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营商环境再优化升级 改革措施覆盖范围扩大 惠及更多企业与百姓
277项措施助推“两区”建设提速
在“两区”建设中,北京以服务企业为中心,着力将企业诉求转化为试点政策,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重要的抓手。今年,北京营商环境改革已经更迭换代至4.0版,一揽子推出277项改革措施,在减环节、减时间、机制流程重塑等方面再下功夫,尤其是对于金融信贷流程环节的重塑优化,在全国率先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标志着北京“两区”建设又一重点任务取得突破性进展。
举措实在 为企业输送获得感
纵观本市1.0版-4.0版营商改革的各项政策,首先呈现出的最大特征便是实,各项举措具体而实在,从压减时间、减环节,到办事机制流程的重塑,再到保障企业和群众的事权,从方方面面为企业输送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如在提升纳税服务水平方面,本市采取合并申报方式,进一步减少纳税申报次数,企业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预缴)、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中一个或多个税种时,可实现“一张报表、一次申报、一次缴税、一张凭证”。
如在优化政务服务方面,北京已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除涉密等特殊情况外,全部事项实现网上可办,82%的事项已实现“全程网办”,公积金、社保等1000余项事项掌上可办。在此基础上,本市将进一步实现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比例提升到90%以上,区级政务服务事项达到80%以上。
此外,在4.0版营商改革中,对企业和群众事权的保障被重点强调,如改革措施中明确建立“自我清查机制”,逐项清理、切实消除审批执法领域不合理管理措施;大力压减证明事项,简化企业群众办事手续,除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风险较大、纠错成本较高、损害难以挽回的事项外,全部实行告知承诺制……这些举措,实际上就是为了让企业和群众的事权得到实实在在的保障。
改革升级 数字经济建设成新焦点
伴随着本市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升级,从1.0版、2.0版、3.0版营商改革到今年的4.0版,改革举措本身也在不断地优化升级,以满足北京高质量发展实际需求,构建与“两区”建设更加匹配的营商环境。今年4.0版的营商改革中,诸多措施已不仅局限于关注实体企业的发展,而是将焦点对准数字经济建设,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促进本市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全社会数字化升级。
如本市将进一步优化部分数字经济领域市场准入环境,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支持医疗机构对接互联网平台,市场主体可以同步申请设立实体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医院,实现“同审批、同发证”。
着力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成为本市营商改革举措不断优化升级后的重要内容。4.0版营商改革举措中明确,将通过打造全市统一的数字服务、数字监管和数字营商平台,统筹各类为企业群众提供服务、监管的业务系统,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为政府审批、服务、监管、执法、信用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提升政府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让企业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在数字政府的建设过程中,区块链技术被广泛运用。如不动产登记领域,北京已在全国率先建立基于区块链的不动产登记系统。截至今年1月底,采用区块链技术办理不动产登记相关业务约71万件。“下一步,还将全面推动以区块链为主的信息技术应用,在更大范围实现‘一网通办’,进一步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实惠增多 惠及更多企业与百姓
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给予市场主体更多的优惠与便利,是本市营商改革的重要主旨。纵观本市多轮营商环境改革,在继续压时间、减成本、提效率上不断发力,为的正是惠及更多的企业与百姓。
压时间,如针对市政接入全领域改革,2018年以来,本市对于符合条件的电力、燃气和供排水等领域,不断简化接入审批手续,小微工程水、气、热接入实现“2个环节、3份材料、4天接通”。4.0版则进一步扩大这一“减时间、减环节”的改革范围,将水、电、气延伸至热、通信、有线电视等市政设施接入领域,并将工程规划许可、绿化许可、占道施工许可等环节实行并联审批,各类市政接入项目平均办理时长再压减一半以上。
减成本,如在推进企业开办、变更、注销登记全流程改革方面,本市推行“免费办”,在前期为所有新设企业免费发放4枚印章基础上,2020年,取消了税控设备和首次银行开户费用,为企业节省成本约1.2亿元;在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方面,本市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在通关方面,成本也再次被“压减”。3年来,京津口岸推行“一站式阳光价格”,累计为企业节省约9.8亿元,在此基础上,4.0版改革实现口岸通关综合费用再压缩20%。
提效率,如本市通关效率,也在不断提升。今年4.0版营商改革,实现北京关区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至30小时以下和1.1小时以下,较2017年压减70%以上。另外,在促进人才流动方面,京津冀职称评审结果将互认;网上办事大厅和移动端开设“跨省通办”线上服务专区,专区首批接入学位学历公证、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查询、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电子社保卡申领等58项“跨省通办”高频事项……这些办事效率的不断提升,都将惠及更多企业与百姓。
范围扩大 营商改革条目越来越多
今年2月,《北京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实施方案》对外发布,这已是本市第四次集中出台的一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共推出277条改革新举措。无论是从措施条目来看,由1.0版的35项、2.0版156项、3.0版204项增加到4.0版的277项,还是从部门协作看,由最初1.0版涉及的28个部门,拓展到76个部门、16个区,北京营商改革力度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宽、内容更加丰富。
“1.0、2.0版改革主要围绕企业办事流程,在减环节、减时间上下功夫,提高行政审批效率;3.0版主要围绕重点领域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包括商事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司法保障等领域,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4.0版在巩固既有改革成果基础上,着力从整体营商环境的角度寻求新的提升,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围绕投资建设、外资外贸、监管执法等七大环境全面推进改革,覆盖面更广、系统性更强。”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结合本市“两区”建设,今年新推出的4.0版改革,也继续围绕投资贸易便利化下功夫,将疫情期间行之有效的改革政策予以固化,特别是对于通关时间和成本明确了具体的改革目标,使这些改革举措更具有约束力,更大力度保障政策落地见效,为外资外贸企业在京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从长远来看,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推动、久久为功;从当前来看,优化营商环境是‘两区‘建设的重要抓手,需要对标国际标准和国内外最新实践,冲刺发力,真正用改革的实际成效取信于企、取信于民。”市金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