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调查石窟现场
对于石窟寺的实地调查一直是石窟寺研究中的基础和传统,日本学者伊东忠太、关野贞、常盘大定20世纪初曾到中国走访和拍摄石窟寺。上世纪30年代,我国的营造学社、西北科学考察团、北平研究院等,对我国的西北地区的部分石窟寺进行了调查,敦煌莫高窟、山西的诸多史迹因此不再蒙尘。石窟寺调查动员会
据专项调查工作组成员马宏林介绍,他们10月初编制了“陕西省石窟寺保护状况专项调查工作实施方案”“石窟寺调查经费预算”“石窟寺调查培训计划”“石窟寺调查工作手册”等文件。11月初召开了“陕西省石窟寺保存状况专项调查动员会暨培训会”,下发“实施方案”及“工作手册”等文件,要求统一标准、统一质量要求。11月中旬成立由陕西省文保院、省考古院、省文研院、榆林市文研所、延安市文研所牵头的五个工作组,全面铺开全省石窟寺调查工作。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由石窟寺考古、石窟寺保护等专业教授及研究生团队参与关中地区及陕南地区的调查工作。藏在群山中的石窟寺
考察队要抵达群山深处
石窟寺分布的较高海拔也给考察工作带来难度。本次考察中,榆林、延安地区两个工作队冒着零下20度的严寒,踏雪奔赴现场。陕北必须赶在大雪封山前完成现场调查,同志们在原先编辑陕西省石窟寺名录的基础上较快完成了大部分复查任务。安康商洛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山高坡陡沟深,交通不便。板岩页岩风化后的土质松软,植被茂密,大部分石窟为自然山洞稍加人工雕凿,从别处搬进石像、泥塑佛像或其他材质佛像形成宗教活动场所。文保院调集12名专业人员组成3个调查队,西北大学组成1个5人调查队,克服困难稳步推进现场工作。关中队、汉中队克服人员少的困难,联合西北大学团队及其他团队开展调查。相关工作人员在安康考察
工作人员悬在半空拍照
陕南地区天气阴冷,宾馆没有暖气,对于一群北方人而言,是一种考验,考察小组的成员介绍,有好几天大家都穿着毛衣和衣而睡,害怕感冒不敢洗澡。石窟寺全都位于崇山峻岭之间,近几年由于集中安置和退耕还林,绝大多数的石窟寺已经无路可走,甚至当地的向导也无可奈何,只能在陡峭的山崖上极力寻找曾经的羊肠小道。由于质地灾害,有的地方发生塌方,有时候只能在仅容半只脚的地方穿行。每次登山时汗湿衫,到达地方后,数九寒天的冷气顿时令人觉得浑身冰凉。蓝田县佛爷腰石窟调查
玉皇洞石窟寺位于海拔1700多米的山顶,上山时正值近20年不遇的“霸王级”寒潮,山上大雪纷飞,枯枝落叶加之积雪,已经没过脚面。调查组用了3个多小时才找到调查点,上山以后大家又只能在湿冷的条件下开展工作。工作人员在调查过程中搭起的人梯
“野外工作,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在富县调查时,由于富县地形复杂,石窟点较为分散,很多石窟寺位置偏远,为了节省调查时间,队员中午顾不上吃饭,饿了就吃口面包充饥,一直坚持到晚上饥肠辘辘才返回。有些石窟寺点由于近年生态环境好转,植被覆盖率高,很难找到具体位置,幸运地话遇到老乡能询问一些信息,但是更多时候山区内荒无人烟,找到石窟寺确切位置可能要耗费大半天的时间;还有些石窟所在地林子大,杂草多,多在陡峭的崖壁上,有调查经验的范建国老师和贾延财老师便帮大家每人找一根木棍,小小的木棍既能充当拐杖,又能开路;贾延财老师作为队内的专业摄影师,身背沉重的镜头与相机爬山过河,不怕脏,不怕累。”调查小组成员介绍。彬县大佛洞 图片来自豆瓣网友丰乐君
陕西子长县在历史上为古丝绸之路北线的必经之道,子长的钟山石窟始建于晋太和年间,总共有十八窟,现已发掘五窟,石窟内部四周和石窟四壁均密无间隙地刻满了数层浮雕,这些浮雕均以佛教故事为主。窟内大大小小雕像,全部妆彩,均以泥金彩绘,金碧辉煌,错落有致,形象鲜明。钟山石窟
延安石窟的核心是宋金石窟,这一地区的石窟填补了“北方、特别是宋金密宗造像的空白”。北宋中晚期是延安石窟的顶峰,宋夏、宋金战争,延安地区成为交通要道上,往来人口增多,为寺院经济增添了巨大活力,加之战争的阴云又使得人们从心理上更多增加了对于神灵的依赖。这一时期的开窟数量多、规模大、艺术水平高,子长钟山石窟、延安清凉山万佛洞、志丹城台石窟、黄陵万安禅院石窟等著名石窟都开凿于这一时期。这一时期的石窟功德主既有当地的普通民众,也有军人、商旅、官员等外来人员,普通民众开窟依然以中、小型为主,而有军人参与的多为大型和超大型洞窟。石窟以礼拜窟为主,同时也发现了不少痤窟、禅窟和僧房窟。延安清凉山万佛洞,图片来自“走走停停的博客”
延安清凉山万佛洞,图片来自“走走停停的博客”
志丹城台石窟
志丹县另一名胜——永宁山寨,上有摩崖石刻
陕西石窟寺在明清再次繁荣,特别是榆林地区开窟数量达到最高峰,仅明代数量就达300余处,与明朝政府在榆林采取的军事措施有很大关系。陕西明清石窟的壁画、摩崖造像、题记等佛教遗物可以体现明清社会的状况,明清石窟寺是明清社会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