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赛亚丁
奋斗者
哈利·赛亚丁 (Harley Seyedin)
华南美国商会会长、暨南大学访问学者、阿来龙能源总裁、美国商会亚太地区理事会美中经济及贸易政策副主席、美中布什基金会主席特别顾问。
1991年起,开始担任华南美国商会会长,20多年的时间里,他大力推动中美贸易发展,将商会在华南地区的会员数量从二百家发展到两千多家。
2017年获得由诺贝尔和平奖及经济奖评审委员会授予2017年奥斯陆商业促和平奖。
“我愿意一直留在这座城市”
“妻子告诉我广州人头脑很灵活,会做生意,对新事物反应灵敏。这里的商人合作讲究公平诚信,总会想各种办法促成生意上的成功合作。”
“这里有很好的学校、剧院、沿江大道和公园,还有最好的运输系统和通信系统,珠江夜游从沙面一直到城市新中轴线,感受城市的传统与现代,珠江新城的面积是曼哈顿的好几倍,这些年的变化令人震撼,比起30年前已经是大变样,唯一不变的是广州人依旧那么友好、那么幸福,他们努力让下一代的生活变得更好。这些都让我愿意一直留在这座城市。”
——哈利·赛亚丁
大洋网讯 从千年商都到中国对外开放的“南大门”,广州自古以来就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商人来寻找商机。来自美国的哈利·赛亚丁是其中的代表。
1991年,哈利第一次踏足中国,首站就来到广州。当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后迎来的一波快速发展浪潮,广东成为最早引进外资的省份,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发展得风生水起,全国精英与外来资本在南粤大地上产生“化学作用”,于是有了“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说法。哈利也因此带着资金、技术和人才一起扎根广州。27年过去,当年扎下的根如今已开花结果,哈利在广州收获了自己的事业和幸福生活。他摸索出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模式,搭建起友好贸易往来的民间桥梁。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哈利坦言,之所以在广州扎根20多年,其实原因时刻在变化,从他遇见的中国姑娘,到广州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再到广州高品质的生活环境。“这些都让我愿意一直留在这座城市。”
因为爱情结缘广州
妻子说服他来到中国
年过六旬的哈利·赛亚丁到广州已经27年了,他人生中近乎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广州度过的。回忆起最初来到广州的原因,哈利腼腆地笑着说,是因为一个中国女孩。后来,这个中国女孩成为了他的妻子。他与广州的故事,就从这个浪漫的故事开始说起。
哈利告诉记者,1990年,一名中山大学国际法专业毕业的中国女孩向她推荐了广州。“那时候我正在拉美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对中国一点都不了解。我妻子是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去美国学习法律的中国人,她建议我应该来中国看看,还花了一年时间说服我来中国。”当哈利第一次来到中国,女孩没有带他到自己的家乡上海,而是来到了广州。“她告诉我广州人头脑很灵活,会做生意,对新事物反应灵敏。这里的商人合作讲究公平诚信,总会想各种办法促成生意上的成功合作。”就这样,这个浪漫的爱情故事让哈利与广州结下了深情厚谊。
哈利回忆,20世纪90年代,初到广州时,广州被称作“自行车之城”,是一座拥有数百万辆自行车的中国城市,路上很少看到私家车。“现在可能很难想象,那时候,从广州坐车到深圳要等4个小时。”那时候的白云机场有三个值机柜台,也不像现在有及时的航班提示。“如果去接人,不知道飞机什么时候来,如果今天等不到,只能明天再来。”
在他看来,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让他感触最深的就是交通的巨大变化。现在去白云机场坐飞机或接机,通过手机一点,直接在APP里就能查询到航班动态。从白云机场出发,一天内可以飞往好几个亚洲国家,白云机场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国际航运枢纽。交通的便捷往往意味着商机,对于商人而言更是如此。哈利说,早在20年前,当时还很少有公司在广州或者华南设立总部、分公司。“外界对这个地区获取的信息很少,广州和华南的市场也才刚开始发展,我们商会就是从那时起成立的。”哈利说。当他刚到广州的时候,这里几乎没有跨国企业总部。但20年过去,有越来越多跨国企业把总部设在广州,服务范围从华南地区、整个中国甚至周边国家。他说,这种情况过去只会出现在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现在,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外商直接投资的市场主要在华南地区,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政府政策,广州都有着很好的条件。
广州卡斯马汽车系统项目由全球第三大汽车部件供应商、世界500强企业麦格纳国际与广汽集团零部件公司强强联手投资,从签约到可试投产仅5个月。 广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 摄
总部从老城搬到新城
为可持续发展关掉发电厂
20世纪90年代,广州步入改革开放开始取得重大进展的起步阶段,许多行业开始快速发展。作为华南美国商会的会长,哈利亲身经历并感受着这样的变化,也顺应着这样的变化,华南美国商会办公室就从原本的环市路商圈搬到了琶洲大道东的国际采购中心。哈利每次到办公室的时候,都喜欢站在窗前眺望,不远处就能看见琶洲会展中心,再远一点,琶洲互联网集聚区内,一栋栋总部大楼拔地而起。
“现在的广交会展馆有几十万平方米的展区,我还记得1992年,我第一次参加广交会的那一幕。”哈利说。当时,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美国商人,到广州寻找商机。由于广交会场地还在火车站附近的流花展馆。由于场馆紧张,住在东方宾馆或中国大酒店的参展商就将摊位直接摆到了酒店的宴会厅,甚至大堂里面。“广交会搬到琶洲展馆后,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哈利说。每年广交会,都可以看到在中国生产的最前沿新潮的产品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商品。
不仅如此,如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也通过广交会的窗口,为世界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出贡献。“现在有很多中国投资者开始到国外投资港口、高速公路和铁路等。”哈利也参与到这样的历史进程中,感受时代的脉搏。他说,一开始他带着团队,花了两年的时间在广东寻找项目,熟悉这里的法规政策。1993年,他在广东投资了一家燃油发电厂和一条收费公路。“那时候要从海外进口很多设备,请来国外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培训中国员工。”他坦言,很多人并不看好当初他在广东的投资项目,但他说自己不想只是赚钱,而希望让企业和本地社区都能受益,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随着广东发展新能源,这块土地不再适合用做发电厂。“所以我们关闭了发电厂,政府给予支持和补贴,我们也能保留土地,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保护了商业。”此外,他还在增城创办了大学,这所大学可以异地领到美国学位证书,教授都来自美国,课程包括商务英语和国际会计等。从发电厂到教育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也让他在去年获得2017年奥斯陆商业促和平奖,这个奖项的遴选是由诺贝尔和平奖及经济学奖得主组成的独立评选委员会在闭门会议中完成,候选人来自40多个国家,由联合国全球盟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以及国际商会提名。
全家扎根成“新广州人”
儿子希望能够就读暨南大学
“广州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这里不仅有优质的投资环境,生活质量也非常好,是一座宜居宜业的城市。”这是哈利眼中的广州。这个最初来广州做生意的美国商人,最终留下的远不止他的生意,还有他最珍视的家庭。
很多生活在广州的外籍人士谈及广州的生活,都会用“有品质”来形容。哈利也不例外,在他看来,广州是一个适宜生活和交朋友的美丽城市,他与妻子在广州住了27年,有3个儿子。如今,3个孩子也都在广州上学。“我的儿子上的是广州的公立小学,而不是国际学校或美式小学。”这一点让哈利感到很自豪。他对广州的公立小学赞不绝口:“这是我认为世界上最好的小学之一!孩子们每个人都配备了一台电脑,作业在线上完成。学校拥有一流的师资和设施,还有科学园。”他说,儿子们的普通话、粤语和英语都很流利。他的大儿子25岁,一直在广州练习武术,在多个国际性比赛中获得过武术冠军。二儿子现在正在申请大学,希望能够就读暨南大学。“如果在20年前,我根本没有想到我的儿子会在中国申请大学,可现在他真的可以申请中国的大学,美国孩子从小在中国读书并进入中国的大学,这是不寻常的。”
在采访的最后,当记者再一次问哈利,为何愿意在广州待上20多年,选择留在这里的原因是否有改变。他幽默地说,其实原因是不断改变的。当他第一次来广州,是因为他遇见的中国姑娘,而真正扎根于此,他也享受到广州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感受到广州高品质的生活环境。“这里有很好的学校、剧院、沿江大道和公园,还有最好的运输系统和通信系统,珠江夜游从沙面一直到城市新中轴线,感受城市的传统与现代,这些年的变化令人震撼,比起30年前已经是大变样,唯一不变的是广州人依旧那么友好、那么幸福,他们努力让下一代的生活变得更好。这些都让我愿意一直留在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