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华侨农场变身国家级开发区 归侨“三代同堂”乐享安居生活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中国70年)一个“三代同堂”归侨家庭的幸福新生活
说起在电视前观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的感受,63岁印尼归侨汤松园倍感自豪:“感触特别深,也特别震撼。”
1961年,汤松园随父母回国,先期安置在福建厦门市同安的华侨农场,1965年安置到宁德市东湖塘华侨农场。
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东湖塘华侨农场在宁德三都澳畔创建,由归侨与当地民工数万人填海筑堤围垦而成,先后安置了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等地归侨4000多人。
“当时,东湖塘是一片汪洋,没有路,出行都靠船。”回忆起当时的苦日子,汤松园仍记忆犹新,一家八口人挤在不到30平方米的矮小石头房里,平时吃的都是地瓜米。
“相当穷,吃白米饭就是一种奢望,现在的孩子根本想象不到。”汤松园说,每天都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就有肉吃,有新衣服穿了。
1997年,东湖塘华侨农场获批成立闽东华侨经济开发区,1999年5月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06年4月,闽东华侨经济开发区与闽东工业园区整合,更名为福建东侨经济开发区。201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东侨经济开发区再度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改善居住条件成为归侨们的梦想。为解决归侨侨眷的住房需求,当地政府先后投资建设三期“侨居造福工程”,在“东侨”建起了一个有786套公寓、总面积达67892平方米的华侨新村,新村内公园、健身器材、运动场所等设施齐全。
汤松园一家人住进了华侨新村140余平方米的新房,家中平板电视、冰箱等家具一应俱全,吊灯将宽敞的大厅照得明亮。“儿子工作稳定,还生了两个孙女,和以前的生活相比,真的是天差地别,已经很知足了。”汤松园说。
1985年起,汤松园一直从事公安工作,2016年退休后,于去年6月担任华侨新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推动了小区公园、道路“白改黑”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他说,想发挥余热,帮助居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今,走进东侨开发区,大路通畅,高楼林立,坐拥3800亩东湖、2000多亩西陂塘以及国家级湿地公园,四面环绕着保持生态原貌的南岸公园、北岸公园、塔山公园等休闲景观,绿树成荫,碧波荡漾,鹭鸟栖息。
汤松园31岁的儿子汤涛,2010年退伍后回到东湖塘华侨农场项目开发科工作,妻子在企业做会计。“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现在就希望家人身体健康。”汤涛说。
国庆假期的傍晚,走进汤松园家中,一家三代人正在准备东南亚美食作为晚餐。千层糕、烤粽、土豆饼、咖喱鸡、绿龟糕……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印尼特色美食,令人垂涎欲滴。
汤涛6岁的大女儿汤梓馨,就在离家不远的蕉城实验幼儿园就学。“每天都很开心,可以和好多小朋友玩。”汤梓馨满脸笑容。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临深水良港三都澳,至台湾基隆港145海里,距太平洋航线30海里,区位优势突出。目前,开发区已引进落户工业企业120余家,形成锂电新能源、生物科技、电机电器、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发展的格局。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祥祺表示,依托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开发区正全力打造锂电新能源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