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国潮”是个热词。借着时下年轻一族对“国潮”文化、“国风”美学的追捧,商业界诞生了多个消费品牌新贵。刚刚过去的2020年,就是诸如“花西子”等第一批国潮新消费品牌的收获之年。就在2月2日,吉尼斯世界纪录也发布微博,以中国“田园诗”风格著称的短视频博主李子柒以1410万的YouTube订阅量刷新了由其创下的“YouTube中文频道最多订阅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以视觉呈现国风之美:国风定位的新锐彩妆品牌“花西子”微雕口红
“国潮热”的兴起,使我们再一次将目光移向中国灿烂古老的传统文化。有人说,始于文化,专于工艺,臻于匠心,忠于原创,是目前对 “国潮”最好的解读。
在一年的最后,我们有理由给自己一点时间,重新看看孕育我们的文化。为此,我们为大家整理挑选了全国多地推出的“国潮”好展,或许有的展览就在你的家乡和你所生活的城市,让我们一起在艺术里,看见中国的美!
1、大美之颂——云冈石窟千年记忆与对话(上海宝龙美术馆 | 2020年12月26日至2021年3月28日)
佛像的庄严、静穆之美曾一度统领了中国人的审美标准。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云冈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石雕造像51000余躯,是北魏王朝举国之力完成的一项超级国家工程。相较于其它三大石窟(莫高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可以说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
云冈石窟实景 马博瀚_摄影
云冈石窟实景 马博瀚_摄影
云冈石窟实景 马博瀚_摄影
云冈石窟实景 马博瀚_摄影
菩萨头像,北魏,泥塑,7.3×4.4×4.2cm
上海宝龙美术馆去年12月26日开幕的年度压轴大展“大美之颂——云冈石窟千年记忆与对话”共呈现了120件云冈臻品文物,以及10位艺术家根据云冈文化进行的再创作,包括绘画、影像、装置、雕塑、行为、摄影、声音等26件作品。同时,展览现场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1:1还原了云冈石窟第12窟。120件臻品文物分为:石雕造像、陶塑、金铜造像、碑刻、建筑构件、器具、墓葬文物等七类,在展现北魏丰富的历史文化、生活艺术内容之余,我们还可以近距离看到北魏辽金时期神秘的佛教艺术,看到当时的中国人对美的标准和想象。
2、故宫“云上”过新年(故宫博物院网站 | 农历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初七)
“数字文物库”全新发布15000件文物影像
为迎接牛年,也为陪伴大家就地过一个有意思的新年,故宫博物院发起“云上”过新年活动。在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数字文物库”栏目新增15000件文物影像,同时还设置了“牛主题文物专题”;“故宫名画记”绘画鉴赏栏目也将针对《五牛图》和新春主题画作进行重点解读与推荐。
新版“故宫博物院藏品总目”上线
农历腊月二十三(2月4日)到大年三十(2月11日),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将开启“宫猫记·过大年”系列活动,依托院藏文物,配合活泼可爱的故宫猫形象,向观众朋友介绍从小年到除夕的宫廷过年习俗。正月初一至初七,以故宫建筑、藏品中的红色为切入点,每天呈现一个不同主题,把故宫的建筑历史、非遗传承、文创产品等文化资源进行串联整编。
3、花好年丰——北京画院藏齐白石艺术精品展(苏州博物馆 | 2021年1月1日至2月28日)
中国人历来都对吉祥、丰盛和美好生活有强烈的喜爱和期盼之情。这种感情在今年各地博物馆年度迎新展的主题上被充分表达出来。“花好年丰——北京画院藏齐白石艺术精品展”是苏州博物馆与北京画院的又一次联手合作,展陈重点仍然是白石老人的写意花鸟画。
齐白石是二十世纪中国最负盛名、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他集诗、书、画、印于一身,在中国近现代的所有艺术大师里,恐怕没有一位大师像“齐白石”一样有那么深厚的“观众缘”。他的艺术既得文人画的精髓,又融汇民间艺术的质朴,以雅俗共赏的形式真切表达出中国人的思想感情。
白石老人曾于晚年书写联语“月圆天宝,花好年丰”,表达自己对佳年良景的美好祈愿。看他的画,你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一位老人对生活的观察和热爱,昆虫、蔬果活泼泼然跃动纸上,流露出艺术家本真的赤子之心。展览将展出齐白石书画精品43件/套,分为“春虫绕卉添春意”“画出花枝满纸香”“墨海灵光五色开”三个主题单元,诠释了一介雕花木匠成为一代艺术巨匠的传奇人生。
4、穆穆曾侯——曾国出土青铜器特展(吴中博物馆 | 2021年1月23日至4月22日)
曾国,一个在传世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的神秘国度,曾是周天子分封在南方的一个重要诸侯国,位置约在今日的湖北省随州市一带,在长达700多年的时间里,这片土地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而史书上却并无“曾国”而只载 “随国”。
此次特展共展出湖北随州、枣阳等地出土的历代曾侯青铜器116件,勾勒出曾国从周初始封屏卫周朝,到战国中晚期被楚所灭,约700年间的历史画卷。展出文物包括“20世纪重大考古发现” 曾侯乙墓出土器物,以及获2011、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叶家山墓地及文峰塔墓地文物,包含了礼器、乐器、兵器及杂器等各类青铜器,时间跨越西周早期至战国中晚期,种类齐全,制作精美、纹饰华丽、工艺复杂。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都称得上是“阵容强大”。
几件“重器”展品,先一睹为快吧!
南公(南宫适) 南公簋(guǐ)(西周早期,湖北省随州市叶家山M111出土,随州市博物馆藏)
敞口圆腹,高圈足下接方座,兽首形双耳,簋外底悬一小铃,内底中部铸铭:“犺(kàng)作剌(烈)考南公宝彝。”表明该簋是曾侯犺为其父南公所做的祭器。
曾侯丙 方缶(fǒu)(战国中期,湖北省随州市文峰塔M18出土,随州市博物馆藏)
器体方鼓,方盖,方口,方肩,方圈足,肩部对置兽首衔环。通体饰菱形勾连纹,内嵌绿松石。器盖内壁铸铭文:“曾侯丙之赴缶硖以为长事”;双耳铸铭文:“曾侯赴缶硖以为”,表明了器主身份。
曾侯丙 兽形座熏灯(战国中期,湖北省随州市文峰塔M18出土,随州市博物馆藏)
铜灯由兽形底座、灯盏、香薰罩三部分组成。兽四肢直立,作驻足仰首眺望状,四蹄足,兽面浅浮雕,臣字目,叶形耳,背上有近似方形盖。
5、百花呈瑞——南京博物院藏历代花鸟画迎春特展(南京博物院 | 2020年12月26日至2021年3月28日)
花鸟画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宋元,昌盛于明清。
作为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关乎人事。它既重视真,具有“识夫鸟兽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关注美与善的观念表达,更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创作与欣赏表达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
有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又云“百花呈瑞,岁朝迎春”,大自然的花、鸟、草、虫等灵动生趣,中国画的花鸟画更是内容丰富,蕴涵生意。展览展出宋徽宗《鸲鹆图》等宋、元、明、清及至近现代花鸟名家作品。包括元代李衎、倪瓒,明代沈周、文徵明、陈淳、徐渭,清代“扬州八怪”近百件精品,勾勒半部中国花鸟画史,构成南博展览史上最强大的花鸟画阵容。
清金农玉壶春色图轴,纵131,横42.5 厘米,绢本 设色
北宋赵佶鸜鹆图轴,88.2×52cm
本幅画三只鸜鹆,两只正在激烈相斗,一只在一旁观战。居于上方的那只鸜鹆似暂获优势,但下面那只不甘示弱,正回过头来用嘴狠啄对方向它伸来的利爪,真实地表现了它们之间钩矩相搏、毛血飞洒的激斗情景。鸟的毛羽蘸墨丝毛,淡墨渲染,表现出鸜鹆毛羽的浓黑深厚感。松树的鳞皮用干笔圈出,略施以淡墨。攒聚的松针,是由尖细的笔一根一根地画出,显露出松针的颖锐好芒。
本次展览特设线上虚拟展厅,不能到现场的观众可以登录南京博物院官网,在展览的虚拟展厅中观赏。
6、金石不朽:书写、复制与文化衍生(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 2021年1月12日至6月30日)
商戍嗣子鼎全形拓本,殷墟铜器第四期(口沿下以扉稜为鼻界,饰有6组以云雷纹为地纹的对夔兽面纹)
文字的起源是古代文明的开端。在纸本出现以前,中国汉字大多书写于竹帛,或雕镂在金石上。进入唐代,人们开始用椎拓记录器物表面的花纹和文字。清代乾嘉以来,学者们习惯将金石的标题、释文、考证与鉴赏文字题写于拓本之上,题跋的加入使得拓本突破复制的意义。
清光绪《愙斋藏器拓本册》
苏州虎丘黑松林三国墓地石屏风拓本
唐颜真卿书修柳恽西亭记残碑拓本
展览精选百余件金石拓本、金石图书与金石学者的信札手稿,配合以古代铜镜、简牍、砖瓦、碑刻、墓志的实物,讲述拓本作为一种承载古代文明的独特形式,何以深植于中国人的文化与心灵世界,金石因此成为真正的不朽之物。
7、上海味道·美好生活——老上海饮食文物展(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 2021年1月22日至3月28日)
对喜欢吃上海本帮菜的食客来说,最让人念念不忘的菜色莫过腌笃鲜、炒鳝糊、八宝鸭、罗宋汤、炸猪排……
上海开埠后,各帮菜系、西餐大餐云集于此。在众帮菜系各逞异彩的环境下,上海本地菜吸收借鉴众味之长,发展出本帮菜,并收获了一众食客。
据悉,此次展览历时半年筹备,期间拜访了相关饮食文化的专家学者,从“弄堂口额点心”“酒馆里吃大餐”“屋里厢吃夜饭”“茶余饭后”四大板块,将晚清至上世纪80年代的饮食发展变化浓缩在一日三餐中,集中展出承载着百余年上海饮食文化发展的各类文物。
鸿运楼等老字号的金字招牌,邵万生、杏花楼、冠生园、梅林等老字号的广告款、菜单和股票等,裘天宝的银茶壶、老大房的包装纸、各种西餐餐具,还可以从老照片和明信片中体会彼时的上海人“孵茶馆”、饮咖啡的悠闲辰光。
8、齐家——明清以来人物画中的家族生活与信仰(龙美术馆西岸馆 | 2020年12月12日至2021年3月7日)
在中国人的头脑中,“齐家”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观念。展览引进由湖南省博物馆策划,联合长沙大观文化共同呈现的“齐家——明清以来人物画中的家族生活与信仰”专题展,聚焦明清写实类人物画,试图从明清以来的传统祖宗画、行乐雅集图、风俗人物及道释神仙图中,为观众呈上一个以“慎终追远”“修身齐家”“敬天爱民”等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展览,以迎接吉庆的新岁。
《彭城郡秀萃一堂刘氏家庆图》纸本设色,178x123cm,清晚期,大观文化馆藏
《童稚嬉娱图》纸本设色,133x68cm,清末民初,大观文化馆藏
《同堂悟对图》纸本设色,133x68cm,1867年,大观文化馆藏
展览将跨春节和元宵节,也着意于通过展览与传统节日文化的衔接,让更多中国人感受中国传统的家族生活、人文信仰和吉庆文化。
9、美在耕耘:中国美术馆新年展(中国美术馆 |2021年1月9日至3月14日,延伸阅读美在耕耘:中国美术馆新春大展600件珍藏喜迎瑞牛 )
中国美术馆一年一度的新春大展已于1月9日开展。“美在耕耘——中国美术馆2021新年大展”汇聚雕塑、国画、油画、版画、漆画、年画、剪纸以及书法等不同门类的“牛”。
齐白石 红衣牛背雨丝丝
李可染 榕树水牛
丰子恺 庆丰收
70多件以“牛”为题材的作品,共呈现“瑞牛呈祥”、“时代壮歌”、“大地诗韵”、“艺心同音”、“石榴同心”、“医者仁德”、“大国工匠”7个篇章,还有“书为心画”、“人民的形象(续篇)”2个专题展,向参观者致以新春的祝福。
10、如银岁月 美意延年——山西传统银饰展(山西青铜博物馆 | 2021年1月26日至4月20日)
鸳鸯石榴纹金盒,唐,口径8.9、高6、重130克 山西博物院藏
鎏金花人物纹银头饰,清
银鎏金八仙庆寿帽花,民国
银饰虽然没有黄金贵重,却在很多少数民族和地域有着深厚的文化含义。在很多收藏者看来,古银更是有着极高的收藏和审美价值。展览精选600余件各时期山西民间银饰,其中山西博物院院藏文物500余件,山西地质博物馆、晋国古都博物馆及私人藏品100余件,共同勾勒出山西这片土地曾上演的生活图景。
11、山高水长·物象千年——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与交流(四川博物院 | 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3月20日)
黑彩陶器 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 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
牛形陶器 伊朗西北部 公元前10——前8世纪 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
佛陀立像 犍陀罗公元2—3世纪 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
“丝绸之路今天已是世界地图上没有的道路,然而它对我来说却是现实中存在的道路,是我必须走下去的道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著名画家平山郁夫访问丝绸之路沿线国家150多次,其中70多次到访中国敦煌,以丝绸之路为题材创作大量绘画,并在沿路收集流散于民间的丝路古美术品和遗物。
展览展出了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吐鲁番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共计7家博物馆的精品文物。展出文物共计294件(套),展览将持续至3月20日,春节期间观众可以到四川博物院一览丝路风华。
12、为了前方——张光宇艺术12燃(北京嘉德艺术中心 | 2020年12月22日至2021年3月14日,延伸阅读张光宇:光宇骑士和“一个冲浪的人” )
世界·生生|《漫画家的梦》,1930年3月《上海漫画》第100期
光宇骑士
展览入口处
你的脸能摆出多少种表情?有着48种表情的张光宇先生今年120岁了!由嘉德艺术中心主办、张光宇艺术文献中心支持、吴洪亮策展的“为了前方——张光宇艺术12燃”展去年底已于嘉德艺术中心开幕。展览提炼出张光宇艺术的12个元素即“12燃”——“世界·生生”“48个表情”“情感·须知”“家居·东西”“民间情歌”“泼克·讽刺”“大地·星岛”“西游漫记”“解放·建设”“神笔马良”“大闹天宫”“衣食住行”12个版块,多维度地展现了张光宇一生极其丰富而多样的成就。
西游漫记|第二回第一页
民间情歌|这个世界要有钱,八十公公有人恋;有钱不怕八十岁,没钱最怕两同年。27.5×28.5cm,1935年
展览几乎囊括张光宇先生曾涉足的所有艺术门类和题材,你会看到一位真正的现代装饰、艺术和设计大师如何玩转中国的传统和民间艺术,并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引领人们的视觉和审美,成为一个时代闪亮的“燃点”和符号!
(文、整理编辑/台馨遥,部分图文源自:各博物馆官网、iDaily Media、纪实人文频道等)