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闽东之光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关注 > 美食 > 正文

中国地标美食“内蒙古烧麦”香飘世界

2025-03-18 10:45 中国新闻网  -  292077

  中新网呼和浩特3月17日电 题:中国地标美食“内蒙古烧麦”香飘世界

  中新网记者李爱平

  “目前,‘内蒙古烧麦’已有商家在新加坡、日本开店,正在拓展美国市场。”3月17日,中国地标美食代表性传承人、呼和浩特烧麦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霍金玲对中新网记者介绍。

  “‘内蒙古烧麦’香飘世界不是梦,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几天前,霍金玲在北京举行的一场大型会议上,用精湛的烧麦制作技艺“征服”了众多民众的味蕾,同时也让她自己对“内蒙古烧麦”的独特味道更具信心。

图为霍金玲在制作烧麦过程中。(资料图) 霍金玲供图

  返回呼和浩特后,她感慨地对记者表示,“内蒙古烧麦”可以比肩沙县小吃、兰州拉面等特色美食,未来一定会有更大的国内国际市场。

  据史料记载,“内蒙古烧麦”早年只在茶馆出售,是民间茶点的一种附代品。1980年以后,烧麦进入百姓生活,从此烧麦从茶点变成早点。

图为在全国各地展示“内蒙古烧麦”的霍金玲。 霍金玲供图

  霍金玲告诉记者,在服务北京的这场大型会议中,她经过反复尝试,“在没有内蒙古胡麻油的前提下,经过反复改良、试制,最终调制出符合口味的料油,得到了嘉宾们的点赞。”“这也说明,‘内蒙古烧麦’是可以复制的,是可以走出去的。”

  “这辈子就做了制作烧麦一件事。”1961年出生于呼和浩特的霍金玲称,18岁随母学习烧麦制作技艺以来,自己几乎见证了“内蒙古烧麦”是如何一步步“火”起来的。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兴盛以来的最近几年,她的感觉更为明显。

  去年夏天,因“美食博主打卡羊肉烧麦,连吃80个”登上全国热搜榜,“内蒙古烧麦”的知名度不胫而走,在吸引大批网红、名人、游客的同时,“内蒙古烧麦”一度成为热门话题。蛇年春节前夕,有网友还专门从内蒙古带走烧麦让父母尝鲜。

  与“内蒙古烧麦”知名度大增相伴随的是,当前“内蒙古烧麦”正在逐步形成产业化。

  3月15日,内蒙古酒店与烹饪行业协会、内蒙古餐饮产业网专家理事会、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网专家理事会发布的一份倡议显示:在呼和浩特这座300多万人口的城市中,餐饮企业一共有12000家,其中烧麦店近3000家,占到了整个餐饮企业的1/4。一笼烧麦一座城,已是不争事实。

  内蒙古老绥元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翠萍认为,“内蒙古烧麦”作为拳头产品,若得到社会各界扶持,整合好资源,走出内蒙古,很可能“走”出一个年产值几百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大产业来。

  据美团大众点评不完全统计,呼和浩特的烧麦店带动就业5万余人,年营业额约50亿元。

  李翠萍表示,“一座城市1/4的餐馆经营同一种美食,这在全国城市中并不多见,因此,烧麦产业潜力巨大。”

  在霍金玲看来,作为国家级地标美食,“内蒙古烧麦”正在成为“内蒙古味道”越飘越远,越飘越香的助力器。她相信,假以时日,“内蒙古烧麦”不仅会在全国各地占有巨大市场,也有望在海外市场中得宠。

  “当前‘内蒙古烧麦’的知名度还需要多从品牌方面着手。”内蒙古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会长郎立兴相信,如果能够加快“内蒙古烧麦”产业上下游基础设施建设,未来有望诞生出类似西贝、小肥羊一样的全国知名品牌。

  他认为,“到那时‘内蒙古烧麦’一定会获得更大层面的关注,也一定是中外游客喜欢的特色食品。”(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李堡华联元宵美食节
下一篇:中国驻加拿大使馆“美食外交官”:家常菜征服“洋”味蕾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