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要闻 > 国际 > 正文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生效 释放国际合作重回建设性轨道积极信号

2021-03-04 12:50  中国青年报   - 

  去年9月14日,在中德欧领导人峰会召开之际,欧盟方面宣布,中欧在会前已正式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这是中国对外商签的第一个全面、高水平地理标志协定,对深化中欧经贸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今年3月1日,历时8年谈判达成的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首批中欧各100个地理标志即日起受到保护。烟台苹果、四川泡菜、普洱茶、爱尔兰威士忌、帕尔玛火腿等地理“网红”,自此可以正式使用受到保护和官方“盖章”的“国际通行证”;在中国和欧盟家喻户晓的这些地理标志产品,也将获得更高水平的保护。

  这是中欧双方首次实现大规模互认对方的地理标志,共纳入双方各275个地理标志。除了保护数量多、保护待遇高,双方列入协定清单的地理标志涉及种类也非常丰富,不仅涉及酒类、茶叶、农产品和食品,还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宣纸、蜀锦等地理标志。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此前欧盟对外商签的地理标志协定仅涉及农产品、食品和酒类,这是欧盟第一次在其协定中纳入此类地理标志。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标志性意义。”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倪建军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通过推进制度型开放,有利于助推实现新发展格局下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同时,中欧作为当今世界两大重要经济体,能够在求同存异中积极解决实际问题,为新冠肺炎疫情后不确定的世界经济和国际格局释放了重回建设性轨道的积极信号。

  一场典型的“双赢”式合作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生效,对于中国和欧洲都是一个好消息。”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3月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谈及有关话题时表示,协定生效后,中国和欧洲的消费者都可以放心购买更多来自对方的优质产品,吃上更多来自对方的特色美食,双方企业也能在相关领域的贸易往来中获得更多保障。

  作为识别产品来源于某一地区的标志,地理标志是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类型,用于表明来源于某一地区的产品的特定质量和信誉。欧洲被认为拥有世界上最发达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中国国内层面的地理标志则由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农业农村部三个部门提出,对地理标志进行注册、登记和管理。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是欧盟首次通过国际条约允许外国地理标志持有人使用其官方标志。商务部信息显示,对已纳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产品来说,地理标志持有人不需要自己去欧盟申请,节省了大笔国际旅费和聘请律师等费用以及人工成本。协定生效后,当互认清单上的地理标志产品再出现在中欧正规市场时,均意味着其来自特定产地,其他国家和地区无法使用受到地理标志保护的商标,这将有效阻止仿冒等侵权行为的发生。

  中国商务部条法司负责人表示,中方在协定中承诺对欧盟相关地理标志提供法律保护,有利于消除欧盟地理标志持有人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可以放心地把相关产品出口到中国,让中国消费者能吃到、用上更多的欧盟优质产品,提高生活品质,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保罗·塞维斯也提到,“这项协议确实增强了消费者的信心。我们有很多著名的产品,我也希望更多的产品能够出口到中国市场。这将给进口产品的质量带来更高水准的安全保障”。

  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自2019年起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乳制品、猪肉、棉花、酒类等产品进口国。2020年中国消费品进口额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8.2%,高于同期进口整体增速8.9个百分点,占进口额总比重的11%。

  “这是中欧间一场典型的‘双赢’式合作。”倪建军指出,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将进一步激发中欧农产品贸易的潜力,加上去年年底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完成,都将为双方深化经贸合作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助于进一步巩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经贸基础。

  中欧携手为疫后世界贡献建设性力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2月24日曾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经济正处于“岔路口”,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从全球维度上看,倪建军认为,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在历经8年多的磋商长跑后终成正果,表现出中欧双方在事关世界经济发展整体利益的关键事件上,发挥出了负责任和建设性的提振作用,体现出实实在在的大国姿态,“这些带有确定性的积极信号正是当前世界所需要的”。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谈判启动于2011年,2020年9月14日正式签署,其间历经了8年22轮正式谈判和上百次非正式磋商,耗时超过中欧投资协定谈判。2021年1月29日,双方完成内部审批程序并相互通知。“这是非常正常的。”倪建军分析说,中国复关与入世谈判横跨两个世纪历经15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达成也用了8年时间,“关键是,无论问题多么繁杂,面临怎样的困难,只要有关各方能够按照已有的谈判程序进行沟通,总能够找到具有建设性的解决办法。”

  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欧盟对华货物出口与进口额“双增”,在欧盟前十大货物贸易伙伴中,欧盟去年仅与中国实现了贸易双向正增长。另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去年中国与欧盟贸易额增长4.9%,达6495亿美元,中国首次取代美国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欧盟商会最新调查还表明,超过60%的欧盟在华企业表示愿意在中国增加投资。在疫情重挫全球经济的情况下,中欧间密切的经贸关系仍展现出巨大的韧性和潜力。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曾对此强调,中欧是伙伴不是对手,中欧合作远大于竞争,双方要在合作中扩大共同利益,在发展中破解难题。

  “要正确看待中欧之间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只要双方能够保持健康、正常的交流渠道,求同存异,把共同利益的‘蛋糕’做大,双边关系必将朝着更好的方向继续发展。”倪建军认为,中欧关系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双方都倡导并践行多边主义,共同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共同推动世贸组织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今年双方也将继续促进国际抗疫合作,加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持续通过密切磋商和积极沟通稳定当前脆弱的国际安全环境和经贸环境。

  开放的中国更加规范地融入世界体系

  鉴于地理标志是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类型,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是一个与知识产权高度关联的协定。有知识产权服务从业人士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该协定的签署和生效,表明了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从而更好地扩大开放的决心,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倪建军也认为,我国融入整个世界体系越来越符合国际规范。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发展地理标志特色产业能满足国内民众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同时,发展某一地区的特色农产品,扩大海外市场,也可以把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贯通起来,为参与其中的各方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机会。

  国家知识产权局运用促进司司长雷筱云去年11月曾介绍说,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相关产值已经突破了1万亿元,发展地理标志特色产业已成为各地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实施精准脱贫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目前已经全部脱贫摘帽的832个贫困县中,超六成拥有地理标志。地理标志特色产业是增强造血功能、实现富农兴农的长远之计。

  据悉,下一步,中欧双方将按照各自法律规定履行协定的生效程序,使协定尽早惠及中欧双方企业和民众。协定纳入的我国第二批175个地理标志,将在协定生效后4年内获得保护。为了更好地帮助地方和企业把握和利用好这一国际经贸制度的建设机遇,倪建军建议,有关方面应该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利用好既有的中欧班列、跨境电商等优势管道和平台,更好地发挥集成效应,助力中国企业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开拓欧洲市场。 

  本报北京3月3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马子倩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巴西确诊病例累计超1071万例 圣保罗州重回防疫“红色”阶段
下一篇:马克龙:伊朗须立即明确姿态,以重启核协议对话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