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历时两天、12名陪审团成员用8小时27分的时间完成了讨论,没有就判处凶手克里斯滕森死刑获得统一意见。克里斯滕森被判处终身监禁。根据美国联邦法律,他将老死狱中,不得保释。
经过768天后,今日7月18日下午4点钟,轰动中美的章莹颖案件终于宣判了!
在皮奥里亚(Peoria)联邦法庭沙迪法官宣判罪犯克里斯滕森终身监禁,不得假释。
在宣判前的7天里,章莹颖的家人在量刑阶段动情地作证,从描述章莹颖的死对他们来说是多么难以接受,到她的朋友们描述章莹颖是多么聪明和慷慨。
因为12名陪审员未能对死刑达成一致认同,视同流审,因此判决结果杀害章莹颖的罪犯被判终身监禁。罪犯父亲向章莹颖父母深鞠躬,持续10秒。
囚车
随着判决结果的公布,将即刻举行对外的新闻发布会,各方媒体聚集,充分显示对此案的关注程度。
陪审团讨论近9个小时难以抉择
7月17日,章莹颖案罪犯克里斯滕森的量刑审判进入最后阶段。然而,判处被告死刑还是终身监禁,这个牵动无数人心的决定,似乎令12名陪审团成员难以抉择。在经过近3小时的讨论后,陪审团无法做出决定,法庭宣布休庭,于7月18日早上9点再继续讨论。
章莹颖案结案陈词结束后,7月18日继续开庭。今日庭审中,陪审员问及是否应该考虑判决后,辩方是否会上诉的问题?经过检辩双方律师的讨论,法官作出陪审员只需考虑目前量刑的证据,而不用考虑未来辩方是否上诉及监狱里的各种庭外因素,此外,陪审团也不会公开任何团员个人对量刑的考量。
联邦法未废除死刑
章莹颖案发生地伊利诺伊州2011年就已废除死刑,但因罪犯未在24小时内放人,被害人被自动认为被带出本州边界。因此该案由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联邦法目前并未废除死刑,因此凶手才有被判死刑的可能。此前密歇根州也有类似案例。马文·加布里恩绑架并杀害一名19岁女性,但受害女子尸体在国家森林被找到,属联邦领地,因此该案件适用联邦法律。他是美国史上第一个在废除死刑州被判处死刑的罪犯。
罪犯为什么拒绝透露尸体下落?
他已分裂为双人格!
每当我们翻开沉重的卷宗,或是历年的犯罪案例报道就会发现,罪犯并不是特例,他们并非异于常人,他们外观上和我们一样,最大的不同在于心理。
为了研究罪犯心理动态(psychodynamic),犯罪心理学这门学科应运而生,《第一心理》对2017年章莹颖受害一案进行犯罪心理分析,从法理和犯罪心理学角度看,这都是一个相当值得研究的案例,为什么嫌犯拒绝透露章莹颖尸体的下落?
罪犯克里斯滕森,自2017年接受调查以来,对章莹颖尸体的下落闭口不提,原因是什么呢?美国法律有一个“疑罪从无”原则,即找不到尸体或者明确证据便不能定罪,罪犯自然不会傻到给自己定罪。
01
双人格
有心理学家指出,罪犯可能已经分裂为双人格,犯罪状态是一个罪恶人格,犯罪结束后是一个善良人格,在被羁押时,善良的人格不愿去接受罪恶的人格,因此,他不愿意说出章莹颖尸体的下落。
02
案情
利用犯罪心理学对罪犯进行分析时,首先就是了解案情。在2017年6月9日,26岁的章莹颖打算在距离学校近一点的地方租房子,她与租房机构约定在离她住所较远的位置签约。
但是,行程中发生了事故,导致她无法按时抵达约定位置,开始了焦急的求助。而这给了罪犯克里斯滕森可乘之机,克里斯滕森以帮助章莹颖为由,载她上车,随后他将车开至人迹罕至之处,实施了犯罪。
03
犯罪心理学原则:人生来便是有罪的
根据犯罪心理学的原则,“人生来便是有罪的。”每一个人的欲望都是不可消除的,可能克里斯滕森对自己的行为和想法也挣扎过,他心里明白,自己一旦做错,就无法挽回,但是最终欲望还是战胜了理智与道德。
04
克里斯滕森
我们再详细了解一下克里斯滕森的生活环境。克里斯滕森28岁,出生在一个美国中产家庭,父亲从事建筑业,母亲是家庭主妇。
克里斯滕森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妹妹。小时候,父亲经常带他和哥哥去上武术课,一家人不定时的去天主教会。克里斯滕森高中时期学习优秀,考上威斯康星大学,世界排名第19位。
克里斯滕森本科毕业那年,家庭出现变故,父母离婚。克里斯滕森研究生就读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就读凝聚体物理专业,全美排名顶尖。
妻子米歇尔是克里斯滕森高中校友,两人住在距离香槟分校3英里处的一处公寓楼内,夫妻两人的生活开支拮据。
在生活上,他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助教;喜欢重金属和格斗游戏,喜爱日本一个 “Babymetal”的少女组;相貌也极其正常,不变态,不凶悍。
从表面的生活轨迹上看,克里斯滕森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一切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理工男。但是黑暗里,他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标明接受一切的情人,约炮等一夜情。
他的妻子对他是放纵的,她默许克里斯滕森在外拥有情人,这也可能是对克里斯滕森恐惧之下的屈服。
克里斯滕森的Facebook账号里记录着他最近看过的书,其中一本是《美国精神病人》。这本小说的主人公或许是克里斯滕森心理的写照。
小说主人公在外光鲜亮丽拥有光明的前途,而在不为人所知的暗地中,有着不能为外人所知的秘密,这可能是克里斯滕森心中向往的生活,成为一个两面人,两种生活互不影响,却又共同存在。
05
痛苦的童年回忆
研究克里斯滕森的犯罪动机和犯罪心理时却容易产生困惑,人生道路一帆风顺的人生赢家,怎么就产生犯罪的偏差心理呢?
诚然,大多数罪犯往往拥有痛苦的童年回忆。在人格形成关键期,也许是家人的虐待、不重视导致安全感和爱的感知能力缺失。
取而代之的是恐惧、不安、不信任之类的负面心理反馈。因此,他们往往具有怪异的性格、畸形的三观与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
长大后仍然无法摆脱童年阴影,犯罪也就成为他们一种最直白的宣泄方式。而克里斯滕森在童年时武术课上可能被欺凌,在父母离婚时的心灵创伤,会成为他长大之后心理畸变的雏形。
06
性虐倾向
从克里斯滕森的行为中,我们不难顺推出他有性虐倾向。日本SM文化对他的影响深远,他经常浏览相关网站,他喜欢用暴力来满足自己的性欲。
2017年4月份,克里斯滕森开始在网上搜寻绑架的信息,从这时开始他可能就已经在谋划如何完成一场没有证据的完美犯罪,从受害者人选,犯罪方式和犯罪地点的选取,可以看出,作为一个高智商,逻辑性强的罪犯,克里斯滕森是有预谋的。
和章莹颖就读一个学校的他,有非常长的时间和机会用来观察章莹颖的行动和性格,甚至是有预谋的旁敲侧击她的生活状况,或许可以很轻易的得到章莹颖的行程,从而开始犯罪。
犯罪心理学讲,性虐犯一般发生在25岁以后,并且大多数都有知识,拥有高智商。像克里斯滕森学物理的,他年轻,高学历,喜欢健身,乐于助人。
很多性虐行为会导致对方死亡,因为手段太残忍,会引起女方惨叫,一惨叫性虐犯就兴奋。初次犯罪的性虐犯很容易杀人,因为他特别害怕喊叫,一遇到喊叫就会加大伤害力度来阻止喊叫,这会极大的增加受害者的死亡率。
结合现有的证据,我们可以推测,他对章莹颖造成了肉体、精神层面的伤害,至于尸体,或许在性虐结束后已经被破坏了,当然,也有一定的可能进入了暗网(Hidden 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