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美国中餐史映衬着华人移民并融入美国的历史。无论是早期流行的“炒杂碎”还是美剧中常见的宝塔盒、签语饼等,无不展现了中华文化与当地社会交融的过程。廉价美味多是人们选择中餐的理由,但“低端、拿不上台面”等刻板印象也掣肘着美国中餐发展。未来,美国中餐业会走向何方?
中新社报道, 来自耶鲁大学的赵勇有一个自己的答案。2015年,他和几位校友在美国创办君子食堂,餐厅采用美国餐饮连锁店的经营方式,菜式设计更重视健康饮食和营养搭配。美餐形式与中国味道的结合给人耳目一新的体验。“我们要做的是以健康餐饮连锁为第一步,逐渐打造一个有扩张能力,有普适性的品牌,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获得大家对中国文化的信任。”赵勇说。
想要撕破固有标签,必然不能重复美国中餐发展的老路。赵勇认为,中餐出海主要面临着品牌故事难以传播、菜品不被理解、中国企业模式不适应美国本地化经营等问题。赵勇解释,“打个比方,中国本土高端中餐品牌就好比大学水准,但美国人现阶段对中餐的认知还处于小学水平,他们对一些菜品的吃法及背后的文化等并不了解。”
他认为,美国中餐发展应该转变思路。中餐不要从中国“走出去”,而是要在美国按照本土的生长逻辑“长出来”。基于此,君子食堂确立了选择菜品的原则:既要是地道的中国美食,又容易被美国消费者接受,同时还能够通过美国餐饮的管理方式和当地食材来实现。
“走向世界的食物必须是易于交流的”,赵勇介绍,君子食堂以美国人熟悉的春饼、拌面为主打产品,采用标准化流程制作,食客可以根据口味选择不同的肉和蔬菜搭配,员工只需在不同的服务台添加食材就可快速完成一份菜肴。这样的模式也受到了美国本土顾客的欢迎,数据显示,来君子食堂用餐的顾客七成都是美国当地人。
海外中餐馆向来被认为是传播中华文化的载体,但君子食堂却并未刻意迎合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和中餐的想象。以店面设计为例,君子食堂没有传统中餐厅隆重的大红色,也看不见龙凤、熊猫、灯笼等被广泛应用的传统元素。
“我们希望人们把君子食堂视为一家很潮、很酷、很健康的餐厅,再慢慢发现原来这是中国人开的。”赵勇说,希望君子食堂代表的是现代中国的审美和生产能力,“能带给大家对中国更广阔的认知空间”。
长期以来,开中餐馆是海外华人在当地站稳脚跟、养家糊口的重要方式。现而今,大量留学生、新生代富裕阶层等带来全新的来美移民模式。这一群体也为中餐在当地发展带来新的可能。
“上一代美国传统中餐从业者逐渐退休,新一代进入这个行业,他们的运营理念、融资能力、向主流社会讲述中国文化的方式都在革新。”赵勇说,“更重要的,新一代从事这个行业并非为了糊口,他们一直在思索我到底是谁、我的身份和文化究竟是什么?”
君子食堂也时常组织沙龙活动,把有志于中餐形象改变的企业家和厨师聚集起来,一起探讨中餐的发展。“未来,我们希望有麦当劳的地方就有中国新餐饮形式。”赵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