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艺术 > 正文

“踏雪寻窟”,陕西新发现石窟200余处

2021-02-25 21:16  澎湃新闻   - 

国家文物局近期组织开展了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据澎湃新闻了解,截止目前,共计完成4532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的现场调查工作,覆盖了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资料的80.96 %,已完成1366份调查报告。"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将陆续呈现这些调查的成果与现场。
 
魏晋南北朝是陕西开凿石窟的起始期,唐时期风格大变,不以小型窟龛为主,皇家出资修建了气势雄伟的大型石窟,并规范化了开窟和造像,比如位于咸阳市的彬县大佛寺石窟、宝鸡市的麟游慈善寺石窟。延安境内也有北朝石窟及摩崖石刻近五十处,如北周时期的香坊石窟,主尊通四米,造型精美,历经千年依旧保存完好。
 
延安调查石窟现场

延安调查石窟现场

对于石窟寺的实地调查一直是石窟寺研究中的基础和传统,日本学者伊东忠太、关野贞、常盘大定20世纪初曾到中国走访和拍摄石窟寺。上世纪30年代,我国的营造学社、西北科学考察团、北平研究院等,对我国的西北地区的部分石窟寺进行了调查,敦煌莫高窟、山西的诸多史迹因此不再蒙尘。
 
新中国成立以后,各地设立了专门的文物机构,对石窟寺进行了全面的普查,70年代以前,美术学和佛教史的学者们从各自的学术角度对重点石窟寺进行了研究,如夏鼐、宿白等;六七十年代的大规模普查中,许多长期埋没的石窟浮现,如河西走廊诸石窟以及陕北地区的石窟寺。至2011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完成,陕西共计发现石窟寺907处,其中百余处石窟寺的开凿时间不详,延安、榆林等处的石窟寺均为重点保护对象。
 
2020年9月21日至23日,按照国家文物局通知,陕西省文物局派遣专业人员前往重庆大足参加石窟寺专项调查培训。培训结束后,参加培训人员立即向文物保护处汇报国家文物局关于此次调查的计划安排。陕西省文物局决定成立“陕西省石窟寺保护状况专项调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为省局相关处室、各地市文物行政部门、局属有关单位领导同志。委托省文保院为专项调查牵头单位,协同考古院、文研院以及各地市文物行政部门具体开展调查工作,鼓励高校师生参加调查工作。石窟寺调查动员会

石窟寺调查动员会

据专项调查工作组成员马宏林介绍,他们10月初编制了“陕西省石窟寺保护状况专项调查工作实施方案”“石窟寺调查经费预算”“石窟寺调查培训计划”“石窟寺调查工作手册”等文件。11月初召开了“陕西省石窟寺保存状况专项调查动员会暨培训会”,下发“实施方案”及“工作手册”等文件,要求统一标准、统一质量要求。11月中旬成立由陕西省文保院、省考古院、省文研院、榆林市文研所、延安市文研所牵头的五个工作组,全面铺开全省石窟寺调查工作。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由石窟寺考古、石窟寺保护等专业教授及研究生团队参与关中地区及陕南地区的调查工作。
 
国家文物局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也非常重视陕西省的石窟寺调查工作,分别于2020年12月27日、2021年2月7日与陕西省石窟寺调查团队召开座谈指导会议及视频会,传达石窟寺调查的新要求,听取调查过程中的困难,答疑解惑。
 
截至2021年1月,总计完成907处石窟中的715处现场调查。在三普资料的基础上新发现石窟200多处。
 
陕西石窟寺调查:“踏雪寻窟”
 
《陕西石窟寺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写及,陕西省石窟寺遗址点的空间分布是地形、地貌、水文、交通等自然因素及其政权更迭、战争、当政者的支持程度等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地区的自然环境,如地形、地貌、遗址点与河流的距离关系等都是影响石窟寺遗址空间分布规律的因素,通过分析发现佛教发展与自然环境存在一定的关系:绝大多数石窟寺分布在高程1100米左右,坡向为正南、西南和东南方,坡度为中坡和缓坡的陕北高原上。藏在群山中的石窟寺

藏在群山中的石窟寺

考察队要抵达群山深处

考察队要抵达群山深处

石窟寺分布的较高海拔也给考察工作带来难度。本次考察中,榆林、延安地区两个工作队冒着零下20度的严寒,踏雪奔赴现场。陕北必须赶在大雪封山前完成现场调查,同志们在原先编辑陕西省石窟寺名录的基础上较快完成了大部分复查任务。安康商洛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山高坡陡沟深,交通不便。板岩页岩风化后的土质松软,植被茂密,大部分石窟为自然山洞稍加人工雕凿,从别处搬进石像、泥塑佛像或其他材质佛像形成宗教活动场所。文保院调集12名专业人员组成3个调查队,西北大学组成1个5人调查队,克服困难稳步推进现场工作。关中队、汉中队克服人员少的困难,联合西北大学团队及其他团队开展调查。相关工作人员在安康考察

相关工作人员在安康考察

工作人员悬在半空拍照 

工作人员悬在半空拍照 

陕南地区天气阴冷,宾馆没有暖气,对于一群北方人而言,是一种考验,考察小组的成员介绍,有好几天大家都穿着毛衣和衣而睡,害怕感冒不敢洗澡。石窟寺全都位于崇山峻岭之间,近几年由于集中安置和退耕还林,绝大多数的石窟寺已经无路可走,甚至当地的向导也无可奈何,只能在陡峭的山崖上极力寻找曾经的羊肠小道。由于质地灾害,有的地方发生塌方,有时候只能在仅容半只脚的地方穿行。每次登山时汗湿衫,到达地方后,数九寒天的冷气顿时令人觉得浑身冰凉。
 
佛爷腰摩崖佛造像凿位于蓝桥河东岸海拔850米的佛爷腰花岗岩崖壁上,是蓝田县的一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单窟,面阔约4米,高约3米。窟内雕一佛二菩萨,主尊为释迦牟尼佛坐像,像通高4.8米,其中佛高2.6米。二菩萨为立像,左为普贤菩萨,高3.1米,右为文殊菩萨,高2.9米。佛爷腰摩崖石刻造像,采用圆雕的手法,造像圆满丰腴,虽未见题记,但从造像风格和雕刻技法上看,应为唐中期造像。
 
2021年1月27日,关中石窟寺调查队开始对佛爷腰石窟进行调查。山高林密,没有道路可通,只能沿着山体往上爬。从山脚下爬上山,用了近两个小时。爬上山顶,浑身是汗。一行人中,除过当地向导,爬到佛爷腰石窟的仅4个人,阮新正、岳宝刚、石建刚和席琳。阮新正是蓝田县文管所所长,工作33年来,这次调查是他第4次到达佛爷腰石窟,上次去还是15年前了,如今已56岁。岳宝刚是蓝田县文旅局文物科科长,这次是他第一次爬上佛爷腰石窟。调查队的席琳,个头较小,在大家的帮助下,也终于爬上了石窟。她直说,感谢其他三位“救命恩人”。蓝田县佛爷腰石窟调查

蓝田县佛爷腰石窟调查

玉皇洞石窟寺位于海拔1700多米的山顶,上山时正值近20年不遇的“霸王级”寒潮,山上大雪纷飞,枯枝落叶加之积雪,已经没过脚面。调查组用了3个多小时才找到调查点,上山以后大家又只能在湿冷的条件下开展工作。
 
调查组也讲述了过程中很多感人的故事: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调查队也有一位“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老师。范建国老师,一位将近六十岁的老文博人,在文博行业工作了整整四十个年头,曾经参加过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陕北石窟调查等多项调查项目,为延安文博行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此次专项调查,他主动请缨,调查过程中,一边为培养年轻队员不厌其烦地答疑解惑、倾囊相授,一边身体力行地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工作。期间,从志丹转战时,路过延安,由于时间紧迫,害怕耽误工作进度,都没去医院看望生病的家人。在家人需要的时刻,依然坚守岗位,从未提出请假或者休息。工作人员在调查过程中搭起的人梯

工作人员在调查过程中搭起的人梯

“野外工作,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在富县调查时,由于富县地形复杂,石窟点较为分散,很多石窟寺位置偏远,为了节省调查时间,队员中午顾不上吃饭,饿了就吃口面包充饥,一直坚持到晚上饥肠辘辘才返回。有些石窟寺点由于近年生态环境好转,植被覆盖率高,很难找到具体位置,幸运地话遇到老乡能询问一些信息,但是更多时候山区内荒无人烟,找到石窟寺确切位置可能要耗费大半天的时间;还有些石窟所在地林子大,杂草多,多在陡峭的崖壁上,有调查经验的范建国老师和贾延财老师便帮大家每人找一根木棍,小小的木棍既能充当拐杖,又能开路;贾延财老师作为队内的专业摄影师,身背沉重的镜头与相机爬山过河,不怕脏,不怕累。”调查小组成员介绍。
 
壮丽而丰富的陕西石窟
 
地处丝绸之路上的陕西一直是历史文化遗迹分部较多的大省。陕西省石窟寺的年代跨度很大且分布的区域较广。魏晋南北朝时期陕西省的石窟寺集中分布在延州(今延安市),其他地区如榆林、铜川、咸阳、宝鸡市只是零星分布;到了隋唐时期石窟寺分布的热点区域虽然仍在延安市,但明显向其地区逐步扩散,如铜川市、榆林市、宝鸡市均有石窟寺开凿;五代至宋元时期集中分布在陕西延安地区;明清时期集中分布在榆林地区,延安和陕南也有分布。陕西石窟寺分部最集中且重要的地区是延安市和榆林市。
 
魏晋南北朝是陕西开凿石窟的起始期,大多是小型窟,人物造像比较简单,但也有规模大、造像题材复杂的石窟寺存在。陕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寺比较有特色,体现在石窟开凿的出资者是少数民族,并且石窟寺为佛教和道教共同拥有,形成了“长安模式”。隋唐时期风格大变,不以小型窟龛为主,皇家出资修建了气势雄伟的大型石窟,并规范化了开窟和造像,比如位于咸阳市的彬县大佛寺石窟、宝鸡市的麟游慈善寺石窟。
 
延安境内也有北朝石窟及摩崖石刻近五十处,如北周时期的香坊石窟,主尊通四米,造型精美,历经千年依旧保存完好。陕西彬县的石窟群也蔚为大观,是中国现存初唐时期和盛唐时期规模最大、最为精美的石窟群。清代学者毕沅誉为“关中第一奇观”。从形制来看,大佛寺主窟大佛洞继承了公元4、5世纪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早期时,新疆克孜尔石窟马蹄形平面并主像身后两下侧凿出礼拜隧道的做法。从结构来看,大佛窟顶部采用了莫高窟中最为流行的仿木构房屋的横向人字披形式。从雕刻手法来看,大佛身后的背光雕刻,显示出北朝时代的佛教艺术传统。彬县大佛洞  图片来自豆瓣网友丰乐君

彬县大佛洞  图片来自豆瓣网友丰乐君

陕西子长县在历史上为古丝绸之路北线的必经之道,子长的钟山石窟始建于晋太和年间,总共有十八窟,现已发掘五窟,石窟内部四周和石窟四壁均密无间隙地刻满了数层浮雕,这些浮雕均以佛教故事为主。窟内大大小小雕像,全部妆彩,均以泥金彩绘,金碧辉煌,错落有致,形象鲜明。钟山石窟

钟山石窟

延安石窟的核心是宋金石窟,这一地区的石窟填补了“北方、特别是宋金密宗造像的空白”。北宋中晚期是延安石窟的顶峰,宋夏、宋金战争,延安地区成为交通要道上,往来人口增多,为寺院经济增添了巨大活力,加之战争的阴云又使得人们从心理上更多增加了对于神灵的依赖。这一时期的开窟数量多、规模大、艺术水平高,子长钟山石窟、延安清凉山万佛洞、志丹城台石窟、黄陵万安禅院石窟等著名石窟都开凿于这一时期。这一时期的石窟功德主既有当地的普通民众,也有军人、商旅、官员等外来人员,普通民众开窟依然以中、小型为主,而有军人参与的多为大型和超大型洞窟。石窟以礼拜窟为主,同时也发现了不少痤窟、禅窟和僧房窟。延安清凉山万佛洞,图片来自“走走停停的博客”

延安清凉山万佛洞,图片来自“走走停停的博客”

延安清凉山万佛洞,图片来自“走走停停的博客”

延安清凉山万佛洞,图片来自“走走停停的博客”

 志丹城台石窟

志丹城台石窟

 志丹县另一名胜——永宁山寨,上有摩崖石刻

志丹县另一名胜——永宁山寨,上有摩崖石刻

陕西石窟寺在明清再次繁荣,特别是榆林地区开窟数量达到最高峰,仅明代数量就达300余处,与明朝政府在榆林采取的军事措施有很大关系。陕西明清石窟的壁画、摩崖造像、题记等佛教遗物可以体现明清社会的状况,明清石窟寺是明清社会的真实写照。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张华《延安石窟概述》、李政委《陕西石窟寺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福建举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师徒传承展庆元宵
下一篇:圆明园发布365张珍贵老照片,十二兽首中龙首照片曝光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