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地产是非常细分的行业,首先个人住宅市场与商业地产市场完全是两个行业,从业人员、体系、性质都不一样。美国商业地产是大类的资产配置,固定收益有40多万亿美元,股票20多万亿美元,第三大类就是商业地产,有17万亿美元的存量资产。
按照存量和交易规模,商业地产分主流和非主流,主流地产包括出租公寓、办公楼、工业物流、零售商场、酒店。上图可以看到商业地产的发展变化,2007年办公楼是第一大类,2019年出租公寓是第一大类。
从投资的角度,美国是一个非常复杂成熟的社会,商业地产经过至少70~80年的发展,现在发展成为一个投资大类非常重要的资产。
从资产配置数据来看,机构和家族投资通常会配置20~40%。商业地产属于另类投资,是非公开市场,所以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比较高,大部分中小投资人看不到交易信息。
美国个人住宅信息都是公开的,可以查询到每个街区的房地产过去20年的交易,但商业地产是看不到的。商业地产是一个专业的圈层,同时具有区域细分的特点。
地产的开发商、运营商通常比较小,在某一个地区聚焦在某一类专业深耕的产品,而且不能发债,所以股的市场比较大,债的市场比较小。
另外一个商业地产成为投资大类重要的原因是税务设计。土地私有之后,地方政府通过房地产税来支持政府的持续运营。
房地产税是资本利得税,是地方政府非常重要的财政来源,运营地产有很多税收优惠,成为投资人重要的避税型资产,所以交易量非常大,每年大概4000~5000亿美金。中国的商业地产交易量大概是1/10,而且主要集中在北上深三个城市,其中上海占了50%左右。
美国商业地产是全国性的市场,一二三线城市都有大量的收购和交易,同时它是中长期产品,总体来讲在投资领域商业地产可以成为波动性比较小、有中长期持有价值的投资大类。
商业地产投资需要通过专业团队进行整体的策划,建立一个收购、投资、资产管理的系统。资金、运营跟操盘的地产商是分离的,大量资金通过专业团队操盘,与各个细分地产商合作是常态,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透明的、模式化的合作,进行专业化的投资。
从2013年开始,中国资本开始真正进入美国投资房地产,房产对中国投资人来讲是非常特别的资产。房产在中国是全民参与的,主要是指城市中心的高层住宅,比较同质化,是全国一盘棋,居住和投资是同时的,这是中国独特的土地制度和国家发展时期所形成的。
在美国个人住宅属于消耗品,不主要以投资性质出现,各地情况差别非常大,是一个复杂市场,通常不是永远上涨的,而是有涨有跌。民众普遍不囤积房产,个人住宅可能不是好的或有效的投资产品。
投资美国商业地产的经验教训之一,中小投资人来美国往往是囤房子,尽管这存在远程的监控管理成本比较高,无法形成可持续的、不断复制的投资模式等风险,但是相比起来,大型资本投资城市中心,做高端散售公寓是一个非常惨重的教训。
美国本土的居住形式是主要住宅是在郊区的单家庭房屋,而不是城市中心的散售公寓。很多城市中心的高层是出租公寓,散售公寓是小众产品。
每年开发出租公寓是散售公寓的10倍,出租公寓是35万~40万套,散售公寓不到4万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
另外核心城市的开发成本极高,过程艰辛,所以高端散售公寓是一个小众、风险比较高、起伏比较大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