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5月17日电(记者陈静)记者17日获悉,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数量每年同比增长约15%,总服务量同比增长约9.5%。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简称:非公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创始人郝德明17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民众对社会办医多层次、多样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社会办医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作为长期关注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研究机构,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创始人庄一强对记者说,社会办医经历了上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80年代”改革开放两次洗牌之后,第三次洗牌即将来临。这次洗牌源自技术的发展,社会办医进入信息化智慧医院时代。他介绍说,对社会办医而言,技术升级、产学研医协同创新将是发展突破点。
“后疫情时代,社会办医亟需提升抗风险与可持续创新能力,寻找错位竞争的高质量发展之道;另一方面社会办医需要凝聚各界先锋力量协同创新,共谋行业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会长闫东方说。
据记者了解,刚刚举行的第八届中国社会办医发展创新论坛暨创新合伙人联盟大会致力打造政产学研医深度协同的融合创新生态,以此推动社会办医错位竞争、蓬勃发展,成为参会各方的共识。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赵丹丹表示:“‘十四五’新时期,社会办医发展离不开技术、服务、合作模式等方方面面的创新,政府政策也要创新,要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完善管理监督机制,为社会办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在复旦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市领军人才梁鸿教授看来,本月起正式实施的《医保基金监管条例》标志着中国医保基金监管制度体系建设步入规范时代,向着法治型、独立性、专业性、多方协同等方向转变,为社会办医建立起良好的法治环境,助力社会办医走上诚信健康发展轨道,迎来真正的春天。
据悉,5月1日,中国医保领域第一部行政法规《医保基金监管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医保基金监管上第一个由国务院颁布的条例。“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统计,至2020年11月底,全中国社会办医非公立医疗机构达到了2.3万家,占全国医疗机构总数的66%;但服务总量,即门诊人次仅占全国的16%左右。
郝德明表示,社会办医对中国医疗供给侧改革,增加医疗服务的供给能力,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产生了积极重要作用。推动行业健康规范发展,非公协会责无旁贷,今后将以互联网资源为依托,全面提升行业自信、行业自律、行业自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