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8月21日电 (樊中华)今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正式发布《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六周年评估报告》(下称《报告》)称,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六年来,充分激发了内外资市场主体活力,台资企业规模稳步壮大,外资吸引力不断增强,开创了“一带一路”合作新空间。
2015年,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以其闽台地缘背景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优势,被定位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的新高地”。
《报告》显示,六年来,福建自贸区的《总体方案》和《深化方案》试验任务完成率超过95%,累计推出实施创新举措17批480项。其中全国首创196项,复制拓展284项,对台先行先试102项。
其中,如何发展海洋经济、深化两岸合作、促进闽台经济深度融合是福建自贸试验区改革探索的重点之一。
《报告》指出,福建自贸试验区坚持对台特色,为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推动贸易便利化,在产业合作、货物通关、金融开放、人员交流往来等方面进行了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以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如在改革行业急需人才的职称评定机制上,福建自贸试验区针对行业短缺的人才和台湾人士设计专门的审核和认定机制,降低人才和人员流动的堡垒,并简化台湾人士流动程序,鼓励和方便台湾专业人士来自由贸易试验区就业、创业;在金融服务上,创新融资租赁企业对台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等;在技术流通上,对进口原产于台湾的一般成套设备及单机实施“备案管理,免于现场检验”。平潭片区则在影视、旅游、建筑、规划、教育、人力资源等50多个领域率先对台开放。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底,福建自贸试验区新增台资企业2758家,合同台资78.04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同期的36.7%、40.2%。
此外,承载着国家在福建的改革开放战略及新发展格局需要,福建自贸试验区着力发挥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作用。
《报告》显示,福建自贸试验区积极落实国家扩大投资开放政策,投资便利化程度显著提高,六年多来累计新增企业10.37万户,注册资本2.26万亿元人民币,分别是挂牌前的6.7倍、10.2倍。新增外资企业4416家,合同外资325.7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同期的34.9%、38.4%。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积,引进全省近四成新增外资,贡献了六分之一的外贸进出口额。
在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丝路海运”作为中国首个以航运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和平台,开行至今已累计开通70条“海丝”航线,覆盖近30个国家50余个港口;累计开行超过2000个航次。
《报告》认为,福建自贸试验区以产业精、理念新、机制活的特点,避免简单复刻自贸试验区的“上海经验”,而是以此为基础,结合地域特点,不断摸索改革之路。同时深挖保税区功能,创新“保税+”模式,培育大批新业态,倒逼和催生新的制度需求与政策供给突破。
《报告》显示,福建全省共有34项试点经验被国务院及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在全国复制推广,占同期全国的31%,在全国自贸试验区中走在前列。6项入选全国自贸“最佳实践案例”,数量全国最多。一些首创性的“福建经验”推动了国家根本性的制度变革,为国家改革提供了范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