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阶委员:中医抗疫让病人感受到医生的技能和传统的魅力
5月21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部分全国政协委员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媒体采访。
光明日报记者:请问王阶委员,在过去几个月里,全国人民都看到了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您作为中医药领域的专家,能否讲讲中医药抗疫的经验和启示?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王阶:对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全世界都没有特效药,中国还有传统的中医药。在疫情暴发初期,武汉的金银潭医院是情况比较严重的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医疗队驰援武汉,就进驻该院的南医区。这里就诊的患者,都是已经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而且病情都比较重。在医疗队进入的时候,其实很多病人心存疑虑,中医药管用吗?有个83岁的老妇人,她体质弱、病情重、基础疾病也多、吃不下、睡不着,病人和家属都到了崩溃的边缘。医疗队的队员就精心给她治疗,每天用中医的方法,查舌苔、看脉相、问病情、辩证处方,经过医疗队精心治疗,这位老妇人病情好转,出院了。
王阶:中医药的确切疗效,让家属从质疑到折服,给医疗队写来了动人的感谢信。这位老妇人的情况不是个案,到3月30日,南区收治的158例患者里面,有140例已经痊愈出院,其中88例纯中医治疗,疗效显著。专家们根据一线抗疫的经验,还有调研的情况,写成了中医抗疫的方案,这个方案进入了中国新冠肺炎防控的中医内容,这也是中医抗疫和中国抗疫的学术亮点。可以说,在全世界都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利用自身体系的病因病基,辨证论治,因人、因时、因地的“三医制宜”,给患者短时间内诊疗、处方、用药、见效的提案,让病人感受到了生命的托付、医生的技能和传统的魅力。
王阶:中国的抗疫历史源远流长,从西汉至今,中国至少发生过350次以上的瘟疫流行,每次瘟疫过后,中华民族都挺过来了,并不断增强了免疫。通过这样的事例,我们深刻反思中华文明的传承、文化的传承,特别是按照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的传承,这次按照中医的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临床有效。三千年前我们用它,今天我们用它,今后我们可能还用它。通过这次事例,我们还在反思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过去中医的诊疗、医生的处方和熬药的漫长过程,这次有了新的变化,配方颗粒的“智慧药方车”开进金银潭医院,开进雷神山和火神山和方舱医院,病人在诊疗后一分钟就能拿到药,开水冲服,简单方便,又不失特色。我们相信,中医药只要能够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我们一定可以在临床救治中发挥作用,发扬光大。
(根据网络直播文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