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归侨的战“疫”时间(侨界关注)
在中国的发展建设中,归国华侨这一群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归国华侨踊跃捐款捐物。从防疫小组志愿者到基层一线工作人员,从前线医务人员到后方科研人员,在抗击疫情的各条战线都活跃着归国华侨的身影。
“街道有需要,我应该主动去做”
“阿姨您好,现在口罩可以购买了,您需要的话我们居委会帮您预约上,到时候我们给您把口罩送上门。”上海市黄浦区外滩街道中山东一路居委会治保主任吴媛,像往常一样敲开一户老人家的大门。
吴媛是一名日本归侨,所在的社区有2179户,共7000多人。其中老人和外地来沪人员占了很大一部分,老人中又有很多老归侨。这就需要她在平时工作中有更多的耐心和细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没有一丝犹豫,吴媛便投入到抗击疫情一线。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1月24日晚,吴媛接到了紧急通知,要按照一份信息登记表排查所在社区近期来沪人员。她顾不上与家人团聚,立刻与同事们挨家挨户上门走访。排查完这份表格后,居委会又交给她另一份。来不及休息,吴媛继续走访排查。全部工作做完后,已经半夜1点。那天晚上很冷,下着小雨,但吴媛用她的细心和耐心温暖了社区居民。
作为街道侨联委员,当了解到上海市侨联给该街道捐赠了一批物资,吴媛便主动承担起接收这批物资的任务。“街道侨联主席年纪比较大,这个时候我应该主动去做。”吴媛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目前,吴媛所在社区的工作重点转向防止境外病例输入。吴媛和同事们轮班从下午4点到次日早上8点一直坚守在居委会办公室。居委会条件有限,但她首先考虑的是其他工作人员的辛苦,“这对其他的社区工作者确实是一份考验。”
“现在是回报国家的时候”
“您好,我是防疫小组工作人员,根据相关规定,我们要接您去相应隔离点。”看到一名乘客出站,温声强走上前去,随后全程护送这名外地来宁德人员到达隔离点。这是发生在福建省宁德市宁德火车站的一个场景。
温声强是一名印尼归侨,年近六旬的他,却有着如小伙子一样的干劲。疫情暴发后,温声强主动请缨,成为宁德市防疫小组的志愿者,一如他在2003年抗击“非典”中所做的一样。温声强的工作是负责接送外地来宁德人员到隔离点以及测量居家隔离人员体温。
从大年初三开始,温声强的每一天几乎都是在车上度过的。闷热的防护服一穿就是一整天,饥一顿饱一顿也变成了常态。他经常在深夜接到通知,去车站接送需要隔离的人员,回家已经是半夜一两点。面对这一切,温声强却笑着说,“相比医生、护士,我算是轻松的了。”
宁德市的新冠肺炎病例已经清零,但温声强一刻也没有放松。他在福州、厦门的机场与宁德之间来回奔波,接送宁德籍的入境人员。“有时候,一天中有10个小时都是在车上度过的,来回路程七八百公里。”温声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温声强说,最欣慰的是,人们都配合他的工作,自觉去相应的隔离点进行隔离。“当地政府安排妥当,隔离点的条件也很好,这打消了需要隔离人员的心理负担。”温声强说。
“在归侨危难的时候,是祖国接纳了我,当地政府也给予我们归侨很大的政策帮扶,现在是我们归侨来回报国家的时候。”温声强斩钉截铁地说。
结束采访后,温声强马不停蹄,立刻赶往下一个目的地。
“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抗疫前线医务人员正在艰苦奋战,抗疫后方科研人员也在积极奉献。
2月24日,《中华肝脏病杂志》刊登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鲁凤民教授团队的论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肝酶异常的机制探究》,对新冠病毒感染造成肝组织损伤的可能机制进行探讨。
主持这项研究的鲁凤民是一位美国归侨,曾在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及宾夕法尼亚大学工作学习7年。祖国高速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对人才的需求让他产生了回归祖国的想法,“是祖国培养了我,我有责任用所学知识建设国家、回报国家。”
疫情暴发后,鲁凤民及其团队人员积极响应号召,自觉“宅”在家里,同时通过线上讨论等方式,探讨新型冠状病毒造成肝脏损伤的机制。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能够引起肝脏损伤。一是新冠病毒会造成由免疫系统过度免疫反应损伤肝细胞。二是肝损伤会造成肝部进行自我修复,在这一过程中由肝脏胆管上皮细胞转变成的肝细胞可能会成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目标。
“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可能有明显的肝损伤,我们的研究可以为减少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死率提供帮助。”他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鲁凤民通过北京市侨联积极向相关部门建言献策。他和其他专家共同呼吁为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开辟快速审批通道,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目前,新冠抗体检测试剂已经大规模应用,大大提高了检测新冠病毒的效率。
尽管有证据显示,新冠肺炎患者的肝细胞会被新冠病毒感染,但目前还未直接在患者的肝组织中观察到病毒的存在,这是鲁凤民及其工作团队今后的工作重点。
“对知识的渴求让我出国,对祖国的热爱让我回国。我会继续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鲁凤民道出了自己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