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吃什么“谁”说了算
随着天气冷下来,我们总会有这样的体会,跟刚刚过去的夏天比起来,我们的胃口在秋冬季节里不知不觉变得越来越大了。每天下午坐在办公桌前都想喝奶茶,一到周末就想着冒热气的火锅、烤肉、麻辣烫,睡觉之前总想来块甜点……我们有食欲真的是因为饿吗?
食欲是一种心理上的状态
“食欲常与饥饿感混淆,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博士、英国心理学会认证心理咨询学家陈志林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饥饿是由于长时间缺少食物而产生的生理上的主观感觉,一般是不舒服甚至是痛苦,从而迫不及待地想要获得食物;食欲是指对某类食物的偏爱或厌恶,是一种心理上的状态,常与饥饿感相伴随,或是饥饿感的前奏,却比较平和。
食欲有选择性,它针对某种具体的食物,有时可以由食物的刺激特性引起,比如颜色、香味、口感等。在不想吃东西时,偶然尝到可口的食物,也会产生食欲。
婴儿只有饱和饿的感觉,并不像成人那样受到食欲的影响。食欲受感官和情绪影响很大,也与习惯或生活经验有关。
食欲的好坏将直接或间接影响进食量。而饥饿感是体内热量不足的综合信号表现。换句话说,饥饿感与生俱来,而食欲则是后天作用的结果。
有时候想吃并不是因为饿
那么食欲从哪里来呢?有关食欲的大量研究发现,产生食欲的原因有很多,有时候你想吃,并不是因为你饿了。
20世纪初期,俄罗斯科学家伊万·巴甫洛夫发现,想吃东西的狗会对与喂食相关的特定刺激作出反应。在一系列著名实验中,巴甫洛夫让狗一听到铃响就流口水。美国潘宁顿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临床营养与代谢助理教授约翰·阿波尔赞曾表示,对食物的渴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这种条件反射来解释:“如果你总在看电视的时候吃爆米花,那你以后看电视的时候会更想吃爆米花。”
有研究认为,食欲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遗传,因为对高热量食物的基本偏好跨越了世代、地域和文化。但是,对这些食欲的微调主要是在童年早期开始的,通常与童年早期享用的特定食物有关。
墨西哥的一项针对儿童的研究发现,当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对辛辣食物几乎没有兴趣,直到5岁左右,他们会和身边的人一样,开始喜欢吃辛辣的食物。这些偏好最终演变成对辛辣、高热量、以特定方式烹饪菜肴的终生渴望。
还有研究显示,对食物的渴望和节食之间的矛盾,也会让人变得更想吃东西。越是那些通过不吃某种食物来控制体重的女性,越容易注意到食物带来的暗示,也就越是增加了她们对这种食物的渴望。
肠道菌也能操纵人对食物的渴望
在人们的印象中,食欲是由大脑控制的。的确,有研究发现,下丘脑各神经区域通过接受、整合、发放食欲信号来调节食欲。在陈志林看来,除了下丘脑外,脑的其他区域在食欲形成中也起着主要作用,例如破坏大脑的杏仁核,动物就会丧失对食物的选择能力。
但是你可能想不到,除了大脑之外,人体肠道中数万亿的细菌也能操纵人,让人对细菌们想要的食物产生渴望。陈志林表示,在人类的食欲调节和控制中,肠道微生物在某些方面可能比大脑更重要。
当我们饮食不健康或接触其他一些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紊乱的因素时,比如使用抗生素、接触病原体、久坐不动、睡眠不充足等,肠道中的有害微生物就会大量增殖,它们所产生的一些有害物质可能通过肠—脑轴转运到大脑,从而刺激大脑对高脂、高糖等不健康饮食的渴望。相反,健康的饮食以及其他有助于肠道菌群平衡的因素,比如接触有益微生物、运动、高质量的睡眠等,可以促进肠道中友好细菌的生长繁殖,它们所产生的物质会对大脑形成一种良性刺激,让我们对健康的食物充满渴望。
本报记者 陆成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