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华人 > 侨领 > 正文

我和卢旺达的美丽邂逅(商界传奇)

2019-06-23 20:22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严 瑜

  图为2018年,尹晴日(前排左)参加卢旺达华人华侨协会与卢旺达恒华职业技术学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照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在这里生活、工作这么长时间,完全在我的计划之外。”2006年,第一次踏上非洲大陆时,未及不惑的尹晴日根本没想过,这片陌生的土地将成为他此后人生的主场。然而,缘分就是这么奇妙。因为13年前的一次短暂商业考察,尹晴日和非洲大陆中东部的“千丘之国”卢旺达结下不解之缘。之后,他在那里立业、安家,“过上了一种跟原来不一样的人生”。

  

  敲开非洲市场的大门

  尹晴日的微信朋友圈封面是一张摄于2008年8月的合影。照片中,他正向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展示一款黑色手机,几名非洲朋友围在他们身边,脸上写满好奇。那是全球第一款卢旺达语手机,由尹晴日的公司设计生产。

  “当时年轻啊,一冲动就来了。”尹晴日说,若用一个词形容他在卢旺达的事业起步,“无知无畏”是最恰当的。

  移居卢旺达之前,祖籍黑龙江的尹晴日在深圳从事了近10年手机生意。2006年9月,他跟随深圳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到埃及、肯尼亚和卢旺达等非洲国家进行商业考察。出于本能的职业习惯,他注意到一个细节,作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卢旺达,手机普及率很低。

  能不能推出一款卢旺达语手机?尹晴日从中看到了商机,随即迅速付诸行动。他联系上卢旺达的信息产业部、移动运营商及部分手机经销商,进行了前期市场调研。3个月之后,他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市投资开设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首家手机组装厂。

  2007年,尹晴日联合一家深圳企业,研发出全球第一款卢旺达语手机,在卢旺达组装成机,对外销售,目标消费者是当地不会英语和法语的低收入民众。因为针对市场空白进行精准定位,这款经济实用的手机一上市就受到热捧。在一年之后的卢旺达基加利国际博览会上,总统亲自来到尹晴日公司的展台,对这款充满中国创新元素的手机给予赞赏。

  回头看,那短短一两年间发生的一切完全超出了尹晴日原本的计划。“初来乍到,举目无亲,文化差异巨大,我只会英语,对于卢旺达的劳动力结构也了解不多,而且当地华侨华人仅有五六百人。”这些其实都是不小的挑战。然而当年,凭着一股无知无畏的闯劲,他勇敢地走进卢旺达,不仅用自己研发的手机成功敲开当地市场的大门,还在这里留下了越来越深的事业足迹。

  和这片土地“混熟”

  “这些年,我一直在‘补课’,在加深对卢旺达的了解。”尹晴日说。最初,做出到卢旺达发展的决定,他只用了十几天时间,而真正要在这里扎下根,则需要花费更久。

  2009年9月,尹晴日在基加利市的中心位置开了一家中餐馆。在他眼中,这家中餐馆如同一个窗口。从这里,他看到更多卢旺达人的日常生活,也让他们对中国有了更生动的认知。

  “相比之前管理工厂,开中餐馆是一种更接地气的融入方式。”尹晴日说。由于餐厅招收的员工都会英语,这便让尹晴日有了更多和他们交流的机会。“这些员工都是卢旺达的普通民众,不少来自首都以外的地方,就像我们中国的‘北漂’。聊得多了,他们会分享很多自己的故事。”

  络绎不绝的食客则让尹晴日有机会结识这个国家的另一个群体。“在当地,来吃中餐的都是日子不错的人家。一来二去,我交了不少朋友。”

  那时,生活在卢旺达的华侨华人还不是很多,中餐厅更是屈指可数。“我开的是第三家。”尹晴日说,他在中餐厅听故事、交朋友,也借美味的中餐传播中国饮食文化。

  为了还原最正宗的中国味道,尹晴日不仅专门从深圳请来厨师,保留地道口味,还从中国运来餐桌、餐具、家具等物品,让这间能够容纳约300人的餐厅从内而外都充满“中国范儿”。

  “我希望每个来过的客人,都能对中餐留下深刻印象,对我们这个80%的材料都从中国运来的餐厅留下深刻印象。”为此,尹晴日将中餐厅起名为“中国印象餐厅”。

  这些年,当地华侨华人的数量明显增多,中餐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但尹晴日的中餐厅始终颇受欢迎。“当地的客人占了1/3,还有不少学生会在我们这儿举办毕业典礼。”

  餐厅开张的第二年,尹晴日一家都搬到卢旺达安家。如今,守着这间满是故乡气息的中餐厅,又能常和卢旺达的友人们聊天“唠嗑”,尹晴日觉得自己和这片土地终于“混熟了”。

  让合作“热浪”更澎湃

  近两年,尹晴日往来中卢之间的频率提高不少。“以往,每年回国4次,现在可不止。去年,我去了中国八九个省份,今年肯定会更多。”

  尹晴日正在忙着张罗第二届东非中国经贸论坛,以此促进中国和卢旺达及更多东非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

  “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对卢旺达进行国事访问,中卢两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此后,卢旺达掀起了对华合作的‘热浪’。”尹晴日想做的,便是趁势而为,推动这阵热浪更加澎湃。

  其实,在此之前,尹晴日已做过探索。2015年,他在卢旺达牵头筹办了首届东非中国经贸论坛。来自中国农业、矿业、贸易等各个行业的20多位企业家以及东非的约30家中国企业的代表,与非洲东部总商会以及肯尼亚、布隆迪、纳米比亚、卢旺达等国的私营企业代表共聚一堂。那次论坛直接促成卢旺达一家咖啡企业与中国苏州一家食品公司建立合作。

  去年,尹晴日担任会长的卢旺达华人华侨协会还和卢旺达恒华职业技术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进卢旺达职业教育发展,并为中资企业培养本地化人才。

  如今,中非合作的时机更加成熟,需求更加迫切,尹晴日也有更多想法。“这些年,我逐渐发现,中非之间的合作空间太大了。而在这其中,华侨华人可以发挥很好的桥梁作用。”为此,尹晴日打算在第二届论坛中增加几个分论坛,一方面为中非企业牵线搭桥,另一方面也把东非国家的侨团联系起来,整合资源。

  “现在看来,我的下半生都会和卢旺达、和非洲联系在一起,而且这种联系会越来越紧密。”说起今后的规划,尹晴日笃定地说,“卢旺达其实是一个清静、治安好、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人民非常朴实的国家。我希望通过努力,能让中卢两国民众多走动,多交往,彼此有更多了解。”

  未来,尹晴日和卢旺达13年前的那次美丽邂逅,还将延续更多动人故事。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叶丹:三十年美国路
下一篇:周中星: 愿做中意交流的“桥梁”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