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资金帮扶,为上游牧场带去100多亿元资金,扶持新建、扩建100个中小型家庭牧场;通过技术帮扶,建立了10个标准化牧场作为“牧场主大学”教学基地,带动农牧民从牛群结构、饲喂管理等24个维度提升效益,奶牛单产平均提升2公斤,每公斤奶成本平均降低0.2元——这是中粮集团蒙牛乳业打造“从牧场到奶杯”全产业链助力脱贫攻坚的方式。蒙牛以自身在奶业产业体系中的优势,通过赋能草原上的农牧民,提升奶业产业体系,用“一滴牛奶的力量”帮草原上农牧民打好了一场脱贫攻坚战。
“在牧场主大学学习后,我对牧场的精细化管理进行了全面提升。奶牛平均单产从28公斤提升到了32公斤,公斤奶成本也下降了0.15元,全年节约近100万元。”内蒙古包头绿源广盛牧场场长白红兵介绍说。
白红兵口中的“牧场主大学”是蒙牛对农牧民技术扶持的重要平台之一。2013年,蒙牛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中国·丹麦乳业技术合作中心”合作启动这一社会责任项目,免费为牧民提供管理技术交流、管理经验分享、新型技术引入、专业技能提升等服务。为了能够有效对奶牛养殖散户进行示范带动,蒙牛从中小养殖户中选取了10个牧场进行赋能,打造“牧场主大学”。五年间,超过1万家农户在”牧场大学“提升了如何控制牛群结构,进行科学饲喂管理等技能,奶牛单产平均提升2公斤,每公斤奶成本平均降低0.2元,“单凭这一项,一个贫困农户家庭年收入就可能提高3000元-5000元。”白红兵说。
“对标国际发展,从‘底层操作系统’入手,把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多种平台带给牧民,帮助其走规模化、集约化、数字化的道路,从源头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帮助农牧民增收的根本途径。”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介绍。
“奶牛金钥匙”也是典型助农平台之一。依托农业农村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等生态圈互助联盟打造的这一平台,蒙牛定期组织专家团走进牧场,围绕奶牛科学饲养、繁育等多个技术、管理专题对农牧民进行培训。扎鲁特旗小黑山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喜军已经是第三次参加,他告诉记者:“过去因为不懂养殖技术,奶牛的单产只有十几公斤,在蒙牛指导下,通过改良饲料、精细管理、疫病防控等措施,奶牛单产稳定地超过了30公斤,我们牧民实实在在收获了真金白银,看到了技术带来的实惠。”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蒙牛还提出“136”重点工程,致力于建立更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牧民更好地获益于产业链:通过建立“数字奶源智慧牧场”平台、奶牛研究院、“爱养牛”集采平台三大服务平台,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营造低成本的农资采购环境。“过去,养牛产奶是一件苦差事,如今我们希望借着蒙牛的帮助,为牧民赋能,让他们真正从养牛中获益,实现‘爱养牛’”。卢敏放说。
在提高牧区牧民产业能力的同时,蒙牛也参与了以牛奶助力少年儿童成长的扶贫事业。2019年蒙牛的“营养普惠计划”投入近2000万元,为全国18个省区、180所学校、4.5万余名学生捐赠528万盒学生奶,惠及4万余名贫困地区的乡村学生。同时开展营养健康科普教育,干预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打破多维贫困。
作为中粮集团定点扶贫工作的重要参与者,蒙牛为呼和浩特市和林县羊群沟乡圪洞坪村修建蓄水池、道路、水井等基础设施,捐赠100万元为和林县全县贫困人口代缴意外身故、残疾、意外住院医疗补充、重大疾病住院补充保险费用。在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和西藏山南市洛扎县,蒙牛通过支持扶贫产业发展、主动采购当地产品原料、实施学生奶营养普惠计划、帮助开展种植养殖循环农业项目和乡村建设等方式,助力当地脱贫攻坚。
“‘产业扶贫+营养扶贫+定点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模式,是蒙牛作为社会企业参与扶贫探索出的一条道路,在今年成功入选国务院扶贫办发布的《企业扶贫蓝皮书》。”卢敏放告诉记者,“未来,我们还会继续利用我们在乳业行业的优势积极发挥企业责任,树立负责任的中国奶业企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