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EE毕业生
去年刚入职
年仅38岁跳楼轻生......
他的一跳,也揭示了在美华人码农们光鲜靓丽工作的背后
一些早已不堪的重负.....
上周四,一名Facebook脸书员工跳下了公司位于加州门洛帕克(Menlo Park)的总部大楼,当场身亡。
令人惋惜的是这名员工是来自中国的一名高材生。
事件时间:美国当地时间9月19日
事件地点:加州硅谷Facebook总部4楼,门洛帕克(MenloPark)杰斐逊大道100号街区(100 block of Jefferson Drive)
门洛帕克警察在9月19日当天上午11点30分左右接到报警电话,称一名男性从Facebook总部大楼跳了下去。
警方很快就到达了事发现场,发现这名男性已经躺倒在地,昏迷不醒,经过警方和医务人员的急救,并没有挽回他的生命,稍晚在现场被宣告死亡。
履历光鲜的高材生
上周五,9月20日当地警方将这名男性确定为是Facebook的员工,San Mateo圣马刁居民,38岁的华裔软件工程师 Chen。
当地法医和警方证实 Chen是自杀身亡。
根据社交媒体上的信息, Chen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99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硕士毕业于南加州大学USC。
在入职Facebook之前,曾在思科Cisco,Ryzlink工作过。
1年前刚入职Facebook,职位是软件工程师。
可以说无论是从毕业的院校,还是毕业后入职的公司,都是令人羡慕的选择。
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那么这样一位外人眼里足够优秀的华裔工程师,为何会选择轻生?
在新闻出来后,网上有一些声音发出,也许我们能从中猜测出一些端倪来。
Shyu是Facebook的一名前员工,现在经营YouTube频道TechLead。他从内部匿名聊天应用程序Facebook Blind中发现了这一事件,并通过这里员工的聊天中发现事情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
Shyu说,Chen曾在Facebook广告团队工作,YouTuber将其描述为“压力很大的团队a very high-stress group”,在那里的一个小技术问题可能导致数百万美元的收入损失。
据称,Chen的绩效等级开始下降,因此被列入绩效改善计划(PIP)。Shyu在视频中解释说,PIP实际上是“被解雇的途径essentially the path to you getting fired”。
本来Chen在被要求转入PIP之前找好了下家,另外一个团队。
但是被他原来的团队领导说服留了下来,并承诺给他一个好的评价,于是Chen就无奈失去了跳到其他团队的一个大好机会。
Shyu表示在Chen自杀前一个小时,被指派做一个严重网络事件(SEV)调查。Chen应该是不情愿的,他试图将调查推迟并延迟流程,但是内部脚本阻止了他这样做,没有成功。
在视频中,Shyu分享了Blind应用程序Facebook员工民意测验的屏幕截图,其中61.8%的回答是他们感到压力很大。
另外也有网上声称的知情人士表示,困扰Chen的还有一直以来的签证和身份问题。
为了身份,也是Chen多次跳槽不同公司和忍气吞声的原因。
其实外面的人一直觉得硅谷码农高大上,公司声名远扬,薪资令多少人望尘莫及,工作环境光鲜自由。
但是这背后却是很多码农们,尤其是很多为身份所困的华裔码农们不愿提及的心酸和难以开口的痛......
在美国做码农
究竟是什么样的体验?
国内“996”从几年前行业内的秘密,成了如今各行各业熟知的工作制度
朋友圈冷不丁就有和996比惨的,唯独处在硅谷的程序员们默不作声,似乎是担心公司老板对996心动,好日子就没了~
然而这样的低调依然挡不住外界对硅谷码农日常生活的向往
某论坛高票话题答案是:
高薪优厚的福利慷慨的股票
自由灵活的工作时间
超长的PTO 带薪休假
事实上硅谷工程师真的钱多活少幸福感爆棚吗?
要说资本家可不是吃素的
没有科技公司不是以利益优先
美国对于“创造价值低的员工”也丝毫不会手软
在美国的华人程序员有你羡慕的性价比极高的工作
也有你不知道的辛酸
为何同一个行业,中美差别会这么大,体验会如此不同?
美国劳动法规定:
不能加班
在美国如果有公司压榨员工,被员工告到劳工部了,下场很惨!
在美国别说周末加班了,平时加班的情况也不多见,这不仅是在互联网行业,很多传统行业也是如此。这还要归功于美国的劳动法。
美国法律将雇员按照职业类型和收入水平不同划分为可以享受加班费的“非豁免员工”和不享受加班费的“豁免员工”。
《公平劳动标准法案》规定,非豁免员工的薪水是按小时计算的,如果一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一定要给加班费,不然如果被投诉,雇主将罚巨款。
2014年,劳工部宣称,lingkedin领英公司因为大量费豁免员工的加班费没有支付,将要给加州、纽约州等分支机构359个职位及前员工支付330万美元加班工资和250万美元的赔偿。
沃尔玛因接连三次违法劳动法规定,占用员工休息时间加班,被罚款近2亿美元。
美国科技公司员工日常
如此重罚下,很多公司都不敢背负着被罚款的风险去压榨员工,至少像996这样的隐形条款是不可能有的,所以在硅谷,尤其是大厂,员工们的日常都是这样的:
一般早上10点或11点到公司,喝点咖啡开始查收、回复下邮件
中午12点看看餐厅有啥吃的
下午三点去甜品店溜溜,吃点冰淇淋喝点饮料
再工作三四小时,就到了晚上吃晚饭的时间
吃完在公司坐一下就回家了
除了工作时间外,工作地点也比较自由,尤其到了周五,很多同事都在家工作,连着周末可以在家陪家人
就算去公司,也基本没什么工作,下午还有Happy Hour喝喝酒、聊聊天。
美国大多公司都是work life balance的,让员工平衡工作和生活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企业文化。在美国,加班绝不会成为光荣的、拿来攀比的事情,加班到深夜发个朋友圈,让老板和同事看到这套并不会让人觉得你有多努力。
相反美国人非常重视个人和家庭,在入职时公司就会培训专门强调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毕竟只有处理好这些,劳逸结合,在工作中才能事半功倍。
但是,不推崇加班,上班自由,假期多,并不代表着美国的程序员就没有好好工作,在工作状态下,人人都很拼。
在工作时间,没有多少时间聊闲天、刷朋友圈,大家都在自己的岗位高负荷运作,每天要提交的任务不会拖到第二天。
即使是很多人羡慕的大公司也有潜藏的压力。
(以下案例是通过员工真实案例分享总结得来)
大型科技巨头
代表:FLAG
@格子衬衫
大厂员工的工作细分很明确,做完手头的事情就能下班了,但内部的管理制度也是严格监管着每一个人。
大公司在Code review(代码审核)这件事情完全不吝惜时间成本,超级严格。很多本来看起来很随和很nice的同事,都会瞬间变身完美主义,毫不客气的挑毛病。
而且公司内部系统会记录号每一次修改,作者和审阅者名字都清晰在案,出了啥问题都能找到负责人,根本逃不过。
扩张迅猛、势头强劲的独角兽
代表:Uber
@匿名观众
当初面试时,Uber就打着无限带薪假期(Unlimited Paid Time-Off )来吸引面试者。
但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入职后才发现,无限带薪休假只是一个噱头,即使有这样的文化,也难以真正享受。至少我在入职以来,我每年连续休假也不过两周,还有一些同事一年半个多月的年假也不一定都能休完,一方面是因为总是向老板申请休假压力很大,另一方面手上一直有工作要处理,处理不完也不好去放假。
虽然工作时间超级自由,不用打卡,随时可以work from home,但实际完全不输996,员工一直被消耗,就算在家也是随时待命。也许这就是在想陪伴公司一起IPO要付出的代价吧!
血汗工厂
代表:特斯拉、亚马逊
@Jason
两年前去tesla面试时,就感觉到特斯拉的每个员工都热情满满,那时就在想世界上最牛X的电动车有我贡献的一份力量该是多酷炫的事情!
怀揣着希望进了公司才发现原来很多员工跟老板一样是在为梦想工作,加班是家常便饭,每天忙到午餐都是把饭拿到工位上吃,薪水相比湾区其他大厂,也毫无吸引力。来了公司快一年,这个状态也没有改变过,这才发现原来特斯拉的人全凭一口仙气吊着!
活多钱少就算了,裁员是最让人害怕的!2019年1月,公司再次裁员,削减大约7%的全职员工。
虽然,我的组目前还比较安全,每天也都在努力工作,但是谁知道哪天又成了死亡之组,不幸被开掉。
@QiQi
亚马逊是另一个典型。对于我这样转专业的童鞋来说,亚麻算是不错的选择了,面试门槛没有那么高,薪资给的也不错,也是职业生涯不错的开始。不过也早有耳闻亚马逊是北美大厂中出了名的“血汗工厂”,一开始也没指望进去养老,只是真的入职后,每到oncall不论是周末、深夜、节假日都要随时待命简直太酸爽,有一阵睡觉都不踏实,会做噩梦。
除了工作强度大外,亚马逊PIP(Performance Improve Plan)制度也是让我焦虑的另外一点。
PIP说的好听是帮助评级低的员工提高绩效的计划,实际上就是警醒表现不佳的员工:如果再不达到要求就要卷铺盖走人了!
当然进入“危险名单”后,公司在几个月时间内给你“改过自新”的机会,最后根据表现来决定是否有“存活”的机会。
定期组内会有例会,员工还要给老板汇报工作,大家都需要看到你在工作中的进展,如果发现你一直在做简单的活或者停滞不前也会很尴尬。
华人码农的焦虑
当然,对于美国华人程序员来说,最大的压力很多时候不是来自工作,而是这些...
1、身份限制压力大
Facebook这样的大公司都有末位淘汰机制,比如末位5%直接被开掉,给一部分工资作为补偿。
如果在国内被裁员,一点都不担心,大不了就是重新找工作,换个城市换个公司重新开始。
但是在美国,就没这魄力,在身份没有稳定前如果丢了工作,没有下一份工作衔接,超过一定时间后,就不能合法留在美国。所以在特斯拉再累都能忍受,但是每每看到别的组被裁员,完全不能淡定,好怕下一个就是自己。为了少一些忧虑,只能更加拼命!
2、买房
似乎在湾区工作一两年后,就必须考虑买房的事儿了
尤其是中国人比较多,平时除了工作,谈论最多的就是房子房子房子
在买房这件事上说的最多的就是location、location 、location
虽说硅谷科技公司工资还不错,但选起房子来总是方恨少
顶级学区买不起,看了十几家好不容易遇上可以承担的心仪房子
稍微一犹豫一晚上,第二天起来发现已经在pending
又要开始继续在抢房子中焦虑
3、育儿
养孩子这件事情在美国其他地区可能还是“半放养”状态
但是在加州纽约这些地方绝不可能
尤其是湾区华人印度人扎堆
没准隔壁家长就是某上市公司CEO
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毫不松懈
3岁的孩子周末就要有一堆兴趣班傍身
寒暑假也不会放过,国内各种奥数课程走起
上班鸡娃两不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