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日本制造业在全球的地位如日中天,一度揽下了全球将近90%的数码相机制造,还有超过60%的半导体材料。2016年,日本创下人均7994美元(折合约51650元人民币)的制造业增加值,排名世界第一,当年制造业影响力位居全球第二位。
然而,到了最近几年,日本制造业似乎中了“泰极生否”的魔咒,不仅难以维持往日的辉煌,该国的知名制造业巨头还频频因质量问题曝出丑闻。
据日经中文网报道,当地时间7月2日,日本百年制造巨头——三菱电机召开发布会,承认该集团已经连续35年在设备检查方面“搞小动作”,对列车车厢空调产品有组织地进行一系列设备违规检查,存在数据篡改、隐瞒等行为。
报道指出,被发现的问题产品为日本西南部长崎县一家工厂所造,这家工厂同样还负责数据检验的工作。然而,更让人吃惊的是,似乎从1985年左右,这家工厂就在数据方面作假,根本没有按照用户需求生产商品。
据悉,在日本市场,三菱电机是列车空调产品的第一大生产商,不仅是普通的列车“标配”,就连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新干线列车也选择其作为配套供应商。截至目前,日本新干线、东武铁路等累计引进了约9800台三菱电机空调设备,其中大概有50%为违规产品。此外,这家企业每年还有大批的列车空调出口至海外。
而事实上,三菱电机在海外的形象已经一落千丈。就在今年5月,由于电器设备不符合海外部分国家的安全标准,三菱电机的出口遭到冲击。据悉,当时三菱电机被曝出,有215万件电器设备零部件无法通过相关的安全认证,但是还是将产品交给了海外客户。而日本企业产品质量不过关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德国有关部门的注意。
据了解,德国质检部门此前还对三菱汽车的质量检测业务环节表示质疑,认为这家日企从2012年就开始对自家产品的尾气排放“宽容处理”,随后德国对其开出了2500万欧元(折合约1.9亿元人民币)的罚单。
除了频繁在海外受到质疑,日本媒体更是对自家制造业“不争气”的行为感到无奈。据报道,日本媒体为该国制造业“走下坡路”总结出了三大原因。
一是对自身质量体系过于自信——只注重制造,轻视产品的检查流程;其二是企业内部的监管与生产“脱节”,例如知名汽车品牌日产就被传出字1979年就启用无资质人员进行质检,但是总部却对此不知情;最后是日本工厂的设备陈旧,生产设备多年没有更新升级,此前SUBARU(斯巴鲁)也出现了产品质量问题,随后发现是设备年久失修导致。(文 |廖力思 题 |曾艺 图 |卢文祥 审 |曾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