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美国工厂》海报。
2008年,美国俄亥俄州的通用汽车工厂倒闭。福耀公司在中国的工厂实行的半军事化管理。
美国的管理者想要让美国的工人像中国的工人一样服从管理,这是无法实现的。
纪录片最重要的一条主线,是讲述美国工人和中国老板及管理层之间,就工人成立工会这件事的角力较量。在这件事上,一向和颜悦色的曹德旺显示出企业家的坚决果断,决不让步。而美国的部分工人按照既定的工作思维,坚持要组建工会。中方这边采取化整为零逐个击破的办法,把想要组建工会的积极分子尽量开除。斗争的结果似乎是中方这边获胜,自2018年开始,这家由中国人在美国开设的工厂终于开始盈利。曹德旺先生在福耀公司对中国员工的讲话。
影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美国工人的一副副面容。在这个纪录片里出现的美国工人,无论年龄无论性别无论肤色等各方面如何差别,脸上全部都呈现出同样的表情底色——倦怠。不用他们说话便可以看出,他们普遍不喜欢眼前的工作,不满意自己的生活,却又无可奈何消极应对着。这一张张倦怠的面容,居然让我联想到老照片上看到的清朝末年的那些中国人。那呆滞的表情,分明是一个文明处于衰落状态的最直接的反映。相比之下,福耀公司在中国的工厂,工人们开年会的场景,那一张张自信的笑脸,可以说是一个文明正处在蒸蒸日上状态的自然体现。正在听中国老板讲话的美国工人们。
福耀公司在中国的公司年会,有如春晚。
整部纪录片虽然看似客观呈现,但很多镜头很多画面都意味深长。看完之后,总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事实上,没有任何一部纪录片会是绝对客观的,创作者本人的态度和倾向不可能不通过纪录片本身体现出来。在我看来,这部纪录片的两位导演其实跟片中的美国工人一样的焦虑和无奈。影片确实有条不紊呈现出了很多问题,比如美国工人的失业问题,再就业后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中国企业过分注重效率,对生产安全等问题重视程度不够等。但这些问题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解决,未来该何去何从,这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影片完全没有涉及。倘若创作者本人在这些问题上有清晰的观点和认知,这些东西不可能不通过纪录片表达出来。由一千多个小时的素材剪辑出来的这两个小时的纪录片,之所以完全没有触及到这方面的问题,唯一的可能是,创作者本人也没有想明白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纪录片的开场,是通用汽车公司的工厂停产。那么问题来了,这家工厂为什么会停产呢?最容易想到的一个解释是,因为全球化嘛,发展中国家的人力成本低,所以很多低端的加工制造业自然就从美国迁出去,搬到发展中国家去了。这确实是过去十几年在美国发生的事实。但问题是,既然如此,福耀这家中国的公司为什么又要去美国建工厂呢?难道为了做慈善,解决美国工人们的下岗再就业问题吗?在一个商业社会里哪里会有这样的事。
来自UAW的代表讲话,号召福耀的工人们组建工会。
纪录片中,这位来自UAW的代表称,“在这些年来为之奋斗的过程中,我们为公司找到了一种既能赚钱,又能公平对待员工的方法,还能给员工一份体面的工资,并确保他们的安全,这两者是可以共存的……”这种有煽动性的讲话引来现场美国工人的起立鼓掌。看到这里我彻底无语了。既然您认为这两者是可以共存的,那之前通用汽车公司又为什么倒闭了呢?当地的工人又为什么失业了呢?之前发生的事实,到底二者共存,还是二者共亡呢?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少干活多拿钱,这是人的本性使然。但假如这样的本性被无限制合理化,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大家在同一条船上一起沉下去。事实上,美国的工会被曝出高层受贿的丑闻已不止一次。美国的工人对待工会的态度也早已不像当年。很多工人抱怨工会强制留下了烂工人,而让优秀的工人只能跟着他们随波逐流。纪录片花费不少笔墨来展现想要组建工会的工人们对福耀公司的吐槽大会,却没有让被福耀公司继续录用的优秀工人也站出来说几句。中国工人分拣玻璃碎片的工作场景,看呆了美国人。
到这里我们还可以继续追问,这样的中国模式,是值得百分百推崇和赞美的吗?显然也不是。吃苦耐劳是美德,但任劳任怨恐怕不是。片中那个工人手臂上的伤,绝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东西。一个美好的社会,应该是把人放在第一位,而是不把生产效率放在第一位。目前达不到,不代表这样的未来不值得我们一起追求。中国的工厂在这方面确实有待改进,但若因为这一点而抹黑中国的企业,那就别有用心了。在纪录片的片尾,出现了这样一段字幕: 这一段字幕让我觉得相当的突兀。因为生产安全的问题虽然在前面的纪录片里面有所涉及,但完全不是整个纪录片的焦点;而片尾的这一段字幕,似乎有对美国的福耀玻璃工厂盖棺定论的意味,暗指这是一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企业,今后很可能还会出现意外的生产事故。这样的结尾字幕,对于纪录片的观看者来说,绝对有误导之嫌。奥巴马夫妇和纪录片《美国工厂》的两位导演的对话场面。
看完美国人拍的《美国工厂》这部纪录片之后不妨畅想一下,倘若从一开始便有一个中国的纪录片创作团队同时拍这同一事件,把最后完成的两部纪录片放在一起对比,那一定会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