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华人 > 侨领 > 正文

集美影事:陈嘉庚先生一生只看过一次电影

2019-11-14 15:06  厦门晚报   - 

  陈嘉庚先生一生只看过一次电影

  如今,看电影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一年看上数十部影片的大有人在。不过,您知道吗?陈嘉庚一生只看过一次电影。但这并不是说陈嘉庚不喜欢电影或者不接受电影,相反,他在上世纪30年代就走进电影镜头,还帮助过多位电影演员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演出,帮助游击区购买电影器材。

  生活简朴工作繁忙,唯一看过的电影还是义演片子

  陈嘉庚一生只看过一次电影,这个说法来自陈嘉庚之子陈国庆的回忆文章《我的父亲陈嘉庚》。

  文中写道:“父亲是一个很节俭的人,平日身上的现款不超过五元。他从来不在外头乱花费一分钱,即连恰和轩附近的菜馆、咖啡店,也未光顾过。在他比较年轻的时候,有几年他晚饭后不去怡和轩,偶然会带妻儿到勿洛或丹戎巴葛海边游玩,回家的路上顺便吃一杯冰淇淋,这算是在外头最奢侈的花费了。他一生只看过一部电影,是在新加坡首都戏院看的,那是一部为筹赈会义演的片子。他一生只带妻儿到新世界看过一次挙击比赛。他自己的生活简朴,也要求家庭中成员过同样的生活。”

  除了因为生活简朴不乱花钱,陈嘉庚非常忙碌,这可能也是他不看电影的原因。陈国庆写道:“父亲把他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事业上和社会公益上,这使他与外界的接触多过与自己家庭的联系。尤其是1923年当上怡和轩主席后,他几乎把怡和轩当成第二个家。到1937年领导南侨总会时期,他甚至长期住在怡和轩,几个月难得回家一次。”

  1937年成为拍摄焦点,1948年资助“中艺”买电影器材

  虽然一生只看过一次电影,但这并不说明陈嘉庚排斥电影,其实他很早就接纳了电影。

  1937年10月10日,“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大会在南洋华侨中学礼堂举行。根据华侨黄奕欢的回忆,当时“会场布置颇堂皇,且有拍有声电影”,被选为南侨总会主席的陈嘉庚,自然是拍摄焦点。

  陈嘉庚还曾协助购买电影器材。当事人丁波回忆,当时中国歌舞艺社(简称“中艺”)到达新加坡演出,由集美学校毕业的剧作家马宁引荐,拜访了陈嘉庚。“‘中艺’来新马演出,陈先生表示愿意大力支持。第二天,新加坡各大报纸都登载了陈嘉庚先生会见‘中艺’全体成员的消息和照片。”

  1948年底,“中艺”要离开新加坡时,接到组织来信,要求筹集一笔钱买一批药品和电影器材带到东江游击区去。购买这些东西需要4万叻币,这对“中艺”全体成员而言有难度,于是大家再次拜访陈嘉庚。陈嘉庚帮助筹款,购买一批药品和电影器材送到游击区。

  徐悲鸿的经典油画作品,与陈嘉庚有割不断的关系

  陈嘉庚看电影不多,但他与电影人的交往并不少。最著名的例子是著名电影演员王莹到新加坡演出时,得到他的关照和支持。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莹参加抗日救亡剧团,曾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进行抗日募捐演出。她带领5名先遣队员乘船抵达新加坡时,在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的帮助下,以陈嘉庚客人的身份获准上岸。王莹的演出受到华人华侨的热烈欢迎,大家纷纷捐款捐物,支援抗日。陈嘉庚、黄孟圭、黄曼士等人也支持王莹在南洋的演出,对她的表演艺术十分欣赏,对她的爱国行动十分敬佩,称她是祖国的“一枝梅花”,并亲切地叫她为“冬梅”。

  王莹在街头演出时,与在新加坡的大画家徐悲鸿偶遇。徐悲鸿将她在《放下你的鞭子》中的形象画下来,用10天完成这幅高144厘米、宽90厘米的油画。《放下你的鞭子》是徐悲鸿画作中题材非常独特的一幅,是他唯一的抗战题材作品。2007年4月,这幅油画的拍卖价格不仅大幅刷新了徐悲鸿油画的纪录,也创下了当时中国油画的世界拍卖价格新纪录。如果没有陈嘉庚的帮助,王莹可能就无法到新加坡,也就不可能有徐悲鸿这幅作品。

  除了王莹,陈嘉庚还邀请过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项堃及其所在的“武汉合唱团”,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巡回演出,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24年前摄制的纪录片 生动再现陈嘉庚一生

  陈嘉庚去世后,多部与他有关的纪录片面世。

  1995年,中央新闻纪录制片厂和厦门市委市政府联合摄制大型文献纪录片《陈嘉庚》,这是我国第一部为华侨华人制作的大型传记性纪录片,真实生动地记述了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伟大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陈嘉庚先生光辉的一生。

  纪录片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做了有益的尝试,拍摄完成后,1996年4月9日晚上在集美福南堂举行首映仪式,1000多名师生和社会人士观看。该片荣获1995年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纪录片奖、第1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提名,还参加1996年举行的第五届平壤国际电影节。

  导演凌嘉陵在创作小结中写道:“他(陈嘉庚)不仅是数千万海外华侨的卓越领袖和代表,也是千千万万爱国者的杰出代表。他的爱国奉献精神,他倾资兴学的高尚情操,他刚正不阿的品格使我感动,使我折服,使我产生了一定要为他作传的冲动”。凌嘉陵认为,今天,弘扬陈嘉庚先生的伟大精神,更具有现实意义。

  纪录片播出后引起很大的反响。一位厦大毕业生在观后感中说:“作为一名厦门大学的毕业生,在校期间也曾零零星星地听说过陈嘉庚兴办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故事,但看了纪录片以后,才对陈先生的兴学之举,尤其是对他的兴学精神,有了比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陈嘉庚把兴学看作自己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一片真诚爱心,也是为祖国尽的一份责任。”(文/图 记者 陈满意 通讯员 林志杰)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爱国侨领蚁光炎殉难80周年 泰华各界21日举行追思悼祭活动
下一篇:大英博物馆高级修复师邱锦仙:在海外守护中国瑰宝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