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未来可期
——访新加坡金鹰集团创始人及主席陈江和
他祖籍福建莆田,出生在印尼,从18岁开始艰苦创业。而今,他的企业集团总资产超过200亿美元,员工6万余人,业务覆盖多个领域,生产经营遍及中国、印尼、巴西、马来西亚、菲律宾、加拿大、西班牙等多个国家。
他是2008北京奥运场馆“水立方”的第一位大额捐资人;当中国发生非典、雪灾、洪灾时,他慷慨捐资;为建设现代化图书馆、支持地方文化建设,他慷慨捐资;为支持中国“一带一路”伟大倡议,他慷慨捐资……截至目前,他已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累计捐款3.6亿元人民币。
他就是新加坡金鹰集团创始人及主席陈江和。他坚信“付出越多,拥有越多”。他常说,只有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公民,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陈江和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今年10月1日,他受邀出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与海内外华人一同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亲身体验国庆系列活动之后,陈江和深有感悟:“我今年70岁了,有幸在国庆70周年庆典之日,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实现我一个炎黄子孙简单真挚的心愿,这是永远的荣光。”
未来,陈江和将带领金鹰集团,乘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东风,秉承“保护环境,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利民、利国、利业”的经营理念,继续扩大在华投资,与中国携手共进,共谋发展。
心系中华 积极投资兴业
虽身居海外,但从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陈江和一直心系中华。“我想把金鹰集团做成我们华人经营的优秀跨国企业,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出点力。”陈江和说。
陈江和在中国的投资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那个时候,中国的浆纸行业原材料匮乏,环保水平和产品质量普遍偏低,高度依赖进口。经过多番考察,陈江和坚信,中国市场大有作为,低端水平的工厂未来一定无法满足国内不断升级的需求。
于是,他决定把全球领先的环保技术、造纸技术引入中国。2002年,金鹰集团先在广东设立亚太森博(广东)纸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文化用纸的生产和销售;随后,又收购山东日照森博浆纸有限公司,并迅速进行技术改造和产能扩充。
经过十多年发展,亚太森博(广东)纸业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高档文化纸生产商之一,年产100万吨高档文化用纸。亚太森博(山东)浆纸有限公司不仅已是世界领先的浆纸一体化企业、山东省最大外资企业,更是中国浆纸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绿色发展的标杆企业。
在进军浆纸行业的同时,金鹰集团还发力纤维素纤维行业。2002年,金鹰集团旗下赛得利集团在江西九江建立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的纤维素纤维工厂,从而拉开了赛得利集团进军纤维素纤维行业的大幕。
在江西建厂之后,赛得利集团通过新建、收购等方式,在福建、江西、江苏等地先后布局。截至目前,赛得利集团在中国已拥有四家纤维素纤维工厂,年产能达110万吨,是全球最大的纤维素纤维生产商。
除了浆纸、纤维素纤维业务,金鹰集团还在清洁能源领域积极展开投资。金鹰集团旗下的太平洋油气有限公司致力于为亚洲经济体提供清洁、高效、可靠的能源供应。自2003年以来,该公司已在中国投资江苏如东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并在厦门、无锡建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
经过多年耕耘,目前金鹰集团已在华兴建、投资数十家企业,投资总额近600亿人民币,业务涵盖林浆纸、纤维素纤维、清洁能源开发等多个领域。
环保为先 坚持可持续发展
“开发永续资源,创造美好生活。”这是金鹰集团始终坚持的宗旨。而要贯彻这一宗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对环境的重视,跟我不谋而合。作为一名华人,我特别推崇孔孟‘天人合一、人与天调’的主张。荀子说,人善治之,万物生其间,可以相养食者。”陈江和希望做这一理念的实践者。
正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从进入中国那一刻开始,金鹰集团就率先高标准引入行业内最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和环保设备,追求可持续发展。
陈江和分享了一个案例:金鹰集团旗下的亚太森博(山东)浆纸有限公司是浆纸行业第一家处理城市中水,并用于锅炉和循环冷却水补水的企业。通过这个项目,该公司每年可节约1000多万立方米的水资源,为城市中水处理回用、推广找到了成熟可行的解决方案。该方案还被评为全国外商投资企业最佳社会责任案例。
据了解,亚太森博(山东)浆纸有限公司累计环保投资接近50亿元,无论是环保投资总额还是占总投资额的比例,均创国际同等规模浆纸工厂之最。
除了在生产领域通过精益管理,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金鹰集团还致力于通过供应链管控,从源头实现可持续发展。
亚太森博发布了专门的《亚太森博木片和木浆采购政策》,严格执行包括木材可追溯体系和监管链审查制度在内的木材采购政策。同时,亚太森博在直接或间接采购时,将道德、劳工、安全、环保等因素纳入采购评估,通过采购行为影响供应商履行环境和社会责任。
同样,作为全球纤维素纤维行业领导者,赛得利集团郑重承诺贯彻实施负责任采购。为此,赛得利特地颁布《木浆采购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政策》,高标准管理原材料来源和供应商行为。
人才培养 响应“一带一路”伟大倡议
近年来,“一带一路”合作不断走向深入,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生根,离不开沿线人民的心意相通。“一带一路”建设,也要从文化交融入手,搭建“民心相通”的平台,培养精通多种文化的人才。2016年,陈江和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宣布,捐赠一亿元人民币,支持“一带一路”人才发展项目。
“中国提出以开放包容为特征,以互利共赢为追求,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一带一路’倡议。我非常赞同这一理念,也愿意拿出实际行动来支持。”陈江和说。
“一带一路”人才发展项目旨在通过“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政、商、学界精英的沟通交流,以人才发展为纽带,积极打造“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我希望在毕业之后能够成为巴基斯坦与中国之间合作的‘桥梁’,在我们国家基础建设和两国关系方面发挥作用。”参加该项目的巴基斯坦留学生艾曼说。作为三个女儿的爸爸,他认为“一带一路”人才发展项目帮助他实现了梦想。
据统计,自2017年开展以来,该项目已培养了来自全球26个国家的47名“一带一路”国际公共管理硕士和中国法法律硕士;先后举办9期高级研修班,培训了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名高级政府官员、商界精英和专家学者。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海内外儿女共同的心愿。”陈江和表示,在这一伟大征程中,他将继续砥砺前行,一如既往地“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