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财经 > 商贸 > 正文

看清“越南投资热土”真相:人力成本优势在消退 红利还能维持三五年

2022-07-08 10:54  每日经济新闻   - 

解封后的胡志明市街头,熙熙攘攘。阿涛开着银色的丰田车走在马路中间。

一辆辆小型踏板摩托车,如飞鱼般穿梭而过。大多数时候,只能看到把骑者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头盔和围巾。

阿涛早已习惯这种“一锅粥”式的交通状况,慢悠悠地继续开车。

阿涛是“被迫”来到越南的。

过去10年,运动鞋等低端制造业开始转移到东南亚,越南是第一站。

很多上游企业跟随巨头迁徙,阿涛选择了越南最大的城市胡志明市,投资一个运动鞋加工厂。

阿涛很想回国。因为疫情,他已经三年多没有回家,他想回去看看父母。另外,疫情下,越南的经商生活并不轻松。

但他也想留在这里,就像现在很多人讨论越南发展一样,他不想错过越南经济腾飞的机会,想多赚点钱。

国内很多人也对隔壁邻国的变化跃跃欲试,希望能在这里做点事情。但中国人现在去越南投资是一门好生意吗?

我们对话了许多在越南生活的商人,也拜访了研究越南经济的学者,他们没办法给出明确的答案。

但事情也在起变化,据悉,三星电子已将位于越南的部分海外智能手机生产线,转移到位于韩国庆尚北道龟尾市的龟尾工厂。[1]

人力成本优势在消退 红利还能维持三五年

在没有疫情以前,阿涛经常觉得自己没有出国。

胡志明市的街景与国内的一些南方小城镇很相似,除了一些遗留下来的法式建筑,很多地方都有中国本世纪初的影子,特别是新建的工业园区里,很多招牌都有中文。

胡志明市最大的工厂——越南宝元鞋厂(Pouyuen Vietnam),每天工人排队下班的场景,都与当年的东莞裕元鞋厂如出一辙。

但一回到摩托横行的马路上,阿涛马上就意识到自己正在越南。从浩浩荡荡的摩托车大军就能看出,摩托车对这个1200多万人口的城市举足轻重。马达的巨大轰鸣经常让人眩晕,机动车道上什么都有。

因为依附于运动鞋巨头,阿涛觉得在越南赚钱不难。在充沛而廉价的年轻劳动力吸引下,过去十年里,劳动密集型产业接连迁徙到越南。

根据越南统计总局2021年5月披露的数据,在越南9000多万的人口中,15岁以上劳动年龄人口为5100万人。公开数据还显示,2017年时,越南15至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约6500万人,占68%。[2 ]

7259966149211742208.jpeg

图片来源:越通社

而且这些劳动力的平均工资,不到中国的二分之一。较早到越南做贸易生意的中国人道哥,在微信中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国内一位工人每月的薪资在4000元至6000元间,而在越南,只需要2000-3000元人民币。阿涛在短视频上互动时也透露,工人每月工资在1800-2200元人民币左右。

全球鞋业巨头宝成集团吃到了越南的第一波人口红利。宝成旗下的裕元工业在越南制鞋厂区共有6处,宝元厂是越南厂区最大的制鞋厂,人数近6万。[3]

凭借人口红利、对外开放的税收政策,越南快速成为许多制造业巨头的新制造中心。转移企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中国台企为主的消费电子组装厂、纺织业,以及中国大陆的苹果供应链。

中国大陆企业中,先行一步、投资最密集的是苹果供应链。2013年开始,歌尔声学、立讯精密、蓝思科技、德赛电池等厂商先后在越南建厂。[4]

但越南劳动力廉价的优势正在逐年消退。今年6月12日,越南总理范明政宣布,从7月1日起提高全国最低工资,新的最低工资标准较现行的基础上涨6%。企业需要对这些政策变化有所了解。

商务部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微信中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中国本身是制造业大国而不是制造业强国,从中国转移出去的产业可能是更低端,或者高端产业的低端环节。从中国转移出去、去越南投资的绝大多数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而越南的人口红利可能还会持续几年,但已经发出预警。

一方面,越南的劳动力成本快速水涨船高。越南全国工资委员会成员黎廷广表示,从2016年至2020年,最低工资每年平均上浮7.4%。根据最新工资标准,越南按照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将全国最低工资按地区从高到低划分为四类,其中首都河内和最大城市胡志明市属于一类地区,最低月工资从442万越南盾(约合1326元人民币)上调至468万越南盾(约合1404元人民币),涨幅为5.9%。[5]

李进(化名)是常年研究越南经济文化发展的学者,他在采访中明确表示,近年来很多外资涌入越南后,工人工资已经提高了很多。对于公司劳工工资比较敏感的领域,就不要再去越南投资了。有投资意向的企业,一定要熟悉当地政策环境,特别是还以为越南人工成本便宜的企业要修正认知。

另一方面,相比于中国14亿的庞大人口基数,越南只有1亿人的体量,适龄人口数量将迎来拐点。

2019年,天风证券轻工业团队到越南实地考察后撰写的报告就提到,因为人口基数低,近年来工资涨幅快、招工难加剧,越南的劳动红利期远不如中国当年。[6]

据越南当地媒体报道,2021年10月解封后,一些工厂已经出现招工难的现象,宝成集团也遇到了难题。

但人口红利也不会马上消失。白明指出,越南的人口红利会比中国消失得快一些,但目前越南的人均GDP还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还有较大差距追赶,这个红利至少还能维持三五年。

 


供应链不完善是短板 重新建厂未必占优势

搭上中国的顺风车,越南已经成了外资投资的乐土。据越南统计总局6月29日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3711.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6.4%。[7]

据越南计划与投资部外国投资局公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20日,对越南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超过140.3亿美元,相当于去年同期的91.1%。外国投资者对越南21个国民经济行业中的18个行业进行投资。加工制造业继续领跑,占对越投资总额的近63%,其次是房地产经营行业,占投资总额的22.5%。[8]

在越南生活超过20年、现任中国一家国有企业越南分公司负责人的张领(化名),觉得这个场景似曾相识。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越南也曾享受过一段外资涌入带来的短暂繁华,张领想到这点心有余悸。在他看来,10多年过去,越南的经济结构和当年相比,并无变化,一旦经济增长停滞,外资必然是最早撤离的一批。

但所有在越南砸下重金的巨头都清楚,越南承担的还是产业链末端的“组装活”,进口零部件再组装运出,中间环节的附加值非常少,有人比喻当下的越南像20多年前的东莞。

“就是‘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的简称),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很多沿海地区的生产线也是这样。”白明说,越南目前的经济形态,与历史上的三次电子信息产业相似,无论是从美国本土到日本,从美日到四小龙,最后再到中国大陆,产业转移不只看劳动力成本这一价值洼地,还要考虑天时地利,比如要看转移方愿不愿意去,也与当时的全球整体布局和战略有关。为什么选越南而不去缅甸、老挝、柬埔寨那些比越南工资成本更低的国家?因为还还要考虑国家大小、产业基础和影响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越南的工业区基本都集中在制鞋、制衣和电子这样的轻工业领域,本国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链还未培育起来,大部分外资工厂里可能除了劳动力是越南人,原材料、流水线都需要从中国等国进口。

根据越南配套产业协会(VASI)的统计,到2021年,越南只有300多家纯越南配套产业企业,为跨国公司的越南工厂提供零部件。目前,越南国内电子行业近90%的元器件需要进口。

因此,很多外资企业都将投资重点放在更靠近中国的越南北部,这样可以利用中国发达的路网优势提高零部件、原材料的送达效率。

据远川研究院报道,鸿海当年在越南考察,正是考虑到和中国供应链的距离,才放弃当时台商云集的越南南部,而将工厂放在北部。从深圳龙华到北宁,总路程不过13小时,从南宁出发还能缩短一半。[4]

正因为这样,中国长期是越南最大的进口国。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越南货物贸易顺差约7.1亿美元,其中对中国贸易逆差350亿美元,同比增长21.7%。[9]

李进对记者表示,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越南作为低端制造业的关键一环,是全球分工所致。供应链问题一直存在,但在疫情中凸显。

“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这么完善的供应链。”白明也提到,在中国的珠三角、长三角,可能打个电话就可以从旁边的店采购到,但在越南不现实。而越南要在短期内去凑齐完善的供应链也不可能,但这个问题,在东盟一体化的区域合作之间,可以加快解决。

既然越南制造业上下游如此短缺,本就有供应链优势的中国企业,是否可以考虑到越南投资?

李进态度很果断:不。

“今年5月,越南总理范明政访问美国期间,与苹果公司CEO库克会晤,就当面要求把更多越南公司纳入苹果供应链。这是一个信号,越南政府肯定会扶持本土的企业加入到果链。”李进说,有些中国公司没有随巨头去越南,就是因为中国本身有超大规模的市场,能够把产品做到成本很低、效率很高。如果去越南重新建个厂,成本上未必占优势。如果没有巨头的订单,去海外投资更要慎重。

至少在医疗器械领域,真正去东南亚国家投资的并不多。

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强调,迈瑞医疗在全球只有深圳光明一个工厂,在它辐射的100公里内,能找到90%以上的零部件,但这样完善的医疗器械供应链,也只有深圳可以做到。

稳健医疗董事长李建全此前也谈到,15年前就有同行把工厂搬到柬埔寨、越南去,后来因为供应链建立不起来,生产资料供应跟不上,又没办法做了。

李进不赞成用“薄弱”来形容越南的供应链,在电子产业等领域,越南的供应链配套已经非常成熟了。但在其他方面,越南不是不想建立完善的供应链,而是需要时间。

在白明看来,供应链的形成不会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越南可以先从下游的组装入手,再慢慢发展到上游扩充供应链。像1984年中国生产彩色电视机一样,国家批了112条生产线,但有些显像管需要靠进口;后来,显像管可以自产了,又需要相应的零部件,这都有个过程。

又比如,中国很多服装在孟加拉国生产,以前孟加拉国需要到中国进口布料,很多纺织厂、印染厂去了,经过一代代发展,就可以慢慢完善。但在时间上,短的需要七八年,长的可能二三十年。

中国人去越南有优势 营商环境需要多了解

2022年一季度,越南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均超过深圳[10],很多中国人表示惊讶。也有人看到越南与中国在国情上的相似点,想要去越南看看投资机会,四川小伙韩笙就是其中一个。

韩笙正式到越南做生意前,对这个国家的认知主要来自几部电影,觉得那里很落后,房子都是茅草屋。

2019年,他只身来到越南河内。初到越南的新奇,刷新了这位90后的认知。

当时觉得好玩,他便在短视频平台发了一些越南的日常生活场景。没想到,国内粉丝看到后很有兴趣。现在,韩笙已经是活跃在抖音上的“越南通”,粉丝数超过40万。

当时,国内网红MCN和直播带货已经如火如荼,虽然越南的Youtube、Facebook、Instagram上也有不少越南网红,但还是靠广告赚钱。韩笙萌生了创业的念头,把直播带货的模式带到越南。

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暴发,韩笙回国后没再返回越南,而是在国内很多城市找合作品牌。他预感越南的直播带货会迎来爆发,到时他搭建一个越南最大的供应链平台,为主播提供充足的货源,这正是目前越南直播平台的稀缺资源。

李进说,就像韩笙一样,中国人在越南做生意,比当地人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和企业都有优势。越南大约比中国的经济发展慢20年。20多年来,恰好是中国企业发展最迅速、经济数据腾飞的时间,中国人有了这段经历,能够清晰判断越南接下来的经济趋势,在知识储备上更胜一筹。同时,两国的体制和文化确实比较近,中国人去了越南后,很多事情比较容易理解,也容易上手。

“是不是投资的乐土,只有来了,真正投钱了才知道,不能只看漂亮的数据就想投钱。”李进说,正是由于中国人和越南人过于相似,人们往往更容易忽视两国人不同的地方,而这种差异性又可能把中国人弄得很狼狈。另外,和中国的思维方式不同,越南人受到法国文化的影响,生活方式、节奏比中国要慢很多。

8808981963708170240.jpeg

越南大教堂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979313

韩笙也遇到过一个有趣的事情:一家山西陈醋的供应商想找他在tiktok上带货。他说虽然越南人爱吃酸,但是吃柠檬,根本就不吃醋,所以这生意压根就做不了。

李进觉得,很多中国人对越南的认知与当地情况有偏差。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越南的营商环境并不算好。

越南与中国渊源深厚。一边,享受着对中国的依赖;另一边,民间对中国也会有嫉妒心理。

另外,越南政府官员中有一些贪腐行为,整个社会的诚信系统、法治系统也与中国存在很大差距。

近年来,官方也有意识地减少中国对越南的文化影响。张领也能感受到,越南人对中国品牌不信任,他们更亲近美国、日韩文化。李进举了一个例子,中国很受欢迎的电动车环保、便宜,但在越南却卖不起来,当地人更喜欢一辆近3000美元的日本原产HONDA,这几乎相当于一名工人大半年的收入。

营商环境、政治风险也是赴境外投资需要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李建全担心哪一天就会有不知道的政治风险,还是觉得在中国踏踏实实干企业更好,人工成本贵也没关系,可以考虑自动化车间。只要企业在科技上舍得投入和创新,就不会没有竞争力。

现在是投资的好机会吗?

今年2月,TikTok小店在越南开放,韩笙再次回到越南,准备大展拳脚。

疫情下,越南的线上消费迎来爆发式增长。据越通社报道,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影响使越南人在购物和支付时的消费习惯发生了一些变化。据此,消费者现在更喜欢使用电子钱包和银行卡,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使用现金。据越南国家银行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四个月,非现金支付交易的数量增长了69.7%,金额增长了27.5%,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交易也分别增长了48.3%和32.7% 。[11]

张领觉得这个方向不错,中国人勤奋且能吃苦,在一些门槛不高、不需要太大研发投入的行业,很快就能建立优势,特别是小商品经济,排前几位的都是中国人。对于那些只看到劳动力成本而去盲目建厂的企业,就不建议投资了。

 


在白明看来,虽然越南有很多华人,但大部分人是跟随产业迁移过去的,中国台湾企业、美国企业,把中国大陆有经验的员工派过去做干部。这部分人做几年后,对环境熟悉、摸清门道并实现原始积累以后,就自己出来办个工厂。但如果是没有去过越南、不熟悉越南的企业,现在去越南投资需要谨慎。

他谈到,对于企业来说,有实力的可以利用越南与西方国家贸易协定带来的免税政策、越南的人口成本优势做战略布局,但需要把核心环节攥在自己手里,不要失控。

“有些中国企业太过于机械地把经验和模式复制到越南、生搬硬套,这种路子行不通。”李进认为,越南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借鉴和学习,现在越南经济已经处于起飞或者将要起飞的阶段,但对中国企业来说,能够抓住多大的机会还是个大大的问号。不是说起飞了就适合中国企业投资,也不是说所有领域都适合中国企业。

他也提到,很难用几句话概括哪些生意就一定适合投资。有一点可以明确,就是对于劳工工资比较敏感的领域,已经失去投资价值。越南政府很了解经济发展的趋势,这几年已经主动过滤很多低附加值、对环境有影响的产业,他们更愿意选像半导体、芯片、航空发动机等高尖端领域的产业落地。但很遗憾,目前这一领域大部分的中国企业,还不具备去海外投资的能力。

对于很多年轻人想切入的互联网经济,越南与中国还是有差异的。

李进说,过去几年,中国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越南政府不会轻易把这块大蛋糕交给外资企业。他认为,中国企业想在越南纯粹做电商平台的机会很难,跨境电商是个不错的方向,特别是之前在外贸上有积累的企业优势更明显。

关于中国企业出海的风险提示很多,李进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不要盲目跟风,如果企业和个人之前都对越南市场没有足够了解,最好不要碰。就像两国的消费差异,保险柜在中国卖得不好,但越南几乎每家每户有一个,他们习惯在家里放点金子,所以要买保险柜。

 


白明觉得,去国内的中西部地区投资是个不错的方向。

他指出,我国中西部地区一方面打造营商环境,另一方面要把固有的优势放大。比如西部的西安、重庆、成都的电子工业,中部安徽的太阳能产业、湖南的工程机械、武汉的冶金钢铁等,还要结合国内的统一大市场建设,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到位置。

目前,我国东部地区要往更高水平迈进,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要“腾笼换鸟”,向中部西部转移,这更让人期待。

还有一些人觉得投资越南股市不错。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越南新开户数突破47万户,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但这不一定是个正确的选择。

据《越南新闻》7月4日报道,2022年上半年,越南股市基准指数和流动性大幅跳水,VN指数跌幅超过20%,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之一。[12]

报道称,上半年以来,特别是4月至今,由于抄底需求不够强劲,越南股市大幅下跌,跌破1200点关口,VN指数暴跌20%,HNX指数同比下跌41.4%。股市市值暴跌超过1220万亿越南盾(约合533亿美元),其中仅胡志明证券交易所市值损失就高达1080万亿越南盾。报道称,超过一半的市值蒸发来自VN30股票,特别是大型银行、房地产和制造业企业。

李进则认为,不是自己熟悉的领域建议不要碰。

4301464273356604416.jpeg

记者手记 | 想在越南赚钱 不能生搬硬套在中国的经验

近20年来,部分中低端产业向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转移,越南是最大的受益国,阿涛是成千上万在越南“淘金”的华人中的一个缩影。

随着越南经济数据在疫情下“出圈”,很多中国人开始思索,此时去越南能不能做点什么。在很多中国人的认知里,当下的越南社会就像是改革开放初期、经济腾飞前夜的中国,有的人、有的企业想借着过往的经验打“时间差”,把中国走过的成功路子复制到越南。

但是,仅凭“经验主义”去异国投资很难行得通。越南人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与中国人有很多相似性,但也因后期的殖民经历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使得越南人在生活态度、消费观念上与中国人有差异。

因此,当我们考虑去越南投资,切记不要把中国模式生搬硬套,还要因地制宜,在没有对越南足够了解前,更不宜盲目跟进,否则容易吃哑巴亏或踩坑。

参考资料 References

[1]三星确认不会将所有生产线转回韩国。中国商务部驻胡志明市总领事馆经济商务处

[2] 图表新闻:2021年第一季度910万名越南劳工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越通社

[3] 越南疫情严峻,鞋类代工大厂宝成国际:不能放纵病毒在员工生活区共存。界面新闻

[4] 下一个深圳,越南到底行不行?新财富杂志远川研究所//新浪财经

[5] 7月1日起全国涨薪!越南的人工还便宜吗?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浙江省委员会

[6] 越南深思考:实业稳健,楼市喧嚣。天风证券

[7] 越媒:2022年上半年越南贸易顺差达7.1亿美元。越南中国商会

[8]2022年上半年越南吸引外资超过140亿美元。越通社

[9] 2022年上半年越南贸易顺差达7.1亿美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官网/越通社

[10] 如何看待越南出口超深圳?东南亚繁荣与中国优势互补。澎湃新闻

[11] 2022年越南电子商务的增速可创历史新高。越通社

[12] 2022年上半年越南成为全球表现最差股市之一。中国商务部驻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国际油价跌入技术性熊市
下一篇:何时到头?欧洲天然气价格七连涨 能源担忧挥之不去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