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讯】“父亲常常对我们说,官桥、梅岭是我们的‘根’,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根’是不能忘记的。父亲对家乡还有很多牵挂和惦念,我不会辜负他的期望,一定接过父亲的接力棒,继往开来,薪火相传……”近日,在福建南安市纪念张水荃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新加坡侨领张克荣表示。多年来,张克荣继承了父亲张水荃的恋祖爱乡精神,继续反哺故土,先后捐资16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改善梅岭中学办学条件。
张克荣先生捐建的梅岭中学新校门、念慈楼、德味堂。(图片来源:《海丝商报》)
薪火相传 接过父亲的爱心接力棒
南安《海丝商报》10月31日报道,张克荣祖籍福建南安官桥镇岭兜村土泥自然村,1952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任新加坡光华学校校友会会长、新加坡德明中学校友会会长、新加坡南安会馆名誉会长、张水荃父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加坡同济医院副主席、梅岭学校校董会董事长,旅新侨领。
张克荣从小深受父亲张水荃恋祖爱乡思想的熏陶和影响,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父亲去世后,张克荣秉承父亲遗愿,2016年6月以来捐赠家乡公益事业累计达1600多万元,被福建省政府政府授予表彰牌匾,被南安市政府授予“德辉故里,誉满八方”牌匾。
“历时一年多,终于落成了,这也算完成了我父亲生前的心愿。”10月27日,看着官桥梅岭中学新落成的新校门、教师宿舍楼、礼堂,张克荣思绪万千。
在筹建过程中,张克荣时常会放下手头工作回乡察看,每次都是一下飞机就直奔学校,走工地、了解工程进展,然后才入住酒店。
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张克荣就从新加坡回到家乡南安发展,协助父亲投入家乡的建设中。“还记得,每次父亲回乡视察学校或建设工地时,几乎都会带上我们,他那欣喜和期待的目光至今让我难以忘怀。”张克荣表示,自己见证了梅岭中学历史变迁。
“梅岭中学教师宿舍楼和大礼堂,均是由张水荃于上世纪捐建而成,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当年的石头房变成了危房,闲置了10余年。”梅岭中学校长陈文材说。
看到此情此景,张克荣决定踏着父亲的足迹,接过“爱心接力棒”,捐资1350万元兴建了梅岭中学德味大礼堂、念慈楼、新校门、校史馆、环校消防水泥道路,改善梅岭中学的办学条件。
“我不是巨富,只希望有生之年为家乡做点事。”张克荣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父亲生前一直挂念着家乡的孩子能“读好书,上好学”,“在他的影响下,我同样深爱家乡,希望在有生之年把这份精神和爱心传递下去”。
陈文材介绍,梅岭中学从诞生至今,一砖一瓦都离不开张水荃父子的捐建。“新建的教师宿舍楼大大改善了教师的住房条件,礼堂也是多功能的,可容纳1000名学生,平时可以用来开会,也可以当成文艺活动的舞台”。
“学校盖了新楼,新的校门气势恢宏,崭新的礼堂让同学们有了新的活动场所,经过整修的操场,面积更大了,视野更开阔了,每当课间于阳台观望,都不觉感叹,我们的学习环境一日日变美。”梅岭中学初三学生张思玲说。
重视华教 为新加坡南安少年搭平台
担任新加坡南安会馆青年团团长时,张克荣也在用行动推动“华文教育”在新加坡的普及。
“张克荣拥有双语水平,但是在新加坡遇到华人的时候,他依然会用华文交流,在他看来,华人用华语,合情合理。”新加坡南安会馆艺文社社长李成利说。
新加坡是海外南安籍侨亲的主要聚居国,现有南安旅居新加坡侨胞43万多人,祖籍地分布在官桥、诗山、翔云、梅山、罗东等乡镇(街道)。张克荣认为,年轻一代的新加坡少年与家乡没有天然的情感。“我认为有认同才有凝聚,有凝聚才有团结,有交流才有往来”。“我们这一代人最注重的就是母语教育,从小父亲就送我们到华语学校念书,学习闽南乡音。没有自己的母语,就失去了和祖籍国和同胞的亲切感。”张克荣表示。
因此,担任新加坡南安会馆青年团团长时,他时常开展华文教育活动,让新加坡南安人学习母语,举办新加坡南安青少年夏令营活动,让海外南安人感觉“乡情仍在”。“希望让他们心中时刻谨记,不管身在哪,‘根’不能丢。”张克荣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