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飞:功勋卓著的华侨上将
叶飞(1914年—1999年),原名叶启亨,出生于菲律宾奎松省,祖籍福建泉州南安。1928年参加革命,在闽东地区领导革命,抗战时期的新四军名将,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省长,交通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第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兼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
本报记者 黄宝阳 通讯员 庄志阳 黄文彪/文 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供图
16岁因地下工作 入狱一年半
1955年9月27日,57位功勋卓著的将军在北京接受了上将军衔的授衔仪式。其中有一位十分特殊——唯一一位华侨出身的开国上将叶飞。
叶飞出生于菲律宾奎松省,父亲叶荪卫是南安市金淘镇占溪村一个贫穷的农民。为了谋生,叶荪卫新婚仅几个月就别过妻子,辗转来到菲律宾。同当时许多华侨一样,他在当地再婚了,妻子是菲律宾女子明嘉洛。为了对得起祖先和家乡的发妻,他们约定将头两个孩子送回老家。
婚后不久,长子叶启存和次子叶启亨(即叶飞)先后出生。1919年,叶荪卫带着叶启存和5岁的叶飞回到家乡,交由发妻谢宾娘抚养。
叶飞在晚年的回忆录中提及,父亲非常爱国,从小教育他们不要忘记家乡,不要忘记祖国,经常对他说,中国人在海外受欺侮,就是因为当时的政府太腐败,所以“你们自己要争气”。
父亲早期植入的爱国火种,在叶飞读小学时,进一步被点燃。受国民党“左派”进步教师叶骥才的影响,叶氏兄弟开始接触民主、革命、正义、平等和反帝反封建等民主革命思想。
在厦门读中学期间,叶飞接受了共产主义的思想。1928年,叶飞加入共青团,从此走上革命道路。是年年底,他毅然放弃学业,转入地下工作,担任共青团厦门区委书记。
1930年,年仅16岁的叶飞代理团省委书记。不久,他迎来了参加革命后的第一次严峻的考验。在当时白色恐怖下从事地下工作,随时都有坐牢杀头的危险,因共青团机关遭破坏,他在厦门被捕,被判刑一年半。他被关进死囚监牢,“狱中生活十分艰苦,拥挤阴湿的牢房,石板地铺上稻草就是床,吃的是霉米烂菜,我们的身体便一天一天地虚弱下去”。一同被捕的同志很多都牺牲了,他是少数的幸存者之一,但白色恐怖没有把他吓住,反而使他更加坚定了信仰。1932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出狱后,考虑到身份可能暴露,不宜再在厦门工作,党组织委派叶飞以特派员的身份到闽东地区工作,从此,他开启了近70载的戎马生涯。
骁勇善战的“三野悍将”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书生淬炼成了猛将,叶飞一路成长为震慑敌胆的优秀将领。
1933年,叶飞率领工农自卫队取得了“霍童暴动”的胜利。第二年初,闽东苏维埃政府成立,他创建了闽东红色根据地,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领导闽东地区军民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战爆发后,闽东独立师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叶飞担任团长。是年2月,他奉命率部开赴皖南地区,奔赴抗日前线。
叶飞“打仗讲谋略,治军讲技术”,善于打大仗、打恶仗,仅1943年7月到1944年6月底的一年内,叶飞指挥所部作战138次,毙伤敌伪军3000余人。驰援半塔集、郭村保卫战、黄桥鏖战……叶飞指挥打赢一场又一场硬仗,并屡立奇功,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夜袭浒墅关和车桥之战了。浒墅关车站是日军在沪宁铁路中段的重要据点,1939年6月,叶飞指挥夜袭浒墅关,迫使沪宁线停车3天。当年7月底,他又率部在夜色笼罩下,突入日军占领的上海虹桥飞机场,成功炸毁4架日军飞机,大大震慑了敌军。车桥之战则歼灭日军800人、伪军800余人,第十八集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在《抗战八年来八路军与新四军》一书中指出:“在抗战史上,这是1944年以前,在一次战役中生俘日军最多的一次。”
解放战争中,叶飞担任三野一纵队司令和兵团司令,先后参加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淮海、豫东等大战役,所部常担任最艰苦的正面进攻任务,并均出色完成任务,他也因骁勇善战被称为“三野悍将”。
在漫长艰苦的战争年代里,叶飞几经死里逃生,最惊险的一次,要数1933年冬天。当时他在福安一家叫狮子头的客店与地下党接头,被特务袭击,身中4枪,其中头部中了两枪,“如果这颗子弹往上偏去,就穿入我的脑部,那就要脑浆迸裂,我就活不了了。”所幸被村民救下并送出就医。受当时条件所限,他胸部中的一颗子弹,一直留在肺中,直至1999年去世,家人才在骨灰里拣出。
呕心沥血建设新福建
这位战功卓著的骁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没有躺在功劳簿里享受,而是迅速转换角色,不断学习、开拓创新、肯干敢干,为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事业立下不朽功勋。
1949年8月,叶飞率部南下解放福建。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福建省党政军主要领导。当时福建经济基础非常薄弱,民间流行一句话:“福建手无寸铁,路无寸轨。”全省三分之二的县不通汽车,而且处于海防前线,海防任务十分繁重。
在这样的基础上搞建设,可谓难上加难。叶飞以极大的魄力,解放思想,移山填海,劈山筑路。他积极恢复工业和手工业,振兴商贸,使得福建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他积极修建铁路、公路,1956年建成的鹰厦铁路,是全国第一条跨海铁路,结束了福建“路无寸轨”的历史。上世纪60年代,全省通车里程达1.4万多公里,基本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的营运网络,一跃成为全国公路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他主政期间,全省建造了大、中、小型水库700多座,农村小水电站更是星罗棋布。为建设被称为“泉州人民生命库”的山美水库,叶飞多方努力,并亲自写信给国务院领导。
“海中造堤,横断海峡,变海岛为半岛,并在堤上通行火车与汽车,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是没有先例的”。在高崎到集美之间修建海堤,这个大胆设想,是叶飞提出并极力促成实现的。厦门从此与陆地连在一起,不仅改变了孤岛的交通阻隔,适应了海防对敌斗争的需要,且极大促进了厦门经济的发展。
他一手搞经济,一手抓海防。他还致力于巩固海防和加强海上军事斗争,胜利地指挥了东山岛防御作战。1958年,由毛主席亲自点将,授命叶飞指挥了震惊中外的炮击金门,取得了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的重大胜利。
他大力发展文教事业,大力开展群众扫盲教育,使福建省教育进入了全国前列。1960年,华侨大学选址泉州期间,叶飞就曾来泉州进行勘察,确定华侨大学在泉州的具体建校地点。1983年,中央任命叶飞为华侨大学第二任校长。1962年,福州大学面临解散之际,是他“当了裤子也要把福大办起、办好”的决心,使该校免于解散。
新中国交通事业的开拓者
改革开放后,这名曾经的战场悍将,再次变身改革闯将。他历任交通部部长、海军第一政治委员、海军司令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为我国现代交通事业的开拓及海军现代化、正规化作出了卓越贡献。
出任交通部部长时,他多次出国考察,主张拿来主义。“德国的先进,拿来,每个发展快的国家,包括美国、德国这样的科技很发达的国家,无一不是如此。”结合我国具体情况,集中全国专家的意见,从战略着眼,他主持研拟敲定了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的23年长远规划,提出要在上世纪末把各大区的经济中心和主要工业城市、沿海各大港口,通过高速公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现代化的水陆联运网。
为了完成周恩来总理交给的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任务,叶飞亲自组建了我国的远洋船队。他走遍全国所有港口,短短几年内新建起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41个,超过新中国成立时至1972年所建的深水码头的数量总和,推动组织在天津港兴建了我国第一个集装箱码头,在上海港建成我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
叶飞还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驱。1979年初,在中央刚刚提出对外开放政策时,他便“相中”了彼时仍是一片荒山野岭的蛇口,由他提议,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新型对外开放港口工业区——蛇口工业区,创造了“蛇口模式”,开创了改革开放的先河,在各项改革方面成为深圳特区的先行点。
清廉自持 人称“拒腐蚀将军”
“戎马一生,始终坚定。”叶飞女儿叶葳葳这样概括父亲的一生。钢铁炮弹没有打垮的叶飞,登高位掌重权时,也抵挡住了糖衣炮弹的攻击。
叶飞自参加中国革命后,与华侨家庭断绝了一切联系,新中国成立后,才得知父亲在抗战时期病故,母亲身体不好,家计重担由大妹妹爱玛主持。上世纪50年代初,叶飞收到爱玛的来信,告知家中负债无法偿还,还要宣布破产,但弟妹还在读书,怕病弱的母亲受刺激,走投无路,希望叶飞能借笔钱给她。
这个在常人看来很正常的请求,却难住了时任福建省省委书记、省长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军区司令员的叶飞——他没有钱可以寄给妹妹。考虑了几天,叶飞回了一封信,告诉妹妹自己无钱可寄,但要她带母亲和弟妹一起回国,由他来负担养家的责任,供养弟妹在国内上学。
当了大官却没有钱借给弟妹?这对当时身处海外的弟妹来说,真是难以想象,妹妹自此没有回信。上世纪80年代初,叶飞的弟妹们第一次来到中国见哥哥。他们在北京住了一周,终于明白了:哥哥在中国是个大官,但没有钱。
叶飞的一生,有许多雅号,如“打不死的铁将军”“敢于负责的首长”等,“拒腐蚀将军”则是对他一生正直廉洁的褒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上流行“首长金剪刀剪彩”,一些商家喜欢邀请高官为其“站台”,剪彩用的金剪刀归剪彩者所有。1994年,有人请叶飞为某公司剪彩,暗示剪彩的金剪刀价值5万元,剪彩后即送给他。叶飞闻言气愤地说:“别说5万元,就是50万元我也不去。”他还抄录毛泽东赞扬好八连诗中的“拒腐蚀,永不沾”送给说客,“拒腐蚀将军”雅号就此传开。
叶飞的秘书袁瑞良回忆说,叶飞晚年气管有些问题,医生建议买一个吸痰器。由于当时国内买不到,袁瑞良便托叶飞同学从香港买了一个。由于该同学坚持要个人赠送,他便没有将钱寄过去,叶飞得知后,对妻子王于畊和秘书进行了严肃的批评,直至两人都作了自我批评,并把钱捎过去,这件事才算过去。
从1959年到1990年最后一次回乡,叶飞回乡走的,一直是一条崎岖的山区小路,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1990年,叶飞回到老家时,陪同的村支书抱怨说,“村里出了位交通部长,公路也不交通”,似乎一句话就可以修好路,叶飞却始终坚守原则,没有徇私情特地为家乡“开这个口”。
既是严父 也是孝子
叶飞妻子王于畊曾笑说:“老叶这人,无论是对己还是对别人,严得过分,一点人情味都不讲。”他不仅严于律己,对子女的约束同样十分严苛。
叶飞儿子叶小宇说,叶飞一生中,都严格要求家人不能有特权思想。他上初中那会儿,国家经济条件不好,大部分学生是赤脚上学,只有个别干部家庭或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有鞋子穿,叶飞便要求他们几个孩子也要赤脚上学,“前两年初中同学聚会,还有人说对我打赤脚印象十分深刻。”
叶飞女儿叶小楠还记得,上世纪60年代,省委周末组织放映电影,叶飞夫妻坐车去,却让他们几个孩子骑着自行车跟在后面。路上几公里远,有个姐姐还曾因为回来路上黑灯瞎火,骑自行车摔倒过。
叶飞在主管国家侨务工作后,和妻子严肃认真地召开了一个家庭会议,与孩子们“约法三章”:第一,不得动用父母的关系经商谋利;第二,不准因为私利与海外华侨、外籍华人拉关系;第三,最好不要出国留学。叶小宇说,父母对这三点非常看重,而他们几个子女也严格遵守与父母的约定,几个兄弟姐妹都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参加工作,直至退休,也从未打父亲的旗号。
在叶飞的老家金淘,也流传着许多叶飞的清廉故事。叶飞的堂侄、南安市金淘镇占石村原党支部书记叶万苍,是老家与叶飞接触最多的人。有一次,他跟叶飞的儿子叶小崎聊天时,叶小崎问起他的家庭现状。叶万苍谈及儿子大学毕业后,要买房结婚,但他能力有限,只能帮忙凑了首付,叶小崎听完后感叹说:“这样已经很好了,我从部队转业回来,到结婚、生子,我爸总共只给了我500元。”
叶飞还是个十足的孝子。参加革命后,他与家乡的母亲失去了联系,直至1949年南下解放福建,才将母亲接到福州同住。叶小宇说:“父亲对我奶奶非常孝顺,无论多忙,下班或外地出差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先进奶奶房间问候。”他还让孩子找时间多陪伴奶奶,但由于老人只会说闽南话,孩子们都说普通话,较难沟通,他就想了个办法,每天吃饭时间让孩子们去叫奶奶吃饭,为此特地教他们学会了一句闽南话:阿嬷,吃饭了。这句话,是如今年逾六旬的叶小宇唯一会说的闽南话。
叶飞不仅对母亲十分孝顺,对家乡的老革命工作者,同样十分恭敬。有件事令叶万苍至今印象深刻,1959年,已是福建省长的叶飞回到家乡,他将村里的老革命工作者一一请到自己的祖屋,请他们坐在厅堂上,自己则站在天井下,恭敬地鞠了几个躬,还自己掏钱办了几桌饭菜,请革命老前辈们吃了顿饭。
专家点评:
谢小建(福建省华侨历史学会会长)
貌似书生,实为悍将,足智多谋,文武双全。他叱咤风云,战功赫赫,名列57名开国上将第七位;他主政八闽,勇挑重任,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呕心沥血,功绩卓著。
作为全中国独一无二的华侨出身的将军,他为搭建中菲两国友谊的桥梁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分管侨务工作的最高领导,他主持起草并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以法律来保护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
在家,他是孝子;为国,他是忠臣。身居高位,权倾一方,却严于律己,清廉从政,不愧是一位钢铁炮弹和“糖衣炮弹”都打不倒的将军。他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一心为民的崇高精神令后人敬仰,他永远是侨乡人民心中的不朽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