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多位专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华侨华人在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林宏宇称,华侨华人对于新中国的建立功不可没,他们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筹备过程中都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海外侨胞纷纷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副所长张秀明说,以钱学森、华罗庚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海外学子放弃西方优厚的生活,回到中国,成为新中国各个学科领域的带头人;汤仙虎、侯加昌、林慧卿等华侨体育人才回国执教,对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良多;新中国成立之初还急需各种物资,侨商李引桐历尽千辛万苦,将橡胶树苗引进海南岛,填补了中国橡胶种植的空白。
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教授龙登高表示,新中国成立之初,侨汇曾对扭转中国外汇不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时国家在广东、福建等侨乡设立了华侨投资基金,同时兴建华侨新村,华侨华人把钱存入基金,并在华侨新村购置房产。”龙登高说,印尼华商林绍良在华侨新村买了四套房子,但几乎没住过,可以说纯粹是为了支持家乡建设。
改革开放之初,华侨华人率先进入中国,在各地投资兴业。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陈奕平说:“他们发挥在资金、技术、管理、商业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对企业的经营观念更新、产业工人培育、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都作出了贡献。”
龙登高说,1987年印尼华商林文镜回乡投资,那时福建福清还是个农业县,完全不具备投资条件。林文镜和福清政府合作,从零开始,修路、建港口、建酒店,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可以说在改革开放初期,侨商走到哪里,政策改革就走到哪里,他们为日后外商投资大举进入中国‘开路’,也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进入新时代,华侨华人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科教进步、和平统一及文化传播等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华侨华人是连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天然桥梁和纽带。”林宏宇说,他们拥有广泛的商贸网络、资金和人脉优势,熟悉住在国政策法规、文化环境,又与祖(籍)国血脉相通,有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
龙登高认为,如今侨资的作用并没有减弱,侨智的作用也越发重要。“这些来中国投资的侨资企业,一方面为推动中国发展作出贡献,另一方面也搭上了中国经济的快车,使自身得到发展。”
“华侨华人慈善捐助的热情也不断高涨。”张秀明说,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不仅成为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对中国公益事业发展起到先导和示范作用。
“海外有大量的侨团,他们用实际行动捍卫着中国的领土和权益,广泛宣传和平统一主张。”陈奕平强调,华侨华人还积极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在住在国发展华文教育、创办华文媒体、举办文化活动,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