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减贫故事)安徽“进村游”日渐红火:贫困乡村变身“网红村落”
中新社合肥9月20日电 题:安徽“进村游”日渐红火:贫困乡村变身“网红村落”
中新社记者 张俊 韩苏原
每逢节假日,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总是人气满满,依山傍水的“网红民宿”、清凉刺激的“大湾漂流”、农家风味的美食佳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近年来,随着安徽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进村游”日渐红火,越来越多的“网红村落”不仅丰富了各地的旅游资源,也提升了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时间倒退到2015年,大湾村还是金寨县最为贫困的乡村之一:濒临倒塌的土坯住房,蜿蜒泥泞的山间土路,“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是许多村民家的真实写照。
今年71岁的大湾村村民陈泽申与孙子一同生活。2015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他家的生活在短短5年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他住进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新房,新房是整齐美观的二层楼房,家中的家具、电器一应俱全。陈泽申家的土地被流转后,他进入当地茶厂工作,一个月收入就有近3000元(人民币,下同),是过去一整年的收入。
“我们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住房教育医疗都有保障。”陈泽申告诉记者,村里原来的旧房子都改造成民俗博物馆和乡间民宿,许多村民的身份都由“农民”转身成为“职业导游”和“小老板”。陈泽申平日里就带领游客上山采茶体验,为游客炒茶制茶。
据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余静介绍,大湾村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鬃岭脚下,紧邻国家5A级景区天堂寨,春有山花烂漫,夏有林海碧波,秋有松竹含香,冬有雪压青松,加上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发展旅游很有条件。村里利用这些优势,发展民宿,搞起漂流,不少村民吃上了“旅游饭”。2019年,大湾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236元,村民们都过上了小康生活。
在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施集镇井楠村,蝉鸣声声,泉水潺潺,目光所及之处是鲜花茶林,栋栋错落有致的民宿掩映其中。井楠村虽刚完成改造不久,但已凭借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景观,成了热门综艺的取景地。
今年70岁的王邦龙是井楠村的村民,刚刚分到100平方米安置房的他正在装修新房。一年多前,他家还住在砖石搭建的平房里,那时的井楠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许多村民的房屋因年久失修而处于闲置状态,唯一的收入就是种茶。
据滁州市南谯区施集镇党委书记张茂功介绍,2019年初,当地在摸清农村闲置的宅基地和住房情况后,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由市级国有旅游公司和区、镇、村共同出资5000万元,通过租赁村民闲置的宅基地和房屋,以“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为目标,对其进行改造升级,打造精品民宿,项目不仅盘活了“死资产”,而且也带动了当地5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井楠村村民谢波丽和爱人原本在上海打工,在得知家乡改造后,两人辞去了外地的工作,回到村里就业。“我们在家门口工作,老公做厨师,我做领班,我俩现在每月能有一万多元的收入,同时还能照顾到家人。”谢波丽表示,她很满意现在的生活。
记者从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截至目前,安徽有A级旅游景区605家,其中乡村旅游类景区380家,占比达63%。2019年,安徽乡村旅游4.2亿人次,占全省旅游人次的51.8%。乡村旅游已成为安徽农民创业就业的重要渠道,2015年以来累计带动40万人脱贫,333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于2019年底全部脱贫出列。
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乡村旅游总人次为30.9亿次,占国内旅游总人次一半以上,乡村旅游总收入1.81万亿元人民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