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4月2日电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牵动着海外华侨华人的心,他们通过各种方式齐心协力支援祖(籍)国。中国侨联常委、中国侨商联合会监事长、美国华人企业家联合会会长、德迈国际产业集团董事长施乾平正是其中的一员。他引领企业迅速行动,捐赠善款支援疫情防控,严格执行相关防控规定,以实际行动号召社会各界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抗击疫情 积极捐款主动担当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侨联第一时间向海内外侨胞发出了为抗击疫情捐款捐物的倡议。疫情的发展和同胞的安危牵动着施乾平的心。1月26日,身为中国侨商联合会监事长,施乾平率先响应中国侨联倡议,通过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爱心捐赠120万人民币,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抗击与防护工作。
随后,施乾平还利用自己的海外资源积极为国内联系采购口罩和防护服。作为美国华人企业家联合会会长,他充分发挥海外侨务资源优势,广泛号召美国华人企业家联合会会员及海外侨商在外奔走采购口罩、防护服、消毒品等防疫用具。
施乾平相信,疫情的短期影响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中国经济的韧性在加强。企业有困难,但更要有信心。德迈国际产业集团力争在防控疫情同时,为园区企业提供及时雨,携手渡过难关。
生死时速 转战口罩物资生产
施乾平是务实的行动派企业家,在他看来,捐款很重要,但不是根本,企业家的根本就是把企业做好,用实业回报社会。
捐赠善款后的第二天,也就是1月27日,施乾平立马做出决定:上线生产口罩,助力抗击疫情。他第一时间召开董事会,投资3750万元,筹备医疗器械公司和智能机械公司,从北京、上海等地调回骨干力量,开始涉足从未触及过的口罩、口罩机的生产领域。
1月28日,德迈集团联系施工单位,签订承包合同,投资330万建设600平米的十万级无菌净化车间和2000平方米生产加工车间。2月3日,向工商系统提报山东华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注册手续,2月12日,山东华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连施乾平自己也承认,为了生产口罩,16天准备一家公司,而且涉足从来没有接触的领域,自己的胆子也真是挺大的。
此外,德迈集团已投资2000万用于采购无纺布、熔喷布、鼻梁条等口罩原材料,目前已与多家供货商达成合作意向。预计到4月,华纳公司将会达到生产医用口罩的标准,目前相关申请手续已经积极提报。
化危为安 抓住契机改造产业
为了满足防疫需求,施乾平要求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快速投入口罩生产。公司调集40位工程师用时七天七夜设计口罩机图纸,2月3日开始进行数字模拟测试,三天后生产测试样机。借助20年工业打印机领域的数字模拟技术,技术员在电脑模拟环境中测试口罩机,提高了接近80%的效率,降低了零件和样机的废品率。2月27日,施乾平公司的第一批高速平面耳带式全自动口罩机交付使用,3月底即可达到月产500台的产量。
从工业打印机领域翘楚到口罩、口罩机生产行当“新兵”,施乾平所带领的团队仅用了30余天就完成了口罩、口罩机企业的筹备、量产。在这次疫情大考中,施乾平无疑果断而迅速的交出了答卷,把握住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契机,成功把压力变为动力。
有序复工 政府部门全力相助
战“疫”正酣时,开工的号角在济南西部新城吹响。2月10日,复工第一天,山东德迈国际信息产业园部分员工回到生产车间生产。员工入园必须测体温、戴口罩,园区内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均配备护目镜、防疫服等。园区定期清洁消毒,设置应急隔离区,进行访客登记,对员工进行防疫科普宣传。在施乾平看来,平安最重要,自己有义务保护复工员工不受病毒的侵害。
2月28日,济南市槐荫区2020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德迈国际信息产业园举行。从策划到开工总共不到1个月的时间,施乾平新建的华纳医疗口罩生产项目,总投资已达1.5亿元,目前,8000平方米生产车间及1600平方米十万级以上无菌车间正在加速建设。
决定进入口罩生产行业,施乾平的初心是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力量。但在疫情危机中,施乾平的企业还觅得新商机,仅在复工首周,就已经接到了300台口罩机订单。
在转战口罩行业过程中,借助中国侨联、中国侨商联合会的资源和优势,施乾平的新项目得以快速推动,取得重大进展。山东省统战部、各级侨务部门和济南市政府、槐荫区政府也为施乾平的公司提供了政策、资金、用工、原材料等各方面的帮助。一系列精准、有效、务实的营商措施为企业复工打了强心针,进一步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在各方合力之下,目前企业复工复产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口罩的生产也不断提速。
顺势而为 抢抓机遇布局医疗
施乾平旗下的公司,结合一线迫切需求、结合自身核心能力与业务优势,紧急转战口罩生产,以专业和能力做稀缺的差异化贡献,顺利在逆境中“突围”成功,不仅让自己活了下来,还成为了抗击疫情的中流砥柱。
作为侨商,施乾平的公司还将为中国侨商联合会的友好单位提供支持。未来他将根据中国政府的安排为全球抗疫继续做出应有贡献。(中国侨商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