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关注 > 华媒 > 正文

印度人能在美国当CEO,而华人多为打工仔,什么造成这种现象?

2019-08-26 10:55  北美留学生日报   - 

据联邦人口普查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截止2017年,美国华裔已超过了508万人是仅次于墨西哥的美国移民人口第二大输出国。

 

此外排在中国后面的第三大输出国,也已不是古巴,而是印度阿三哥们!美国印裔的人数已经达到412万,27年间增加了足足230万移民,而中国也只增加了240万而已。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得不说,近10年来,印裔在美国的表现极度抢眼,硅谷三巨头——苹果、谷歌和微软,印裔已经收割后两个的CEO宝座。

 

此外,摩托罗拉、诺基亚、软银、Adobe、SanDisk、百事可乐、联合利华、万事达卡、标准普尔等等这些知名行业巨擘,全部选择聘用印度人担任CEO

 

 

硅谷各公司食堂里的咖喱味一阵重过一阵,员工经常开玩笑称,已经可以根据每家食堂里的咖喱味,来判断这家公司的印度人比例了

 

在印裔高管们,图片来源于网络

 

印裔在美国的中位收入是全美平均水平的两倍,超过华裔。另一方面,这两年印度学生赴美留学人数的增长量几乎已是中国的三倍

 

中印两国留学生增长量,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赴美发展的印度人,和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赴美留学的中国留学生背景相似,在美的学业职业轨迹也很相像皆是在本国完成了大学本科教育后,来美进修,在科技公司里闯出一片天地。

 

然而印裔人取得的成就,远比华裔移民高得多。不仅在企业界开起了“总裁俱乐部”,在政界学界同样锋芒毕露。哈佛大学商学院院长尼汀·诺里亚是印裔的,芝加哥大学商学院院长苏什·库马尔也是印度人,有一种说法为阿三哥们真的要统治美国了。

 

尼汀·诺里亚,哈佛商学院第一位非美国出生的院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何人数取胜的华裔群体,拼不过后来居上的印裔?出身在那样一个国度的印度人,到底有哪些品质被一家家跨国企业看重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学生对印度群体成功的最大误解,就是认为“英语是他们的母语,他们有天然优势”。事实上,80%印度人母语还是印度语,英语只是第二语言真正把英语当成第一语言的仅仅只占2%。
 
印度英语speaker数据,来源于维基百科

 

因为有过英国殖民的历史,印度国内对英语的使用的确更为广泛,思想习性也相对西化这在无形之中帮助印度学生即便是满口不太标准的“印度式英语”,也不会拘泥于口音上的偏颇,词能达意即可相比之下,中国学生通常更纠结“字正腔圆”,在流畅度和感染力上都逊色不少。
 
 
印度人敢说会说,不只是民族文化使然。在印度的中学和大学里,学生社团极其丰富社团的负责人都是像美国总统竞选那样民主产生的想要成为领袖得先有好的口才。这也让印度学生从小锻炼了沟通协调能力,有着较强的演说本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们要是去剖析同一时期移民美国的华印裔家庭,会发现,华裔家庭的教育明显会重理轻文,印裔则更关注孩子的语言与文科的学习
 
拿竞赛成绩来说,华裔学生常年活跃在STEM领域比赛的一线,美国的数学奥赛队的主力军近几年来一直是华裔。
 
美国奥数队的稚嫩面孔,图片来源于网络

 

印裔孩子虽然也在理数化上表现不俗,但远远不及华裔优势明显,可人家却蝉联了全美国青少年英语拼字比赛连续13届的冠军
 
要知道这是一项极其考验英语功底的比赛,能从数万美国本土中小学生中脱颖而出,印裔家庭在语言教育上的成功不言而喻

 

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印度学生愿意也更容易融入美国学生的群体,去和本土学生打成一片,在职场上同样十分受用。与其他亚洲国家的移民相比,印裔会花更多时间去社交,更敢于表达自己、展现自己
 
印裔获奖者与奥巴马总统的照片
图片来源于全美国青少年英语拼字比赛官网
 
 
从学历上来看,硅谷中的华裔拥有博士学位比例很高。上一代中国留学生中,从行业内顶尖公司技术做起,冲破天花板的陆奇、李开复等人,也皆是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出身
 

 

 

绝大部分印裔同样也是从基层技术岗做起,但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数不及华裔三分之一,更多人只是止步于硕士学位,按理在技术基础上是不如华裔工程师的。
 

 

如今中印学生赴美攻读学位比例也是上述的现状
图片来自:aisatime

 

如果照国人“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理念推论,技术过硬才是晋升的先决条件虽然美国企业也有从技术人才中选拔提升的传统,但更多只适用于中低层,想要进入公司的中高级管理层,仅仅懂技术是万万不够的

 

再翻开印裔高管的简历,可以发现几乎所有人都有MBA学习的背景,皆是“技术+管理”型的复合人才。而据统计在硅谷,拥有MBA学位的印裔占28%,华裔只有7.2%。

 

中印硅谷部分高管学历分析,整理于网络

 

印度虽然经济落后,但培养管理型人才,比中国起步早了近30年以印度管理学院IIM为代表,IIM作为印度管理人才的摇篮,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和麻省理工学院sloan管理学院合作成立了IIM加尔各答分校60年代又与哈佛商学院联合创立了IIM阿默达巴德分校,IIM现今在国际上的地位,让所有中国的商学院都望尘莫及。

 

IIM,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今在印度学生眼里,不论从文从理,学MBA学管理都是默认的必修课一些印裔经理人宁愿挤在合租公寓楼中,也要花钱去上MBA课程。
 
与之相比,中国学生的专业学习上就比较片面,更崇尚“术业有专攻”,大多是等到工作遇到瓶颈才会想要去提高。
 
事实也证明,当下社会需要的是如“技术+管理”这类的复合型人才这恰恰为中国学生所忽视,我们在硅谷能看到得更多的是甘心在基层码代码的中国工程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印裔CEO兄弟文迪•邦加安杰•邦加,前者是联合利华公司前任CEO,后者是万事达卡现任CEO,曾经轰动一时。一家走出了两个500强CEO,媒体纷纷地想向他们取经。邦加兄弟的回复是,他们觉得自己成功源自于走南闯北的童年经历
 
邦加兄弟父亲是印度陆军中将,他们每隔几年就得跟着部队搬一次家“你必须适应新朋友、新地方,无论你去哪里都必须创建你的生态系统。”而这种能应对多元化环境挑战的能力,恰恰是跨国企业高管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
 
安杰•邦加,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安定富饶的中国不同,印度的生存环境极为复杂,每天都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困难和挑战,能够因地制宜、随机应变是基本的生存技能
 
在世界银行的全球商业运营难易度的国家排行榜上,印度排名第142位,和伊拉克、老挝等国在一个水平线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

 

基础设施落后、种姓制度、官僚主义横行、政治体制混乱无序,印度商业环境极其复杂。然而,这混乱的经营环境反倒成为了印度经理人的“黄埔军校”,这种氛围培养出他们极强的管理能力、沟通艺术和社交技巧,一旦进入经营运作有序的跨国公司就如鱼得水。
 
百事可乐CEO卢英德·诺伊,本来是在印度本土的一家纺织企业工作,后来揣着500美元赴美读书才留在美国工作,进入百事高层她只花了短短7年,5年后又被提名为了CEO。她说:“我没有什么神奇的配方,我只有谦虚学习的精神,适应环境的灵活性和对成功的执著追求。
 
卢英德·诺伊,图片来源于网络
 

 

印度国内的环境导致严重的人才外销,一流人才移民欧美,二流人才在本国经商,三流人才选择从政对于印裔来说,母国带不来的安全感,让他们更希望把握住来之不易的“新世界”。
 
 
印裔在海外有着严重的“抱团文化”。随着30多年前第一代硅谷印度创业家的崛起,他们意识到移民来美的难处与障碍,开始毫无保留地帮助前来追随的同国老乡
 
经过几代印度企业家的努力,硅谷早已建立起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印度圈生态,各类行业协同编制出了一张强大的人脉关系网,印度员工常常能享受很多额外“福利”。
 
硅谷办公室里的老印们,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1992年成立的硅谷印度企业家协会为例,这个协会和12个印度城市对接,专门帮助初来乍到的印度青年“寻找导师、拓展人脉、创业孵化和资金支持”,力图培养新一代硅谷的印裔创业者此般保姆式的“拔苗助长”虽也受到不少其他群体的诟病,但功效着实显著。
 
相较之下,中国人虽说也喜欢扎堆,却更多是为了逃避社交尴尬的无效“抱团”在真正的职场竞争上没有“利他共赢”的处事哲学,甚至还会内斗排挤,缺乏职场高情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格局和胸襟往往能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印裔的“抱团文化”从侧面反映了印度经理人的做事心态和管理艺术。
 
沃顿商学院曾有一项调查,多数印裔高管在陈列自身的核心责任时,会把成为员工的导师和榜样作为首要目标之一在分析自身企业的成功原因时,毫无例外地将成绩归功于企业的所有员工,不觉得是自己的功劳。

 

印裔已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印裔高管都是非常尊重员工,喜欢成就他人,为人谦卑低调萨蒂亚·纳德拉荣升微软CEO后,给全体员工的第一份邮件开头是:“这是一个让我非常谦卑的日子。”桑达尔·皮查伊在谷歌,则被描述为是一个有些自贬但备受同事敬爱的人。
 
印度人没有中国人普遍的浮躁傲慢,具有更加宏大包容的心胸,这样的人格特征无疑更适合美国企业文化,能团结凝聚起更多力量。
 
桑达尔·皮查伊,一个从睡客厅的穷小子逆袭称谷歌CEO的奇迹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谓时势造英雄
印裔无疑是时代的幸运儿
只是这幸运背后
曾有过多少怀疑和挤兑我们不得而知
韬光养晦,才能厚积薄发
聪明而低调,阿三哥们真可怕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日本一女子在墙上挖洞每天到隔壁偷东西吃,最后被发现的原因竟然是…?
下一篇:香港回归时的秘密较量:1997年7月1日,他用2秒钟力挽狂澜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