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综述)旅日学者解读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未来发展的“强心剂”
中新社东京5月22日电 (记者 吕少威)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2日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多位旅日学者当天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的报告特殊且内涵丰富,突出了重点,指明了方向,无疑是未来发展的一剂“强心剂”。
日本福井县立大学名誉教授凌星光表示,今年的报告系改革开放40多年来篇幅最短的一次,随着全球形势的不断变化,报告也反复斟酌并修改多次,报告给人的印象是务实全面以及清晰明了。
凌星光称,当前世界许多国家还在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而中国通过全面而彻底的措施,举全国之力,在付出巨大牺牲下基本控制住了疫情,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正常秩序正在逐步恢复。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出炉,提出今年发展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这也给其它国家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
凌星光眼中的两个关键词为“稳就业”和“保民生”。“为达到上述目标,政府提出了包括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等在内的一系列惠企利民的举措,还强调‘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这都凸显了中国政府的担当和决心。”凌星光说。
日本杏林大学教授刘迪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重点关注民生,当前全球性的风险增多,中国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政府能动员一切力量和出台一系列政策保民生,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刘迪表示,今年的报告内容还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着力维持稳定,所有政策都是在基于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外形势研判的基础上实实在在提出的,“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刘迪续称,第二个特点是比较灵活,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都受到了冲击,新增了诸多不确定性。基于上述因素,今年的报告没有受“僵化思维”影响,打破常规,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目标。这是“实事求是”和负责任的表现,有利于引导各方面工作朝着“稳中求进”的方向发展,以更好地应对冲击,化解风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