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有福之州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娱乐 > 正文

120帧电影再成话题:这样的技术革新是否必需?

2019-11-08 08:16  人民日报   - 

  120帧电影为何成为话题(热点聚焦)

  李安导演的电影《双子杀手》,让120帧又成了热门话题。

  继2016年推出首部120帧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李安在自己设定的坐标上,又往前跨了一步。《双子杀手》是一部科幻题材的动作片,依然延续120帧+4K+3D的技术组合,并且为适应120帧的要求,首次用CG特效+动作捕捉打造了人类主角。简单说,《双子杀手》技术升级了,投入更大了。随之带来的讨论也更热烈了,最大分歧在于120帧:这样的技术革新是否必需?

  我们知道,当前电影的通用格式是24帧/秒,这一标准从有声电影时代沿用至今。随着大片时代的到来,24帧显出不足,快速移动的画面容易出现拖尾、虚影、模糊等问题,在3D条件下则更为明显。高帧率拍摄让画面更清晰稳定,细节也更丰富连贯。近些年,一些导演开始尝试用高帧率拍摄电影,李安则首次尝试120帧,让每秒银幕更新120张画面。

  120帧+4K+3D是什么体验?观看《双子杀手》如同置身巨屏高清电视前。观众眼中的世界清晰了数倍,感观变得极其敏锐,大量过去不被留意的细节冲击视觉,每个画面都蕴含巨大的信息量。高度清晰感带来了高度真实感:高速行驶的摩托车剪裁风的形状,子弹运行的轨迹被捕捉得清清楚楚,观众如同站在街角目击银幕上的一切,光线、灰尘、枪火、影子、水波、飞虫,触手可及。

  100多年来,电影一直被视为造梦的艺术。某种程度上,模糊为电影带来特有的韵味,电影的魅力常在于与真实的似与不似之间。120帧改变了传统的观影感受,也因此被批评者认为像电视不像电影,失掉了电影感。

  所以,到底是科技解放了艺术,还是消解了艺术?120帧的争议在于科技与艺术这对矛盾关系。

  电影从诞生起就与科技密不可分。从最早的无声电影到上世纪20年代的有声电影,再到30年代的电影有了色彩,50年代出现宽银幕,七八十年代的立体环绕声,以及本世纪的《阿凡达》掀起3D电影技术新浪潮……电影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推动,新技术让电影释放新魅力,也带来新的电影美学。当然,任何新生事物总有一个被接受的过程。

  120帧的革新还与数字时代带来的焦虑有关。很多人认为,在这个被大屏小屏占领的全媒体时代,传统电影、传统电影院的生存正在遭遇挑战。论视觉效果,智能电视已经可以达到4K、8K,家庭影院让人们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大片的视听感受;论沉浸感、参与感,电子游戏比电影拥有更天然的优势。今天,电影如何巩固自己的观众群,满足不断升级的观赏需求?这是电影业求解的命题。

  在追逐技术革新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电影不仅是一种观赏体验,也是一种叙事艺术。因为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好看依然是他们走进影院最重要的理由。在一个贫乏的故事面前,高新技术只会沦为炫技,不可能长久地挽留观众。这一点,中外电影都有过教训。

  电影也许需要一场自我革命。这场革命,需要电影人、市场、观众、评论家一同完成。24帧经过100多年的完善,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创造,一部又一部作品的观众反馈,才塑造了众多经典。120帧只是一个开始。它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需要故事的创新、人才的培养、观念的革新。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第15届中美电影节、中美电视节举行“金天使奖”颁奖典礼
下一篇:阿诺·施瓦辛格:曾经我敲开哪扇门,都会被人关上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