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没多大文化。但是我有想法。要吃苦耐劳,要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同胞,要互帮互助,这都是刻在我骨子里的东西。”说这话的是从绍兴诸暨走出去的传奇华商杨彩平。6月1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吉尔吉斯斯坦华商杨彩平:为中吉民众搭起一座连心桥》为题,报道了她的故事。当中吉两国将推动中吉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之际,杨彩平在吉经商20年的传奇故事再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焦点。
日前,记者通过微信联线采访了杨彩平。而就在去年3月,记者也在诸暨采访了回乡探亲的杨彩平,热情、豪爽的她娓娓道来非同一般的人生经历。
敢闯能拼的她
追欠款客户追到吉尔吉斯斯坦,从此在这扎下根
诸暨的袜子产量约占全球三分之一,被称为“中国袜业之乡”。杨彩平的家就在诸暨市五泄镇西皇村,从小就跟袜子打交道的她,一直想着能在事业上有所突破。
1999年,由于一个客户拖欠货款迟迟不还,向来胆大的杨彩平来到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索讨欠款,却意外发现一片空白的市场。“那时,比什凯克几乎没有中国商人,市场前景不错。”杨彩平决定,干脆走出国门,把生意做得更远。
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语言不通,人脉全无,甚至还会面临当地同行的排挤,杨彩平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但她没有被吓倒,坚定地留了下来。
“最早就是摆地摊。”初来乍到的杨彩平发现,客户通常很早就会赶到市场,等待店铺开张。于是,别的店铺7点开张,她就5点开张,天没亮,就打开手电照明。偌大的空地上,早早亮起的这束灯光成功抓住了客户的眼球。
凭着“诚实、友爱、守信、勤奋”这一信条,杨彩平的袜子批发生意步入正轨。很快,她设立了10多个代理商,产品开始供不应求。为减少生产流通环节成本,杨彩平索性在当地建起了袜厂,招聘当地人进厂做工人,不仅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还解决了居民的就业难题。
渐渐地,杨彩平的生意越来越大,2003年开办五星凯利国际物流公司,2006年开办红太阳商品批发市场,2009年在贾拉拉巴德开办建材市场,生意涉及纺织、物流、商贸、砖厂等多个领域,她成为当地最大的华商之一。
红太阳商品批发市场的诞生,很快成为吸引诸暨商户赶赴吉国淘金的重要因素。随着赴吉尔吉斯斯坦发展的华商越来越多,杨彩平在将生意重心逐渐转向该国南部城市的同时,组织成立了吉尔吉斯斯坦南方华商商会,并担任会长。
侠肝义胆的她
9年前的那次撤侨,她送走同胞留下自己
去年杨彩平回到诸暨的那段时间,正好是《红海行动》电影的热映期,她总是被身边的亲朋好友推荐这部电影。“他们说这故事简直就是我的翻版,都是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华侨撤离。”杨彩平笑说,自己虽然没来得及去看这部电影,不过也听说了个大概,“我哪有电影中‘蛟龙突击队’那般伟大,相同的是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
2010年6月,吉尔吉斯斯坦奥什爆发新冲突,骚乱的严重程度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到处充斥着枪声、爆炸声和求救声,中国政府派出9架飞机组织撤侨。
“祖国给力,作为中国人也不能掉链子。”事发后,杨彩平不顾危险,组织车队,将所有能够联系上的华商全都接到自己的红太阳市场,并聘请了几十名荷枪实弹的保安保障大家安全。接侨胞回国的飞机抵达之后,她又配合使馆工作人员,请求当地政府开辟相对安全的撤离路线。
从6月14日到17日,杨彩平穿梭在枪林弹雨中9次,终将1300多名受困的同胞平安送上了回国的飞机。而她再次做出了惊人的选择——留下来保护华商的财物。
25天的留守是寂寞的、孤独的、恐慌的,杨彩平却坚持了下来。她说,自己永远都忘不了那段日子,前面是装甲车,后面是坦克,炸弹就在距离她50米的地方爆炸,睡觉都枕着手枪。当记者问当初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走?杨彩平的回答让人肃然起敬,“作为侨团领头人,我有这个责任。”
说话间,杨彩平的眼眶已经红了,她说不害怕肯定是假的,但再来一次她还是会这么做,若牺牲她一个人,能换来大家的平安,那便是值得。“我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没多大文化,但我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同胞,要互帮互助,这都是刻在我骨子里的东西。”
确实,杨彩平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奉献着。去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杨彩平受邀列席,她时刻谨记为近9万在吉华人华侨发声。“无论出去多久,根永远都不会变。”杨彩平提议,在外华裔青少年更应该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建议加快中亚片区华文学校建设,让孩子们能受到中华文化教育。
杨彩平坦言,自己并不是英雄,无论是在两会上建言献策,或者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勇敢,只是希望为祖国,为老乡做点实事。“毫不夸张地说,杨姐就是我们大家心中的‘守护神’。”在吉尔吉斯斯坦,华商们一旦遇到困难,都会第一时间找杨彩平。
满怀爱心的她
“西施特拉”是当地民众对她最亲切的称呼
经过20年的努力打拼,杨彩平已在吉尔吉斯斯坦站稳脚跟,并在当地建立了自己的“朋友圈”。“海外侨胞不仅需要把自己的事做好,还要融入当地,在公共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杨彩平认为,作为侨领,心中一定要有爱,得到当地社会认可。而正是这份爱,让杨彩平深得吉国民众的喜爱。杨彩平让他们了解了中国西施的故事,而可爱的吉国民众,不管男女老少,都亲切地称她为“西施特拉”(姐姐的意思)。
自到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二年起,杨彩平便主动参与当地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积极投身公益,定期组织华商去孤儿院、敬老院慰问,并捐助贫困学生。其中,她捐助了十余年的3名学生,如今都已顺利考上大学。
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杨彩平组织商会成员买了180多套床单被套和糖果,送往当地的孤儿院。这样的公益慈善活动,她坚持做了近20年。“一些孩子因为身体疾病被遗弃,或因父母病故,只能在福利院度过童年,但孩子的生活本该无忧无虑,希望我们微不足道的举动,能够让他们的童年多一点温暖。”杨彩平说。
2015年,比什凯克华助中心成立。作为负责人,杨彩平建立了救助帮扶机制,在为旅吉侨胞提供帮助的同时,热情地向当地民众伸出援手。为残疾儿童建造户外凉亭,为耳聋儿童捐赠人工耳蜗,为村民提供水泵设备……他们的足迹遍布比什凯克以及周边的儿童福利院、孤儿院、残疾人收容所。
虽然身在异乡,但杨彩平依然心系祖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杨彩平牵线搭桥,促成中国央企和吉尔吉斯斯坦合作。“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今后的发展,无论是经济崛起,还是内政外交,都值得期待。”杨彩平说,国家强大,侨胞背后也有了坚实的靠山,中国人在海外的地位越来越高,受到的尊重越来越多,“现在在吉国,当地人都会由衷地对我说,中国人真了不起。”
谈及未来,杨彩平说,她会继续留在吉尔吉斯斯坦,因为还有更多的事值得去做。“如今,中国和海外不仅仅是经贸交流,更多的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这让我们深有感触。”杨彩平表示,华侨华人是中吉沟通和建立互信的桥梁和纽带,她会和广大华商一起抓住机遇,利用独特优势,促进中吉民心相通和各领域的合作,携手共绘发展“同心圆”。
2010年6月,在杨彩平的护送下,在吉的中国公民得以顺利回国。图为他们在奥什机场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