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财经 > 企业 > 正文

大变天!疫情大暴发下的印度手机市场:“躺赚”不再,大厂抱团小厂撤离

2021-05-14 13:24  21世纪经济报道   - 

导读:从长线来说,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度市场依然十分具备竞争力。

自2016年开始,李立就常年驻扎印度,但如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他已经有超过一年时间没待在当地。不过他却感觉,从心理上距离自己的在印员工更近了。

印度员工中有一些已经确诊患有新冠肺炎,但李立在今年初曾运输一些呼吸机和治疗药物给员工,加上因年轻恢复较快且体感已经影响不大,这些员工开始着急找他提返岗,并且不再如此前一般怠工。当然,他当下并没有同意。

李立原本是一名主营电子产品的渠道商,只是自去年开始,他便应势调整策略,陆续推出了不少主营日常消费品及配送的平台。就在这周,他又发布了一系列新平台计划,并且大幅调整产品结构。

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原本电子产品在公司销售的占比是100%,但今年他计划对电子产品以清库存为主要策略,占比预估只在20%,剩余全部为生活日常用品的销售。“手机销售的体量其实没有急剧下滑,只是我们自己做了这些销售调整。”李立补充道。

即便大盘尚没有大幅下滑,但多家第三方机构统计显示,2020年印度这个全球第二大智能机市场首次出现全年出货量下滑表现。多名机构人士向记者表示,预估今年第二季度,印度市场出货仍将有下滑态势。

回顾来看,实际上2020年对于手机产业链来说并没有那么难,出货量下滑的核心主要在于缺货而非消费力变化,一些产业链人士向记者确认,去年实际上在印度属于“躺赚”。但今年的不确定性之下,一些中小产业链厂商已经决定离开这个市场,当然,大厂依然在积极推动业务部署。

只是这一年之间,从一窝蜂积极规划建厂到部分撤离,印度智能机市场彻底变了模样。

疫情蔓延进入产业链

图 / 图虫

李立很庆幸,早在今年3月底前后他已经从国内把在印度员工治疗所需的呼吸机运输过去,否则如今就运过不去了。

“我现在每天都在跟被感染的年轻员工保持沟通,我发现情况比去年严重很多。去年是即便感染了可能也没什么反应,但今年基本都有反应了。”李立告诉记者,不过可能是因为年龄不大,他的印度员工在度过了最难受、肺部呼吸困难的阶段后,加上用上了公司运送过去的呼吸机和治疗药物,身体感受就好了不少。

不论如何,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正在印度快速蔓延,当然也包括驻扎在当地的众多手机产业链工厂,这或多或少会对工厂的正常运转带来影响。

受关注度最高的当属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的动态。近日有消息称,鸿海在印度一家专为苹果代工的工厂中,有十名中国工程师确诊被感染新冠肺炎。随后鸿海科技集团发表声明确认了有中国籍员工确诊一事,公司称,已安排治疗并完成环境消毒,该厂区目前仍维持营运状态。

此后还有关于鸿海工厂更多感染患者数量的消息,并称将影响到iPhone 12在当地的产量,鸿海对此未再有更多回应。

此前,还有代工厂纬创在印度工厂有感染病例,有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员工回国后被查出被感染等消息。目前印度多城都多番宣布,继续采取封城举措。

病例蔓延对手机产业链带来的影响是多元的:生产层面,若没有在工厂内大规模暴发,则只是短暂影响到几天的生产进度;供应链层面,由于海关政策等举措,实际上目前印度手机产业链持续处在部分元器件短缺的条件下;物流层面,城市或邦之间的封锁势必将影响到消费时间和运输能力。更重要的可能还在于宏观经济波动对印度人民消费能力的影响。

Counterpoint高级分析师Prachir Singh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随着新冠肺炎病例的增加,我们看到4月份印度智能机的需求和出货量都在下降。我们判断,2021年第二季度的总出货量可能会(与我们之前的估计相比)下降25%以上。”

不过他也指出,去年的表现显示出,印度智能机市场十分具有弹性,因此预估在后续的节庆期间,印度市场有望得到复苏。“总体而言,我们相信市场出货量将达到1.68-1.73亿部。”

Canalys分析师Sanyam Chaurasia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现在起至一个月后,地方当局可以允许商店每天营业3-4个小时,即使是非必需品和在线送货也可以在较好预防的情况下正常运营。在这种情况下,智能手机的销售仍然可能发生,消费者基于在线教育等考虑,仍然可以进行购买。”

他续称,由于马哈拉施特拉邦和德里是印度最大的市场,基于目前封锁等举措带来的干扰,预估会对整体市场有约15%-20%的影响。

Sanyam向记者分析,由于供应短缺、卢比贬值、远程需求带动,终端的涨价已经开始。“小米是印度市场上利润率最低的智能手机厂商,它已经将Redmi Note 10基础的4+64 GB机型售价从11,999卢比提高到12,499卢比。这是小米在200美元以下价位的销量推动力之一。”

他进而指出,手机芯片的短缺并没有汽车电子严重,但电源管理芯片和显示驱动芯片无疑依然紧缺,这将影响到整体的终端生产进度。

“不过今年和去年的情况大不相同。在去年,印度采取了2个月完全封锁,其中经济活动和生产生活基本停滞,但今年并没有采取这么彻底的举措。因此我们认为,今年第二季度不会比去年同期(下滑)表现那么陡峭。”Sanyam认为,假若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机出货量原本在3500-4000万部,那么目前预估可能会减少到3000万部。

另据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在近日的研报中指出,其最新调查显示,印度的新冠疫情暴发对短期内安卓手机需求有负面影响。目前,三星、OPPO、vivo、小米均已下调2021年第二季度的印度市场订单约10%-20%。

大厂抱团小厂退出

“不确定性”成为了谈及印度市场,产业链人士共同的认知。

作为渠道商,李立可以采取相对灵活的应对方式,短期内彻底切换了销售品类。在本周发布的平台中,他都主推的是销售洗护用品等日常必需生活用品。

“因为原有的手机渠道都集中在线下店,但是线下店需要的人太多,接触性太强,我就降低了相关投入。”他告诉记者,在去年3月,他就已经把线下渠道大幅度裁员,只留下了如今的线上渠道团队,目前并没有进行进一步人员变动。

“从客单价来说,因为去年我有意调整了对电子产品的销售,所以单价在下滑,不过我开始侧重在生活必需品销售,因此这部分客单价反而是上升了,因为这是短缺用品,没必要拉低价格。”李立如是解释道。

这背后还有政策因素影响。有消息称,印度暂停批准从中国进口WiFi模组已有数月之久,这导致美国电脑制造商戴尔和惠普以及中国公司小米、OPPO、vivo、联想等公司推迟了在印度市场的产品发布。

李立向记者确认了这一点。“我们得到印度方面的消息是,对电子产品的物流清关会有影响,且如果疫情扩散,有可能跟去年一样禁止运输电子产品,只允许对生活必需品开放运输,所以我选择暂时切换品类。”

Canalys分析师Sanyam也向记者指出,与去年不同的是,向印度进口任何商品都将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认证审批程序需要大约3个月的时间,并且将收取22%的关税。

作为手机产业链厂商来说,可能需要更加“杀伐果断”一些。张新就是选择暂时退出印度市场的一员。

“去年因为一直缺货,很多厂商都追着我要设备,我原本预估这样高涨的需求,我的业务可能会有翻番的增长,但最后去年大约销售是提升了40%,远不及预期。”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因此在如今巨大的不确定性之下,张新决定暂时停止一切投入,原计划在今年4月会给设备厂新投入的1000万元也被他强行中止。

好在,当地民族情绪带来的影响已经在逐渐消弭。从长线来说,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度市场依然十分具备竞争力。

Prachir告诉记者,据Counterpoint最新预计,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品牌占印度整体市场出货量的75%以上,相信这一趋势将继续下去。“物有所值的产品、有竞争力的定价和激进的渠道战略一直是中国品牌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

“去年因为一直缺货引发涨价,我们基本可以说是‘躺赚’。”一名负责印度业务的手机厂商内部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但今年会十分担心疫情持续下去,对当地人消费能力的影响。

据记者了解,一些手机厂商考虑到芯片缺货带来的影响,原本就没有对印度市场今年的成长性报以过高的期望,反倒是希望借助此前的品牌积累,主推包括智能耳机、手表等IoT品类。

“据我了解,目前撤离印度的量挺大的。”李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不过这可能也跟公司体量有关,因为在印度部署的中小公司数量繁多,因此他们的撤离显得“撤退”量较大,但是如OPPO、小米、富士康等大厂肯定会继续“扛”下去。

“因为民营的中小产业链厂商在这段时间如果生扛着,会比较痛苦,亏损很大。其实也不只是疫情的因素,还包括政策、关税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他认为,即便中小厂商离开了,但是在印度的大厂们应该可以接棒这些生意继续维持下去。

随着近些年来主流手机大厂在全球范围内“补缺”式部署,张新如今的目光早已转向其他海外市场,比如越南、日本和欧洲诸国。

“我原计划今年5月份去越南新建设备厂,不过因为手头的其他扩张事情被推迟了,目前还没有部署,但已经在计划之内。”张新向记者指出,今年3月,他的团队已经在日本开拓了新的市场动作。

(文中李立、张新为化名)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沙特中企外籍员工:公司就是我的“娘家”
下一篇:中国民营航天企业首次国际发射拟于2022年实施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