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8月25日电 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日本在垃圾处理和进行二次回收等课题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这已经成为大众公认的事实。许多外国游客在到访日本时,往往会一边感慨路面干净、无死角,一边为如何给垃圾分类而发愁。
随着日本政府对外国劳动力需求的进一步开放,越来越的外国人进入日本的地方城市工作和生活,如何消除在住外国人与当地居民在地域文化及生活习惯之间的矛盾,构建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社会,成为许多地方政府亟待解决的课题。而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如何处理生活垃圾的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日前,京都府龟冈市为了帮助在住的外国人加强对垃圾处理规则的了解,制作了涵盖中文、法语、葡萄牙语、印度尼西亚语、缅甸语等14种语言在内的垃圾处理说明。此外,还增加了使用简单易懂的日语重新阐释的版本。原本,该项说明仅有日语版和英语版。但是,随着目前居住在该市的外国技能实习生的逐渐增多,考虑到这些这些外国技能实习生母语不同,龟冈市的市民团体和一些企业的志愿者共同翻译和制作了新版本。
龟冈市环境清洁推进科的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存在语言障碍,即使发现了外国人在处理垃圾方面的错误行为,也无法对他们进行纠正和提醒。目前,由这类情况而引起的社区纠纷时有发生。
另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说明将公布在市政府的网站上,同时也会打印成A4大小的文件,通过雇佣外国劳动力的公司以及接收外国人的日语学校进行定向分发。此外,还将制成A3大小的说明,张贴在各个社区的垃圾处理点。
在这里,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由于日本施行地方自治制度,各地方自治体都保有相对独立的自治权,表现在垃圾分类上,则是各地都有不同的管理细则。比如,在九州的一些地方,居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时,需严格按照要求,一一对应地细分为四十几种类型,否则就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日本的一些地方管理机构对于外国人还是比较人性化的。以外国人较为集中的东京和京都为例,考虑到国与国之间不同的国情、文化和生活习惯,大部分社区都对生活在其中的外国人保持一种相对宽容的态度,将垃圾分类的种别及细则放宽。同时,即使对方没能按照当地要求处理垃圾,管理者往往也只是采取一种弹性柔软的方式进行提醒,并不会对其进行惩戒。
事物常常具有两面性。在对居住地的外国人采取弹性对策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当地居民的感受。住在邻近的外国人没有按照要求对垃圾进行分类,或者没有将垃圾丢弃到指定地点,又或者没有按时丢弃垃圾而导致公共区域散发异味等反馈,也不绝于耳。
安居才能乐业,顺利的融入当地生活,是在日华人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国之相交在于民。小小垃圾,事关外交。在尊重他人、理解文化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相应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