋觉得,这些追究起来其实已经没有多大意思了。
萧锋与太太何之霓共同养育了三个子女,都是男孩,而且都是名牌大学毕业。老大Howell是美国著名的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管理专业;老二萧豪德(Hoyt.Hsiao) 是明大工商管理专业;老三Holden毕业于密西根大学工商管理系,也是名牌大学,毕业后还到清华大学留学了一年。
这里要说的是,老大Howell从小聪明好学,而且人见人爱,萧锋亲自教导读书,颇下功夫,而且要求极严。看着灵气四射的Howell一天天长大,萧锋的希望也一天天升腾起来,似乎已经伸手可触了,毫无疑问,以Howell的聪明才智和个人魅力,谁都相信他将来完全可以继承父业在建筑行业光宗耀祖。
周末萧锋去教堂总是把Howell带在身边,以便于时时严加管教吧。但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小小的仪式将Howell幼小的心灵丝丝缕缕地沁润,圣灵像空气一样降临了。这个看上去默然不羁的少年,内心正孕育着一颗饱满的种子,带着一种懵懂的力量逐渐苏醒了。
Howell在大学学的是产品和市场设计,他曾经自己创办公司做了十来年,但一直体验不到特别的快乐,因此公司一直不温不火,Howell觉得,做任何事都需要激情,既然一直提不起激情,不如关了吧。他开始思考,什么东西会让他产生永不枯竭的激情呢?带着这个问题,Howell进入萧龙公司实习,本来工作做的颇受萧锋满意,但很快Howell发现这也不是他想要的。他并不喜欢经商,更不喜欢建筑行业。于是他向父亲提出辞职。看着长子Howell远去的背影,萧峰陷入了沉思:Howell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呢?
Howell想要的是什么呢?他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接触大自然和与孩子们在一起。他想到了牧师,但牧师是不是需要每天面对各种奇奇怪怪的人呢?算了吧!当了牧师再辞职不干可就不大好看了。他忽然想到什么可以给他带来激情和快乐,而且有与牧师的职责有关的一个职业了!如今,他在拉斯维加斯一家教会高中做教师,这座学校的前身是一个基督教堂,现在已经有学生近千名了。Howell现在和妻子育有一儿一女,他现在极少参与萧龙建筑公司的商业活动,Howell说,哦!我热爱我现在的职业,并且非常满足现在的生活。萧锋能说什么?除了替儿子高兴,就是支持他自己的选择了。
老大不想接管父亲的建筑公司,轮到老二萧豪德(Hoyt.Hsiao)施展才华了。顺理成章,毕业后的老二萧豪德(Hoyt.Hsiao)进入肖龙公司实习,他向父亲认真学习经营管理。萧峰对老二Hoyt更加严格要求,这个孩子从小就吃苦耐劳,非常踏实认真,加上老大喜欢过教书育人的生活,Hoyt顺理成章地成了父母心目中的接班人。萧峰年迈退休萧豪德(Hoyt.Hsiao)顺利地继承了父业,现在他接班已经十年了,Hoy不但撑起了父业,而且萧龙建筑公司在他的带领下业务继续蓬勃发展。2014年萧龙建筑公司拥有7千万元的年营业额,而且几乎不欠一分债。2016年的年营业额升至1.2亿美元,2017涨到1.25亿。
萧峰的小儿子Holden回到家里的建筑公司帮助兄长,使得兄长在工作上更加得心应手,这哥俩齐心协力,把业务扩展到了拉斯维加斯,并在那里,设置了另一个分公司,Holden身上有着萧峰一样的举一反三能力和智慧,加上这个孩子非常刻苦拼搏,萧龙公司在拉斯维加斯的子公司就由他做总经理。从此,萧氏家族的事业前程如绸缎般在拉斯维加斯徐徐地铺展开了。
有一组数据现在看来非常珍贵。几十年前,萧龙建筑公司就已经有非常规范化的年报表,收入和支出及纯利润清晰明了,一切都如此详尽有序地陈列出来,并妥善保管。数字是沉默的,数字又是无所不言的,透过那一份份发黄的表格,我们看到一家企业有力的管理与有序的运转。单凭这一点,就可以想象萧锋先生的处事做人态度了。
多年来,萧锋与夫人何之霓互相支持,努力奋斗。不仅成为了美国中西部著名的华裔企业家,也成了华人中最杰出的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们在各种公益活动中都解囊资助。他们在1967年创办了至今有50年历史的明州中美联谊会(CAAM),现在中美联谊会是明州华人社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非盈利组织。他们捐助孔子学院、武汉大学、明州大学和来明州的很多访问团体、他们不断赞助社区很多杰出的社团组织和演出活动,并联合明州工商界人士共同创办明州华人工商协会 ( Chinese American Business Association of MN ), 曾参与创建双城华人基督教会,和安老协会,此外2001年他们还在明尼苏达大学中国中心设立萧氏奖学金,造福青年学子,迄今至少有100多位美国学子完成了到中国学习传统文化而学业有成。
2018年,美国全国募捐委员会明州分会募捐日在美国商城附近的Martte大饭店隆重举行,那时,肖锋先生已经过世了。他的夫人何之霓女士被选为全美国杰出慈善家称号。萧锋与夫人何之霓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非常相似,为在美国的华人华侨在美国的形象树立了完美的榜样。
现如今,很多人追求的生活是有钱人的华丽和精致。华丽不难,如山的银子肯定可以将它堆积的出,但精致却难,精致是一种诗意的生活态度,是睿智的生存选择。如此慷慨的一对夫妇,他们的生活却一直简朴而低调,萧锋先生身为公司总裁一直没有配秘书,一切事情尽量自己处理。萧太太何之霓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社区领袖,也善于打理家务,因此家里也没有请保姆,他们一家人生活非常节俭。可他们夫妻对公益事业却总是一郑千斤。正如萧锋经常说的,来源于社会,用于社会,这些年他们在慈善事业中一共付出了多少银两?未见记载。对于萧锋来说,表达一份爱心、彰显一份气派应该比金钱重要的多。
2010年6月21日,父亲节后的第一天,萧锋在从中国返回美国后的第三天在家中去世,享年九十一岁。遥远的故乡再也回不去了,撒手人寰的最后一刻,萧家大院那些富力的朱门、幽静的青石板路,那一拨拨曾在华丽木雕下奔跑和安睡过的兄弟子妹们,不知是否在他眼前闪过?萧家大院里屋檐下那些朗朗的读书声,是否也曾在他耳畔响起?又或是他早已经把明尼苏达这片热土,当成了自己真正的故乡了?
一个老人安歇了,他无疾而终,没有痛苦,他虽然没有回到陕西的萧家大院,但他仍不负众望,以自己的功业替萧家增添了一份光彩,替华人在美国的声誉增添了一份光彩。对此,九泉之下,他应该感到欣慰了。
一、二、五、十年过去了,即使三个儿子的家中都留有何之霓女士的卧室,以便随时迎接母亲一起生活,但失去萧锋的何之霓女士依然坚持独自生活着,她的悲伤也依然存在。但是时间的恩典和对萧锋的爱与思念慢慢地软化和沉淀了下来,虽然八十九岁的何之霓眼睛几乎完全失明,但她变得更聪明,耳朵更敏捷和更坚强了,随着炙热的悲伤逐渐平息,何之霓女士与逝去的爱人萧锋之间建立起了更深的联系。她的爱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日常的爱,一种在思念萧峰时能安慰自己的爱,在她孤独害怕时带给她力量,一想到萧锋先生的脸,何之霓就会微笑。家中依然保存着萧锋先生走前的样子,就连他们的床铺都没有改变,萧锋睡左边,之霓睡右边。岁月不能侵蚀的是萧锋在她心中的伟岸,和她在萧锋心中的灵秀。前尘往事啊!滔滔不绝地流逝着,只有密西西比河里那些肥硕的大雁一如既往地气定神闲。当年雄姿英发的萧峰在轻吻爱妻的时候可曾有过偷闲凭栏,俯视诗情画意的这一幕?问雁,雁不答。
后记:说不尽的萧家往事
说不尽是因为没法说。故事中有些历史,萧太太不愿意提起,但锥心的痛不说不等于忘记。斯人已去,曾经的故事对于今天的我们引颈欲诉,要说的究竟是什么呢?是祖辈经历过的沧桑?还是萧锋留下的辉煌?当我们放眼世界五光十色的绚丽,不经意间转过身,却发现身边、脚下,宛若进行在时光的隧道中,似水流年,多少往事都吹散在风中,毕竟换了人间。可一堆曾经的故事,一遍遍的回想,心竟然一遍遍地跟着紧缩,有疼痛感不时地电击般来袭。
有人说,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我却从来没有相信过。这个世界不够美好,过去更不够。残杀、掠夺、侵吞还有冤屈……那么多贬义的气息在历史中弥漫,让我这个置身事外的笔者,读出那么多的无奈、忧伤和悲愤。当然,字里行间你也能看出萧峰的浩然正气和博爱情怀,读得出风情万种与才情飞扬,也读得出抗争的欣慰与坚守的快乐。一样的天一样的地,不同的剧情却已经在不同的土地上上演过了。日子因此变得深邃而充满了幻想。因此我常常想起何之霓女士常说的一句话:人家都说我们命好,我从不否认。
是的,这世界又是美好的。恍惚间每时每刻我的身边都有人影晃动。他们着装不同,理想各异,命运参差,却血肉丰满,有悲欢离合,也有七情六欲。笔者虽然没有见过萧锋老先生,却总是试图看清他的容颜、理解他的渴望与遗憾、体验他的欢乐与忧伤。深夜搁笔,我仿佛看到了萧锋先生伟岸的身影,他的故事不惊天动地,却感人至深。当你静下心来读一读,就会读出一些意味深长的人生味。
在萧锋诞辰100周年到来之际,“一个充实丰富的人生”—(1919-2010)萧锋先生百年冥寿纪念文集 (A LIFE WELL LIVED- A CENTENNIAL CELEBRATION OF LIFE TRIBUTE TO FRED HSIAO)一书终于面世了。
在萧锋先生的生日晚会上,您将会领到这本纪念他的书。同样的天空,您是否能穿过不同的时空,聆听到萧锋先生远去灵魂的轻声吟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