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议会日前审议通过一项新的对外援助法案,重新关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8个国家和海地,援助方式将之前以“贷款”为主改为以“直接援助”为主。法国外交部长勒德里昂也表态称,法国已经“重回赛场”,并宣称“我们已经进入与中国发展模式和影响力的竞争”。在笔者看来,法国外长上述言论有些夸大其词,但在非洲金融和货币领域,法国仍具有相当影响力,对中国在非洲经营也有很多可借鉴之处。如果说中国在非洲的项目多数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么法国在非洲的项目多数恰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法国在非洲地区金融货币上的投入,如今仍以法非双方货币合作形式存续的“非洲法郎区”即是一例。非洲法郎区包括西非法郎区和中非法郎区,覆盖了非洲西部和中部共15个国家,包括西非的贝宁、中非的喀麦隆等国。尤其是西非法郎,早已成为非洲诸多国家民众信赖的、币值较比稳定的为数不多的非洲货币。
法郎在非洲是怎么运转的?在法国巴黎一家银行担任建模师的王昭瑾告诉笔者,根据《法兰西共和国西非货币联盟成员国合作协议》,西非七国决定结成西非货币联盟,区域内货币发行权仍属于1959年成立的西非国家中央银行。尽管在央行董事会中,法国代表与其他成员国代表的比例由1959年的1比1改为1比2,但法国在特定议题上仍具有一票否决权。此外,前法郎区的四大基本原则——法国法郎与区域货币的无限自由兑换、固定汇率、统一的外汇储备管理和交易账户制度在协议中得以重申。
西非法郎的成功,最为根本的还在于作为法国央行的法兰西银行对西非法郎提供的国家担保。除了“货币区”或“货币联盟”之外,法国与非洲原法属殖民地的金融领域合作项目颇多,几乎涵盖金融的全产业链:既有法国直接投资,也有法国直接参股;既有法国提供金融银行咨询,也有法国为非洲金融决策和从业人员提供定制培训。
由于进入非洲开发时间相对法国较短,中国目前投资多集中于大型基础设施,在金融领域的投入才刚刚开始。笔者的学生、现在几内亚一家大企业任经济学家的玛玛笃告诉笔者:“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一些超大规模的基础设施上。中国在我国的私人投资领域占比较低,形式也比较单一”。在金融货币合作领域,笔者认为中国完全可以多借鉴法国在非洲的成功经验。尤其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资本来到非洲,仅倚赖美元和当地币作为主要货币,无疑给中资企业业务增加不小的兑换风险。
由于“法式金融”给非洲国家打下深深烙印,多数非洲经济体至今依赖的还是银行贷款。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私有银行,在放贷时都有一个基本的抵押或质押的要求。但对于大多数的非洲创业者,尤其是从欧洲例如法国留学归国的人才,他们其实拿不出像样的可以抵押或质押的财产。很多从法国归国的非洲人才,急需便捷的融资渠道。例如私募和风投等能够为初始创业者提供便捷资金的融资渠道,在非洲绝大多数国家少之又少。
此外,英国“脱欧”后,巴黎正在争取取代英国的金融中心地位,这给法国留出了中法金融合作机遇。法国政府对非洲雄心很大,但法国毕竟是一个中型经济体,法国新的对外援助法案确定法国援非预算金额要在现任总统马克龙任期末达到法国国民生产总值的0.55%,2025年达到0.7%。要将对外公共援助的预算从原有的100亿欧元上升至150亿欧元。即使新增的50亿欧元全部用到非洲,也无法与一些大国的援非力度相提并论。
笔者认为,法国只有寻求与中国的合作,尤其在金融货币领域的合作才能“双赢”。中国可以多加借鉴法国在非洲货币合作领域的成功经验,在非洲开拓中国的金融货币市场。同时中国的私人资本可以多走进非洲,尤其以私募和风投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