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关注 > 健康 > 正文

宝宝身上有四个“抚触机关”,多摸摸宝宝聪明睡得香,别不敢碰

2020-07-10 09:59   美国新闻网   - 

“文/贝贝豆(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说起婴幼儿抚触,相信宝妈们一定不陌生,毕竟很多妇产医院就提供新生儿抚触的科班学习。

虽然说近些年新生儿抚触走进了妈妈们的视角,可依旧有很多妈妈对此表示怀疑:“宝宝那么柔弱,被捏来捏去,摸来摸去的真的好吗?”

妈妈们别着急,面对你们的疑问,最靠谱的答案来了,跟着我们一步一步揭开你们的疑惑。

关于婴儿抚触的常见疑问

疑问一:宝宝能做抚触按摩吗?答案当然是可以的。

在这里首先宝妈要对按摩有一个新的认识,宝宝的按摩可不像成人捏捏肩、揉揉腿那样大力度。

对于他们来说按摩方式很简单,只需要妈妈对宝宝身体某些部位进行轻轻的“抚摸”,和宝宝的皮肤进行温暖零距离接触就好。

疑问二:宝宝做按摩有那些益处?1、按摩抚触可以拉近宝宝与父母之间的距离,让宝宝感受到爸爸妈妈满满的爱,获得极大的安全感。

2、按摩也会让宝宝的肌肉、神经变得更加放松,改善他们的睡眠,减少不安的焦躁情绪;

3、以促进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排泄,加快身体新陈代谢,让宝宝长的更快。

宝宝身上有四个“抚触机关”,多摸摸宝宝聪明睡得香,别不敢碰

事实上,在宝宝的身上有四个“抚触机关”,只要宝妈掌握好要领对这四个部位进行抚摸,那宝宝身体不仅长得快,晚上也会睡的特别香。

此时会不会又有宝妈提出疑问:“宝宝那么小,皮肤那么娇嫩,我不敢碰啊!”

俗话说:“熟能生巧”,不要害怕,轻轻的抚摸不会伤害到宝宝,前期我们可以把速度放慢些,按摩几次就能掌握抚触的要领了。

第一抚触机关:宝宝的脚丫和手指

小小的脚丫上面有66个穴位和72个反射区,脚部也是我们人身体部位较为敏感的部位。

可是碍于它离我们的心脏太远,血液循环相对比其它部位要差,而我们按摩宝宝的脚底部,就可以有效的刺激这些穴位和反射区,继而促进血液的循环和流动,提高宝宝新陈代谢的能力。

按摩手指可以刺激他们的末梢神经,帮助宝宝用手去感触新鲜的事物,不仅可以锻炼宝宝精细动作的发育,还能够刺激他们的到大脑皮层,让宝宝更加聪明。

抚触方法:妈妈可以将宝宝的小脚丫放在自己的胸前,从脚趾开始按摩,然后再轻轻的按摩脚掌、脚心和脚后跟,来回按摩揉搓20余次,感觉脚部有轻微的热感就可以了。手部也是一样的道理,从指稍开始往下按摩即可。

第二抚触机关:宝宝的头部

按摩头部可以有效的改善血液循环,同时还具有催眠、安神的作用,临睡前我们可以轻轻给宝宝的头部做一个按摩,让他们紧张的情绪得以放松,快速的进入到睡梦之中。

抚触方法:我们可以抚触宝宝的后颈、耳廓、脸颊、头额和发根部位,眼睛注视着宝宝,和他们轻柔的说话,用力要均匀、轻柔,双指之间轻轻的用画小圈方法按摩头部,时间2-5分钟左右即可,让宝宝的头部得以放松。

第三抚触机关:宝宝的腹部

小月龄的宝宝很容易肠绞痛,这是因为他们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自身的能力不足无法改善身体的不适就很容易哭闹。

妈妈每天可以给宝宝腹部做一些按摩,这样可以加快宝宝的肠胃蠕动,让他们快速的吸收和消化食物,以此减轻疼痛。

抚触方法:妈妈将手搓热,手掌心紧贴宝宝的腹部,然后从右下腹开始以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摩,每10秒一圈,按摩的次数也要根据宝宝的月龄进行调整。特别提醒宝妈,在宝宝脐带结痂为脱落之前不要进行腹部按摩,以免影响宝宝脐带的愈合。

第四抚触机关:宝宝的背部

脊背是人体之中最为宽广的部位,按摩背部可以疏通身体上的很多器官,它可以促进宝宝的血液循环,使宝宝的皮肤组织变得更加光滑、细致;提高宝宝身体的免疫力,促使肌肉、脊柱平稳地发展。

抚触方法:在早上的时候可以为宝宝做3-5分钟的背部按摩,按摩的方向从上到下,感觉皮肤轻微发热就可以了。

抚触按摩中的特别注意事项:

1、不要在宝宝饥饿或刚吃饱的时候进行按摩;

2、如果宝宝不配合、出现疲惫的状态,要停止按摩;

3、新生儿每次按摩的时间不要太长,避免宝宝乏累哭闹;

4、按摩力度要适中,轻快柔和、不能太重伤到宝宝。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第三例艾滋病治愈者出现?专家:还需长期观察
下一篇:专家谈心血管疾病如何预防:运用监测、干预等“组合拳”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