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关注 > 华媒 > 正文

云南昌宁县:华侨农场变社区 让归侨侨眷融入当地

2020-08-29 10:43  中国侨网   - 

  中国侨网保山8月28日电 题:云南昌宁县:华侨农场变社区 让归侨侨眷融入当地

  作者 韩帅南

  每逢周末,络绎不绝的游客会来到柯街镇华侨社区品尝这里的特色侨菜。而在三四十年前,该社区的前身柯街华侨农场却相对封闭,难以融入当地社会。

  柯街镇华侨社区位于云南省昌宁县,共有归侨侨眷1068户2973人,占总人口的85%。其前身柯街华侨农场,是1979年云南省为安置越南归侨而成立13个华侨农林场之一。1988年,柯街华侨农场按属地管理原则移交地方管理。2009年,柯街华侨农场划归柯街镇,成立华侨社区。在数次改革过程中,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62岁的张祥明40多年前在越南务农。“当时收入微薄,有时甚至填不饱肚子。”他回忆道。1979年,张祥明一家五口从越南迁居至中国广西,后又被安置到柯街华侨农场。尽管被分配了房屋、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但他直言“当时的心情并不愉快”,“本地的菜都放辣椒,我们那时根本吃不惯。逛街的时候,语言差距大,沟通也是个大问题。”

  当时,来到华侨农场的大部分归侨,不适应这里的气候、饮食,语言和习俗与当地人也有较大差异。

  在随后的41年时间里,张祥明见证了柯街华侨农场的改变。“2009年华侨社区成立后,我们进行了危房改造,从集体宿舍搬进独栋洋楼。”张祥明说,”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也适应了当地的饮食和风俗,张祥明的幸福感和安全感都得到提升。

  向玉龙的父母也是越南归侨,与张祥明在同一时期住进了柯街华侨农场,并在这里相识、结婚。1984年,作为新一代侨眷的向玉龙出生在华侨农场。在他的童年记忆中,自己几乎没有与农场外的孩子一起玩耍过。

  初中毕业后,对外界充满向往的向玉龙来到昆明打工。2012年,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决定回到华侨社区创业。回来后,他在邻村结识了现在的妻子。和他一样,社区里有人娶进来,也有人嫁出去。“大家在社区周边的亲戚和朋友越来越多,也不像以前那样封闭了。”向玉龙说。

  柯街镇华侨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德寿介绍,2009年后,华侨社区以“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为目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柯街镇华侨社区实现集体经济收入63.5万元(人民币,下同)。人均纯收入1.69万元,是2009年改革前的5.4倍,人均住房面积是2009年的2.8倍。

  “曾经,以白斩鸡、小卷粉为代表的侨菜,因为口味清淡并不受到本地人喜爱。”李德寿说,“但现在,很多人都爱上了侨菜,不管多远都会驱车来尝一尝。”

  就像已经被当地人接受的侨菜一样,归侨和侨文化逐渐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归侨侨眷已经融入当地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也会把侨文化传向更远方。(完)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菲律宾华侨工商联慰问当地警局 捐赠物资助抗疫
下一篇:万宁打击槟榔加工污染环境行为 最高处罚款100万元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