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关注 > 热点 > 正文

“石榴籽”效应的四川经验

2020-09-16 15:36  中新网  汤雁 王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

  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是多民族大省,有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的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常住人口达599.4余万,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幅员面积30.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2.8%,在中国民族分布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四川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全省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最强“向心力”,则是四川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根本。

  发展: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四川民族地区是全国“三区三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包括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尤其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则是其中的难中之难、重中之重。要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确保亲如一家的各民族都要过上好日子,就离不开发展这把钥匙。多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关心四川民族地区,专门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四川民族地区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四川民族地区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的混撒拉村,早年通过民族部门一笔12万元的专项资金,逐步实现了从省级贫困村到小康村的转变,催生了年产值达数十亿元的芒果产业,2019年人均年收入达25600元。

  同样,在甘孜州理塘县奔戈乡卡灰村,牧民洛登以前家中没有一头牦牛。如今,村里依托脱贫攻坚行动,成立了霍曲吉祥牧场,以养殖牦牛、绵羊为主,村民通过分红实现增收。“现在的酥油茶都越喝越香。” 洛登说,现在家里有了40多头牦牛,2019年人均收入7000多元。

  2019年,四川涉藏地区贫困县已全部摘帽,今年彝区贫困县也有望全部摘帽。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四川省民族自治地方51个县(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722元。

  这一串数据背后,是四川不负重托、不负期盼,对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尽力倾心,3年近1000亿的巨大投入,近6000名优秀干部在大小凉山最深处风餐露宿,对口援建、东西协作、省内帮扶和飞地园区,种种中国特有又极其“四川”的模式和机制,使发展不仅带来了致富,更带来了“认同”。

  民生:更多的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拾遗补缺,雪中送炭”,是四川在民族地区民生改善上坚持多年的传统。从改善大凉山和涉藏地区66.8万少数民族群众住房条件的“三房”改造和“牧民定居”,到解决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四小工程”,民生的持续改善让四川各族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金阳县丙底乡布洛村,经过易地搬迁和“三房”改造后,民众生活环境焕然一新。村民马么有洛说:“以前,我们住在半山腰上,不要说通电话,就是电都不通,水也要自己到沟里去提,哪有现在方便哦!”

  四川致力于在民族地区搞好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建设。尤其在教育方面,着重推进十五年免费教育、“9+3”免费职业教育、“一村一幼”等,从源头上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

  凉山州昭觉县民族中学的日力木小英是十五年免费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姐弟三人上学曾给家里带来很大经济压力,但如今这一压力已不复存在,日力木小英也坚定了考上大学的决心。她说,自己的普通话、彝语都学得不错,考上大学能进一步增强本领,以后回来能为家乡作出更大贡献。

  在如今的四川省民族自治地方51个县(市),通过“一村一幼”计划和“学前学会普通话”试点行动,普通话已成为少数民族娃娃们的标配。四川民族地区大力推动的“学前学会普通话”和民族地区进城务工人员通用语言培训,既帮助他们打破了语言障碍,提升了与外界沟通、学习知识的能力,掌握了务工就业的技能,也具备了交往交流交融的基本条件。

  民族团结:

  铸牢共同体意识的四川实践

  今年7月23日,四川省启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这一项以“系统化、实体化”为主要特点,从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和载体抓手等不同层面着眼着手的探索性解决方案,逐步成为四川省民族工作的统揽,在全国范围内也是一大创新举措。其中,对民族地区村寨和城市社区等载体的着力打造,则是这一探索的前端表现。

  位于阿坝州黑水县的羊茸哈德村,曾因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2013年,阿坝州投入“两资”500万元,在该村实施民族团结进步新村建设。如今的羊茸哈德村,完成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旅游业的转型,也实现了在发展中交往交融,在交往交融中发展。截至目前,四川已建成167个民族团结进步新村、124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当前,随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加深,面对一些少数民族同胞来到内地城市发展面临的融入难题和民族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四川清醒认识到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 “以就医就业就学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在城市着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

  成都市吉福社区有藏族、羌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2300余人,近年来,该社区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引领,发动社区少数民族群众参与管理,支持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成立社区工作室,从而实现文化传承、创业就业和嵌入式社区的有机结合。

  吉福社区党委第一书记李含荣说:“如今,社区居民对少数民族同胞有了更多认识,也通过这样一种交流方式,实现了各民族同胞之间的交往交融。”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是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四川从立法层面保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目前,阿坝州、甘孜州已颁布实施《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北川县制定的《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即将完成立法,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立法调研列入议事日程,全省创建工作立法保障即将实现全覆盖。

  对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四川省委常委、统战部长田向利说,这一行动立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整合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民族工作政策、机制和资源,突出落地载体,把民族工作与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补足全面小康短板、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有机结合,把铸牢共同体意识“铸”到了实处、“铸”出了实效。

  芒果变成致富果。供图/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天源长寿村:优质水源及先进技术保障品质优于国际标准
下一篇:湖北安陆:跨国电信诈骗犯罪集团65人被判刑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