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月17日电 (记者 李纯)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日前在北京举办食品包装正面标识(FOP)学术会议,以响应《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之合理膳食行动“减盐、减油、减糖”的具体要求,积极推动在食品包装上使用“包装正面标识(FOP)”信息,帮助消费者快速选择健康食品。来自相关学会/协会、国际组织、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的30余位专家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所长张兵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众选择购买食用方便且易于储存的预包装食品,中国居民通过预包装食品摄入的钠、脂肪和添加糖呈快速增长趋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食品营养处处长徐娇表示,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已造成严重的健康负担,其中预包装食品消费量迅速增长。食品包装正面标识通常图形形式简单,直观呈现产品的盐、糖和脂肪等营养素含量或营养质量信息,对引导消费者选购相对健康的预包装食品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改善个人饮食结构,促进人群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营养项目技术官员崔莹介绍了食品包装正面标识以及国际使用现状。她指出,目前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实施了食品包装正面标识体系,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开发本国体系。世卫组织推荐采用简单实用的评价型正面标识,来帮助公众简单、快速地选择更健康的食品,以应对日益严重的肥胖和与膳食有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问题。
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张娟分享了她与团队于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在中国六省开展的食品包装正面标识调查项目的研究成果。调查发现,我国公众预包装食品购买较为普遍,83.9%的受访公众每月至少购买一次预包装食品。公众普遍认为经常吃含盐、糖和脂肪含量较高的预包装食品是影响健康饮食的重要因素,但普遍对食品的营养价值缺乏辨别能力。有近八成的受访公众表示希望推广食品包装正面标识。
基于调查结果,张娟指出,食品包装正面标识可以引导消费者选择相对健康的预包装食品,改善个人饮食习惯,促进人群健康,促进生产企业进行配方改良,使产品更健康。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表示,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重,不健康饮食特别是高盐、高油、高糖摄入是引起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和癌症的危险因素。膳食对慢病防控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当前的慢性病预防控制中,必须强调“慢病防控营养先行”。
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武阳丰强调,不良膳食因素是导致慢性病流行的重要因素。食品包装正面标识图形简单,直观呈现产品的盐、糖和脂肪等营养素含量或营养质量信息,对引导消费者选购相对健康的预包装食品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大众预防以心脑血管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非常重要。
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慢病组负责人印曦提到,食品包装正面标识是防治慢性病、实现减盐目标最划算的措施之一,同时具有很好的可行性。研究显示,食品包装正面标识既有益健康,又不会对就业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刘爱玲表示,食物环境是致肥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已经超过10%,6岁至17岁儿童超重肥胖率也近20%,这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严峻危害。通过食品包装正面标识来提高儿童和家长选择健康预包装食品的能力,给儿童提供选择更健康食品的机会,是迫切需要做的工作之一。
近年来,中国的预包装食品消费快速增长,肥胖和与膳食相关的疾病负担也尤为突出,利用法律法规落实推行食品包装正面标识(FOP)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关键措施,以减少对高盐、高糖、高脂肪、高能量预包装食品的需求和供应。已有多方专家呼吁推进食品包装正面标识的落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