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关注 > 美食 > 正文

法国侨胞创新研发“活着的拉面” 促中西方美食“面对面”

2021-06-20 12:08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兰州6月18日电 (史静静)“拉面近年来飘香法国,从中国传统饮食变成巴黎的网红。”“活着的拉面”公司董事长法国华人段小蓉说,现在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食客排长队尝鲜,餐馆面积有限,只好在店里贴上提示,吃面不能超过一个小时。

  近日,段小蓉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1993年机缘巧合下出国,曾在法国国际教学教育中心任中国代表,为两国文化、科技、教育交流做过多年的牵线搭桥工作。

  “当时和外国人在一起工作,他们只知道意大利面条和日本乌冬面。”段小蓉说,自己生在青海长在兰州,对西北的面食文化浸入骨髓。为此,她希望创立中国人的拉面品牌。

  “没有餐饮经验,只能自己练习拉面。法国规定不能使用蓬灰拉面剂,我就创新地在面团中加入盐和鸡蛋。通过几百次不断尝试,终于研究出面、盐、水、鸡蛋的最好比例。”有次拉完面晚上11点下班,身上没带钱,累到走路步履蹒跚,是被路过的好心出租车司机送回家。段小蓉认为,这种创业的坚持来源于西北人对拉面的深厚情怀和无限热爱。

图为加入盐、鸡蛋多次调配而成的拉面。 受访者供图
图为加入盐、鸡蛋多次调配而成的拉面。 受访者供图

  有了拉面技术,段小蓉想给餐馆起个响亮名字。“拉面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典型,是一种活着的历史,活着的文化。”2007年,法国巴黎第一家手工拉面馆——“活着的面条”顺势而生。

  开业几天,店内已经座无虚席。段小蓉还定下“中国规定”,吃拉面不能用刀叉,改用筷子吃面。这并没有阻挡食客探寻美食的热情。

  “一对80多岁法国老夫妻,连续十余年每个星期天挽着手来,坐在固定位置吃面,成为他们的一种仪式;有个25岁得了癌症的年轻小伙躺在病床上只想吃一口拉面,他的五个朋友跑来店里打包五碗面带回医院……”段小蓉说,很多人对拉面的喜爱常常出乎她的意料。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面食文化,段小蓉和儿子在菜单中加入炸酱面、干拌面、炒面等面食。在芝麻酱加了松露和芥末,口味不断推陈出新。现在,“活着的面条”已经有四家分店,遍布在法国和加拿大。

  这么多年,段小蓉在国外一直坚持使用中国名字,坚持拉面十年不涨价,坚持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推广中国餐饮文化。此外,计划今年与法国的餐饮学校合作,由她出资,开展线下拉面培训,资源互补输出餐饮人才,“以面为媒加强两地交流合作,让更多的人了解中西方美食融合与文化交流”。(完)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网红美食”螺蛳粉如何做成大产业
下一篇:广东侨乡台山“阉鸡”造就家常美味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