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剪工艺:厝顶的戏
本期执行:赖小玲
闽南人常说:“厝顶上有出戏。”这戏,“剧情”丰富,有奔马逐凤、锦鸡啼春、麒麟吐玉书、双鹿嬉戏、九鲤献颂、鸳鸯荷香、龙腾虎跃、双虎对视等题材。
而唱好这出“戏”,靠的是一双手、一把剪钳、一堆瓷片、一些水泥土。它,就是“堆剪”技艺。
“堆剪”是怎么做出来的?又是如何将艺术和建筑完美结合的?一起听听市级闽南传统建筑(堆剪)营造技艺传承人吕文金的讲述吧。
闽南特有传统技艺
堆剪技艺是一种发源于泉州的独具特色的古建筑手工技艺。该技艺始于唐五代,是闽南地区古建筑手工技艺的主流。其传播于闽南文化圈的泉州、厦门、漳州、台湾,以及东南亚一些地区。独具风格的堆剪工艺,将屋顶上的景致建造得栩栩如生、玲珑精美。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营造风格,比如岭南和闽南的就各有特色,广东一带的古建筑主要以灰塑为主,闽南和台湾地区主要是陶瓷的堆剪。
堆剪一般是剪粘工艺和灰塑工艺的合称。剪粘,又称为堆剪、剪黏、剪花、剪瓷雕等;灰塑,又称为灰批、堆花、泥塑等。剪粘工艺以颜色鲜艳、胎薄质脆的彩瓷器(如碗、盘、壶等)或残损价廉的瓷器为原材料,使用剪钳仔等工具将其剪、敲、磨成形状大小不一的细小瓷片,进而贴雕人物、动物、花卉和山水等。剪粘瓷片所依附的坯体与灰塑工艺在塑形之前的粗坯所使用的原料及制作方法基本相同。
堆剪的题材以吉祥如意、福禄寿喜和花鸟虫鱼、人物故事为主要内容,其工艺兼具绘画的色泽感和雕塑的立体感,并可长年经受日曝雨淋、海碱侵袭而不褪色,常装饰于祠庙、民居等建筑物的屋顶和墙面部分。
三十余年坚持在厝顶“唱戏”
吕文金家族世代生活的吕内村(原属惠安县,现属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前园社区),祖辈大都从事各种传统建筑工种,人才辈出,名声在外。
吕文金的曾祖父吕春成早年长期在马来西亚等地承接宫庙、祠堂、古大厝的灰塑、堆剪、堆花、画花等民间传统工艺的建造;祖父吕富源师从祖父,学成后长年在家乡做堆剪,他的技艺在村里数一数二;吕文金15岁即跟随祖父学艺,到过很多地方实践学习,在祖父年老时再跟从附近村庄的师傅继续学艺,学成后独当一面。
做堆剪这门工艺,大部分的工作要在房顶上完成,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酷暑。“每天要在太阳底下暴晒,很多人受不了这种考验。这也是现在年轻人不敢学习这门技艺的原因。” 吕文金表示。
“学习堆剪技艺,工具要配备齐全,手法要娴熟,当然还应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吕文金介绍说,粗坯要做得有灵性,每一个棱角都要有讲究;而“剪”的步骤则要细之又细。
在工作现场,只见吕文金拿出一个瓷碗,用锤子对准碗的外侧敲了几下。这个碗很快就成了几块碎片。吕文金拿起特制的剪钳,双手飞快地动了起来,“喀喀喀”……记者还没看清楚,碎片已经在他手里变成了花瓣的形状。“花瓣都剪好后,还要黏到事先做好的粗坯上固定,都黏完以后,再放个两天,就可以往屋顶装了。”吕文金说道。
堆剪很辛苦,但是,51岁的吕文金一直在坚持,并且不断探索创新的方法,完善这门工艺。三十多年来,吕文金专注于古建筑的堆剪、灰塑工作,长年在周边省、市、县承建祠堂古宫庙的堆剪、灰塑项目,经验丰富,技术娴熟。2006年受邀请,承作台湾五灵宫的泥塑、堆剪、堆花等工艺,精湛的工艺得到当地群众的高度评价。曾参与泉州少林寺藏经阁堆剪项目、佛山祖庙修复、荔湾区蒋光鼐故居修复、北京世博园展馆雕塑创作、洛阳古街修复等,深受各界好评。
多种形式助力技艺传承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引入,相关的保护工作陆续展开,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及其传承人也被列入保护范围,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自古以来工匠受教育程度不高,饱含实践经验的营造技艺都是由师徒口授相传,少有匠作文献流传于世,致使其传承机制非常薄弱,常常陷于“人走艺亡”的困境。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视,相关的兴建和修缮工程也日益增多,对堆剪技艺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大。但因工作强度较大、工作环境艰苦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等原因,娴熟掌握这项营造技艺的匠师数量却呈递减状态。
吕文金除了自己从事堆剪工作,还抱着技艺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信念,他深知从事这门技艺的手艺人知识薄弱,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便与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合作,向在校研究生展示、传授堆剪工艺,并热心协助华侨大学建筑历史专业完成若干堆剪研究课题。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成丽带着研究生学生马晶鑫跟着吕文金实地研究并拜师学艺,通过对闽南沿海地区堆剪匠师施工过程的现场记录,包括堆剪的构造方式、材料加工及工艺流程,分析和总结堆剪营造技艺在艺术上、美学上的设计手法,进而对闽南传统建筑堆剪营造技艺展开分析和研究并发表学术论文,推进了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为了使这门技艺能够在家族内得到认同和传承,吕氏兄弟还在业余时间为子女讲解美术基本知识和堆剪技艺等,培养其兴趣爱好。吕文金的女儿吕茜彤以及吕文波的子女吕馥君、吕俊贤,对父辈日常的工作和所体现的工匠精神耳濡目染,目前也在学习美术和堆剪相关知识,有望将这门极富特色的家族技艺传承下去。
此外,吕文金多年来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创新的方法,完善堆剪技艺。不仅对承作的部分古建筑堆剪作品进行拍照采集、编印成册,保存堆剪技艺成果,还为福建省园林古建筑特色工种技术工人(堆剪工)的培训教材和讲义的编写做现场操作演示,他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东亚文化之都、活力新区”等公益活动,向社会民众宣传讲解这门独特的技艺,扩大社会认知度。
“尽我所能保护堆剪这门技艺,唱好厝项这出‘戏’,这就是我一辈子的追求。”憨实的吕文金笑呵呵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