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现年73岁的华裔陈时川是马来西亚新古毛的一名“义葬者”,被当地人称为“Mr.Tan”。走进他经营的老字号“新南昌茶室”,就会发现墙壁上挂满了医院、老人院或是各个协会授予陈时川的感谢状。
茶室只营业半天,关店之后陈时川就会去参加公益活动。除了在老人院或残障中心担任义工,陈时川曾担任马来西亚防范罪案基金会(MCPF)乌雪县议分会主席、乌雪退休警察协会主席,如今还是一名医院的巡查员。
成为“义葬者”近30年,让陈时川意识到社会上有很多需要帮助的穷人。据陈时川回忆,在老人院或是残障中心过世的人,处理后事时,常常只能简单地用白布裹身埋葬。“住在老人院的老人,虽然他们曾经拥有许多,但都已经过去了。今天他们如果需要帮助,那么我应该帮忙。”陈时川说。
出于怜悯之心,1993年,陈时川决定自己出钱,帮助孤苦伶仃的死者购买棺木,料理后事。“他们有些没有家人,有些家人联络不上。这种情况下,我就会先帮忙处理后事,等家人再去老人院的时候,老人院就会叫他们来找我,我就照着记录的号码查看埋葬地点,然后带他们去墓地。”陈时川说。
陈时川的善举获得了许多人的认可,也让他愈发忙碌。随着越来越多的老人院和残障中心向陈时川寻求协助,他已经逐渐无法承担全部费用,所幸后来得到了公益组织的赞助。二十多年来,陈时川已经帮助了近百名死者进行安葬。年长的有八九十岁,最小的只有两岁。
除了华裔死者,其他族裔的死者也会寻求陈时川的帮助。“有原住民去世来找我帮助时,我也会帮忙。但丧葬仪式的话,我们只会帮助华人死者,而且会按照死者信仰的宗教举行仪式。”陈时川说。因此,为了避免写错死者的名字,陈时川连墓碑上也按照死者身份证上的马来文姓名来记录。
因为死者的情况不一,有时陈时川白天接到电话,也要马上过去领尸。对于不完整的遗体,陈时川也需要帮忙补妆、整理衣物。对此,陈时川表示,一开始到他也很害怕,但现在已经好多了。“我们(有一天)也是会被人家抬上去,有什么好怕?要做就要有心,不要忌讳。”陈时川说。
除了做义葬,陈时川也会常常到老人院巡视,完善院内设施。有时他也会充当送货员,为独居老人派送食物。而义葬没有接班人,所以陈时川也没有所谓的“退休年龄”。他表示,即便他也会老,但也会坚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