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依靠数学。”著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如是描述数学的重要性。
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后随父定居香港,大学期间赴美深造。因在数学领域科研成果卓著,他22岁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26岁便成为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
1976年,年仅27岁的丘成桐攻克世界级几何学难题“卡拉比猜想”,之后他几乎获得了数学界的所有奖项,包括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兹奖,以及7年才颁发一次的克拉夫德奖。
“我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谈及自己的成就,丘成桐说并不承认天才的概念,总结前人经验加之长时间思考,“才促成了最后那一秒的想法。”
“我想这对很多中国年轻人也是一个鼓励。”丘成桐表示,自己的经历可以让他们懂得,只要努力,他们也有能力在数学领域做出成绩。
丘成桐自称生平只做好两件事,第一,做出一等的数学研究;第二,为中国数学教育服务,帮助中国成为数学强国。
自1979年受邀回祖籍国讲学至今,40年来,丘成桐一直对中国数学的发展尽心尽力,不仅不取报酬,还时常自掏腰包捐资助学。
上世纪90年代起,丘成桐开始奔走筹资,相继建立起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中心、浙江大学数学研究中心及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他发起组织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等多种层次的会议,增进交流合作、促进学科建设发展;他设立“丘成桐数学奖”“丘成桐数学英才班”等,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青年数学人才……
改革开放后中国派出留学生,在海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最初愿意回来的人不多,但最近十年,留学人员的心态有了明显改变。”丘成桐特别感慨于中国的吸引力正越来越大。
近50年来,丘成桐培养了70个博士,“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二是中国籍,目前已经有相当部分回中国,成为带领中国数学界前进的学者”。
丘成桐认为科学文明的发展非经过数学不可,培养数学人才,也是为了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我很希望中国的科学技术能够结结实实发展起来。”
丘成桐素来“敢言”,对于学界内部纷争、培训机构急功近利、媒体为数学基础教育“贴金”等问题,他都直言不讳。
“我敢讲,也愿意讲。”丘成桐说,很多弊端会影响到中国年轻人的发展机会,进而影响到中国的发展前途,“我不求名利,活得坦坦荡荡,没什么好怕的。”
一路走来,丘成桐认为追随自己的兴趣最重要。他鼓励年轻人要有梦想,要跟随己心。“事实上,在今天的中国,即使没有出众的才华,但青少年如果有心又努力,就会有成就。”
年过古稀,丘成桐每天还保持着工作状态,对于中国未来发展,他充满期待。
“如果走的路正确,中国在未来十年内可以发展成最好的数学强国。”他表示,只要政策支持、资金充裕,科研工作者拥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中国科学一定会有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